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师实中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1cnjy.com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B、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挡
C、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D、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手法,与外界如此隔绝,正因山高。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指出蜀道的开通非人力可开凿的,更赋予蜀道高险的神秘色彩。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运用虚写、反衬,善飞的黄鹤“尚不得过”,善攀的猿猱“愁攀援”,可见蜀道之高险
D、“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运用客观描写,写出山之高,及人对此愁攀援的无可奈何。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全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剑阁峥嵘而崔嵬 暮去朝来颜色故 B、呕哑嘲哳难为听 以手抚膺坐长叹
C、铁骑突出刀枪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 D、小弦切切如私语 今年欢笑复明年
4、翻译句子。(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分)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5、(1)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3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2-1-c-n-j-y
(2)、《琵琶行》 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21*cnjy*com
(3)、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来源:21cnj*y.co*m】
(4)、《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的诗句是 , 。
(5)、《雨霖铃》中的“ , 。”想象别后酒醒,自己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出处:21教育名师】
(6)、《念奴娇·赤壁怀古》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1*cnjy*com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净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痦子的金发碧眼的坦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鸟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看梦露难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墙上贴梦露,两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人一起看马三立。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卖磁带和录相带,也卖书和杂志。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人过来看录像。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逢这时,别人就让他快换片快换片。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什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
B. 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2段“小儿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
C. 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外号也因此而来。
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常新。
8. 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她前几年遭遇车祸,脑子受了撞击,影响了语言表达,想说“手机”,却往往说成了“遥控器”,她一直为自己的言不及义而苦恼。21·cn·jy·com
②李商隐年轻时崭露头角,他创作的很多诗词文赋文采斐然,流传到当时诸多名流手中,也是不赞一词,获得了广泛认可。
③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那一批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人,男女人数平分秋色,嘻嘻哈哈地,日子过得飞快。
④那年我探家,未免有着许多感慨,几十年的人生,白驹过隙,听说一位老友因为脑溢血已经过世,心中不免多了几分酸楚。
⑤当年负责招工的那几位,把我们这群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其中一位津津乐道地讲着那工厂的无数好处。
⑥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这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不无关系。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⑤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成功后,四面环水的白帝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岛屿,岛屿上各类植物颜色五彩缤纷,白帝城成了三峡库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B. 霍金经常会给人类推导出一些令人惊愕的场景,可以说,霍金的双腿虽然早已不能移动,但他却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是走在自己脑细胞的逻辑之路上。
C. 当地环保部门着手对养猪场地下埋藏的污染物进行大规模清理,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环保部门在地下挖出疑似危废品5900多吨。
D. 申遗成功以来,运河遗产的本地保护得到改善,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但总体而言,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保护。
1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李教授给张教授发微信: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
B. 某杂志编辑给李老师发来短信:大作已通过一审,请按意见进一步斧正,以便刊出。
C. 某中介回复王先生: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
D. 赵先生给朋友发请帖:犬子新婚之喜,多承厚爱,略备薄酒,恭请到寒舍小聚。
1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警方提醒市民,賭博活动会造成许多危害。__________,赢了钱的赌徒想继续赢钱,输了钱的赌徒想赢回本钱,致使赌注越来越大,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使许多人不能自拔。__________,许多人因为迷上赌博而丧失了进取心,不学无术,不走正道,而专心研究赌术,极个别的甚至因输不起钱而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三是赌博极易产生糾纷,输钱者一旦心有不甘持刀伤人,__________,所以说赌博无赢家。21教育网
14. 请参照(1)的反驳方式,批驳另外两个错误观点。(4分)
(1)懂的人越少,说明音乐越髙雅。
反驳:那么,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谁也不懂,难道是世界上最高雅的音乐吗?
(2)闽南话是中国最美妙的方言。 反驳: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www-2-1-cnjy-com
(3)见车冲过来,都不会躲开,被撞的行人也有错。 反驳: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逛街,回来后,女儿画了幅画,标题是《陪麻麻逛街》。妈妈拿过女儿的画,顿时懵了,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奇怪的柱子。
妈妈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了视线。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饶师实中高一语文期中考测试参考答案
1、A
2、D
3、D(“颜色”是指容貌,“难为”由“难”“为”两个词构成,“突出”意为“冲出、突然出现”,“向前”意为“前面的、刚才的”。其余几个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4、(1)西边太白山只有鸟能飞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2)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亲信,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造反。?早晚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早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答案】
5、(1)屈原 白居易(2分)(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6分,答出任意一点均可得2分)。
【解析】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区,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国”代称之。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句是果;前句写景,后句抒情,写景具体,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的、郁结在诗人心底的“羁绪”究竟是什么。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同样仿佛一二。因此,颈联就直接怒斥那帮专门罗织罪名、陷己于不义之地的奸佞小人,尽管他们费尽心机,陷害贤良,并且得逞于一时,然而天理自在,道义犹存,鬼神可鉴,苍天有知。如果说,“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作者借古人写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两句,则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的不满、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入于罪的小人的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的,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绪。自古官场皆为是非纷争之地,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这些烦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不失为一条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几经折磨,“苍颜华发”,垂垂老矣。经历了这样身心俱瘁的痛苦后,即使是辞官归隐,作者也嫌太晚太迟,何况获罪之人,羁绊在身,并无辞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懊悔心情,同颔联,颈联相比,虽然显得压抑沉闷,令人有迟暮之感,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从诗题来看,西下的夕阳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作者倚杖伫立水边,映入眼帘的景色当远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了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的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绝。
(三)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答案】7. C
8. 是一个既喜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他喜欢相声,也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和新事物的代表。是一个有能力、善于追求的新农村人。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是一个乐观、率性的人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www.21-cn-jy.com
9. “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线索,便于情节的有序展开。“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鲜事物,以此为题,能使揭示的主题委婉含蓄。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C项表述错误,马三立引起老婆不满,并非“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痴迷梦露的同时,仍然喜爱马三立。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见他乐观热爱生活,把沉闷的日子过得精彩, “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可见他言行率直,不顾人们奇怪的眼神,公开表现对外国明星的喜爱;从他“模仿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等情节可概括出他有能力,有眼光,有追求的新农村人;文中他喜欢相声,喜欢马三立,也喜欢外国明星梦露,“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可见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21·世纪*教育网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形象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形象特征。【版权所有:21教育】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几个角度切入,本篇小说的题目是“马三立梦露”,首先从标题内容上看“马三立”代表中国传统,“梦露”是外国明星,对那个时代的农村人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构成一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表明他是一个既喜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从情节的展开方面,文中先写了他喜欢马三立,后来又喜欢梦露,文中的相关事件都跟马三立梦露有关,可见“马三立梦露”是小说的线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马三立梦露”对那时的人们来说都是新事物,人们喜欢“马三立梦露”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委婉揭示了主题。
四10【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不符合语境,此处应该用言不达意。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用在此处符合语境。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在这使用对象不当。白驹过隙意思为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津津乐道形容对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事说个不停。使用对象不当,强调的事说个不停,而句中“津津乐道地讲着那工厂”。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用在此句中正确。
1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前面的“颜色”成分赘余。B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句首。“虽然”应置于“霍金的双腿”之前.D“本地保护得到改善”搭配不当,可把“改善”改为“加强”。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1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D“犬子”指自己的儿子,“薄酒”指自己的酒,“寒舍”指自己的家里,都是自谦之辞。表达正确。A“府上”指对方家里。B “斧正”:指请对方修改说话者的作品。C“玉成”指请对方成全自己的事情。
13【答案】 (1). 一是赌博容易上瘾 (2). 二是玩物丧志 (3). 即使赢钱也是性命不保
13【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本文段“警方提醒市民,賭博活动会造成许多危害。”是总起句,因此下面三个空白处分三点来答,第一处根据后文“赢了钱的赌徒想继续赢钱,输了钱的赌徒想赢回本钱,致使赌注越来越大,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可推出答案,第二处根据后文“失了进取心,不学无术,不走正道”,“输不起钱而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可填出;第三处根据“输钱者一旦心有不甘持刀伤人”可推出答案。
14【答案】 (2)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时用闽南话,也是中国最美妙的方言吗?
(3)见別人举拳头打过来,都不会躲开,被打的你也有错吗?
五、参考范文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果
世界本是五颜六色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态度分析事物,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就像一个圆,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它,意义是不同的。乐观的人去看,它是饱满的,可以是一切的开始,可以是完整的自己;而可消极的人去看,则是空虚的。可以让整个世界静止不动。可以成为自己的对立面。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态度,其结果是不同的。
一个苹果可以造成两个不同的人生。在美国,有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两个妈妈把苹果同时分给孩子和他们的弟弟,两个妈妈给孩子的夸奖和暗示是不同的,20年以后,再看两个孩子成长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孩子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而另一个孩子则沦为阶下囚。原因何在?成为商人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当妈妈拿了一个苹果给了他和弟弟,于是他把苹果分给了弟弟,妈妈表扬了他的懂事和谦让精神。从此以后,妈妈的表扬让他学会了谦让,以后和别人的无数次利益冲突时,他都选择了谦让。这种精神不但没有让他吃了大亏,反而为他积攒了大量的人气。在他后来的商场上,每次有困难都有曾经受他恩惠的人回头帮他。正是谦让才成就他现在的辉煌。这也应验了一句中国的俗语:人吃亏,天给补。
而另一个沦为阶下囚的人,在小的时候,当妈妈也是拿了一个苹果给他和弟弟时,他虽然很想吃,可是却说他不想吃,想给弟弟吃。于是妈妈表扬了他并把苹果奖励给他。从这件事情上,他懂得了讨好妈妈,撒谎,就会得到奖励。在他未来的20年后,他的这条“经验”屡试不爽。人一旦开始撒第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慌去圆这一个谎。久而久之,他就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一个实验,一个苹果的不同反应,造就了两个不同的人生。
角度决定了视野,而态度决定命运。在各大访谈里有个常客叫尼克。他天生的残疾,没有胳膊没有腿。连最基本的生活的工具都没有,可想而知他的生活靠什么?靠他的意志。他改变不了命运,改变不了身体,改变不了现状,但他却能改变自己的意志,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乐观地生活。他转换角度看问题,不把困难当做倒霉的事情,而是当做一种历练。越多的困难就会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他努力的寻找生命的价值,渐渐的他学会了刷牙,踢球,写字,甚至是开游艇等等一些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情。他和正常人一样去上学,他甚至获得了金融和经济管理的学位。他到处演讲,他用精彩的演讲感动了数万人,激励了上万人去改变命运。由此可见,不同的命运是由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的。
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残疾人,他们穿梭于地铁的各个角落,步行街的各大场所,拿着饭盒子,伸手向过路人要钱,在同情他们的身体残疾的同时,我们更同情他们出卖尊严,靠人家怜悯生活。同样是残疾人,有人就身残志坚昂起头做人,有人却卑微的低着头过活。
看问题角度有很多,同样问题,关键是怎么看。我们不能改变结果,却可以改变看问题方式和态度。朋友,你想改变现实吗?你想改变命运吗?那么,从改变视野和态度入手吧。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应对要求就这里故事表达观点的作文题,先要读懂故事蕴含的哲理。故事可以压缩为:妈妈带女儿逛街.女儿因个头矮,看到的只有前面行人的大腿.而不是妈妈逛街关注的高楼大厦等。故事包含的道理很丰富,至少有以下几条可作为立意的基础: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对世界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物质欲望并非人的本能.对物质的孜孜追求可能只是人在成长中迷失了自我;人们随着自身条件的变化,如年龄、身高、位置等,对事物的看法和关注的重点也会发生变化,即同样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一生,往往会经历一个由单纯到复杂的过程。围绕材料发表意见即可,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点展开,如“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位置决定态度”等,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充分。2·1·c·n·j·y
点睛:
对材料作文要善于发现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例如本题有两个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