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修)(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修)(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6 21: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掌握《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出现的朝代、作者、内容和地位。
掌握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意义;重点掌握紫禁城。重点难点重点: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难点:明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一、科技名著作者:《本草纲目》朝代:内容:地位:李时珍明朝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 “药圣”。作者:《天工开物》朝代:地位:宋应星明朝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农政全书》朝代:地位:徐光启明朝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作。。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
(1)概况: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 、西至 ,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2)意义: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鸭绿江边嘉峪关2.北京城:
(1)从1406年开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 ,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紫禁城三、小说与艺术作者:《三国演义》朝代:评价: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为我国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水浒传》朝代:施耐庵内容:优秀的长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元末明初作者:《西游记》朝代:吴承恩内容: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明代中期随堂演练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C2.被称为“中国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C3.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B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D5.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曹
操这一人物形象应出现在(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A6.(福建厦门中考题)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D7.(广西钦州中考题)关于《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成书于东汉
B.都由李时珍编写
C.都是医学著作
D.都记载了完全相同的内容C8.(江苏无锡中考题)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应是( )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三国演义》C9.(山东聊城中考题)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皇权高度膨胀
C.民族矛盾尖锐 D.近代科学传入A10.(山东青岛中考题)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A.阿房官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C11.(浙江台州中考题)据史书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长城沿线“守备日固,田野日辟……边民始知有生之乐”;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长城增修加固后,长城沿线地区( )
A.汉族文明高度发展 B.农耕经济不断繁荣
C.边疆守备日渐废弛 D.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明朝的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其原因是什么呢?①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②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④在思想领域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