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6 23: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2)成书:通过医疗实践,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实地调查,采集药物标本,掌握第一手资料,编写出《本草纲目》。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科技名著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1)作者:宋应星。
(2)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价值: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科学家_______的《_________》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科技名著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工程。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个诸候国和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了10万余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万里长城—
明长城
秦长城
嘉峪关
山海关
鸭绿江
临洮
辽东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明长城和北京城
雄伟的北京城
(1)时间——
(2)基础——
(3)北京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的地方)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成祖
元大都
(京城、皇城、宫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宫城
皇 城
京 城
外 城
小说和戏剧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小 说
《水浒传》
主要内容
《西游记》
《三国
演义》
价值
成书
时间
作者
书名
罗贯中
元末
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
明初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
明朝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小说和戏剧
小说:
(1)、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2)、汤显祖——《牡丹亭》
戏剧:
著名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
《牡丹亭》
戏 剧
随堂演练
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C
2.被称为“中国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C
3.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B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D
5.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曹
操这一人物形象应出现在(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A
6.(福建厦门中考题)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