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测量》教学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风的测量》教学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08 20:59:25

文档简介

《风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2单元。参照《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本课的知识点分别涵盖“物质世界”中的“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风力”;“地球与宇宙”中的“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简易的仪器进行测量”。
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活动课,本课的二级目标是“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主要学习风力和风向知识,首先汇报和分析课前的记录,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假设性解释,进一步深化对二级目标的培养。在技能的培养上还包括了巩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制作一个测量风的仪器,并在使用中对其进行改进。
学习目标
1.知道风是一种力,了解“风向、风力”的基本概念。
2.会制作简易的测风仪,并能用它们来测量风向和风力。
3.体验长期测量的意义及成功测量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评价任务
1.学生课前坚持记录一周风的预报。
2.会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3.会设计并制作简易测风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纸、剪刀、大头针、带橡皮的铅笔、量角器、吸管、乒乓球、包装泡沫塑料、布袋等。
学生准备:记录一星期的风的预报。
教学过程
一、汇报与交流:风的预报
上节课布置了一项课后活动:记录一周的“风的预报”。小组间互相交流一星期来的记录,针对记录提出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二、猜想与假设
①4级风大吗?②什么是西南风?③偏是什么意思?④预报中风力风向的含义是什么?……
让学生做出合理的解释,再一次提醒学生解释要有依据。
三、快乐阅读:风力与风向
阅读第17页“风力与风向”,知道风的形成原因,风向、风力的概念、划分方法,测量风的仪器。
四、观察:室外有风吗
学生观察教室外是否有风?刮的是什么风?是怎样判断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验证部分假设性解释。
教师总结观察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风力和风向。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个测量风的仪器。
五、设计与制作:测量风的仪器
1.小组合作,拟订制作方案。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现在的风向和风力?怎样测量风?
列举判断风的方法。在测量风力或风向的仪器中选择一种。设计、绘制仪器的草图。
测量风的仪器多种多样,复杂的如自动化、电子化的专业仪器,简单的如纸风车、红领巾等,都可以用来测量风力和风向。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方案,搜集制作材料,学生的作品会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说出原理,并且实用,就值得肯定。
2.大家动手做。
组织材料,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制作测风仪并进行演示。
制作测风仪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仪器制作后,用它来实地测量,检验设计制作水平,之后与气象台公布的数据进行对比,依照差异,思考自制的仪器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六、活动:长期测量
教师布置活动任务: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并记录一星期的风力和风向,并与气象台公布的天气预报相比较。在测量过程中思考怎样改进自己的仪器,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呢?
长期测量是一项考验与恒心的活动。教师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品质对顺利开展此项活动的障碍。要做好动员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检查措施要落实,帮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完成这些活动,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成果来之不易,体验到经历长时间测量活动并取得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课件8张PPT。风的测量汇报与交流风的猜想与假设风力与风向设计制作测量风的仪器长期测量汇报与交流互相交流一周天气记录。你有什么问题吗?风的猜想与假设 风的预报告诉了我们什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表格中的内容。风的方向风的大小风力与风向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风如果来自北方,就叫北风;如果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摇摆不能肯定,气象台预报风向时,往往加个“偏”字,如“偏北风”。
风的力量叫做风力。风的速度越快,风力就越大。人们把风力从小到大划分为0级——12级。
气象台一般用风向标测量风的方向,用风力计测量风的大小。风力与风向 看看教室外,现在刮的是什么风?你是怎样判断的? 观察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风力和风向。设计制作测量风的仪器 想一想,你打算做个什么样的仪器?它能测量风的什么?为什么能测量?
先画出草图,然后向同学们解释自己的设计思想。T型风向标风袋测风力和风向乒乓球风力计吸管风力计泡沫塑料球长期测量 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并记录一星期的风力和风向,并与气象台公布的天气预报相比较。
思考怎样改进自己的仪器,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