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镜头(凸透镜)(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投影仪一、复习引入物体 凸透镜中心1.物距(u): 到 的距离;凸透镜中心像 2.像距(v): 到 的距离;二、预习展示三、合作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猜想
导致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u、v、f
2.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3.组装仪器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标记出焦距和2倍焦距,并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2.怎样观察虚像?
3.如何测量物距和像距?正立 放大 虚像 ----不成像 ---- ---- ----倒立 放大 实像倒立 等大 实像 总结规律2f>v>fv=2fv>2f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的大小呢?4.你能用简单几句话总结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么?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2018-10-2实验思考 小明做凸透镜成实像实验时,不小心用书挡住了透镜的下半部分,猜一猜,光屏上还能成完整的的像吗?前后的像有何区别?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了四、巩固训练2F2F1.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cm B.15cm C.10cm D.5cm
2.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D .正立放大的虚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A .倒立缩小的实像五、达标检测3、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cm B.6cm
C.25cm D.无法确定 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 C.9cm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6.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 (AAA) 8.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
解 u=15cm时,是缩小实像
∴ u>2f 15 cm>2f f<7.5 cm
又知u=9cm时,是放大实像
∴ f<9 cm<2f 9cm>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4.5cm<f<7.5 cm
C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使学生完整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以及对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自制箭头、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相关知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并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二、预习展示
1、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2、像距(v):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3、你的疑惑?
三、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猜想:导致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u、v、f
2.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3.组装仪器: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标记出焦距和2倍焦距,并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思考】
(1)怎样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2)怎样观察虚像?
(3)如何测量物距和像距?
4.设计表格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u=2f
fu=f
u5.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巡视)
【分析论证】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2f>v>f
u=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2f
f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u=f
不成像
u虚像
放大
正立
【交流总结】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么?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么?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怎样变化?像的大小呢?
(4)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么?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利用光路图解释凸透镜成像规律】
【拓展探究】
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用书挡住了透镜的下半部分,猜一猜,光屏上还能形成完整的像么?前后的像有何区别?
实验表明: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会变暗。
根据提示,做出猜想:与物距u、像距v、焦距f有关。
根据要求、组装仪器
【回答】
1.左右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2.通过透镜直接观察。
3.通过光具座的标尺读出距离即可。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根据所得数据,总结结论。
【回答】
1.焦点处
2.二倍焦距处
3.物近像远像变大
记忆规律
动手实验
四、巩固训练
利用老师准备的箭头充当物体、像,由一名同学出题,另一名同学找对应的像及其位置。
五、达标检测
做相关达标检测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统一答案,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请老师解决。
评测练习
1.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cm B.15cm C.10cm D.5cm
2.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cm B.6cm C.25cm D.无法确定
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 5.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6.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