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专题复习与巩固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专题复习与巩固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07 12: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专题复习与巩固训练
【要点整理】
知识点1: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__运行的运动。
2.地球公转姿势: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________附近。
3.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
4.地球公转周期:约________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地球公转轨迹:近似圆形。
6.地球公转的效应:杆影季节变化;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7.地球公转示意图
例1 (多选)下列属于地球公转特点的是
A.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从西向东绕着太阳旋转
C.公转方向从北向南,再从南向北 D.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E.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F.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G.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知识点2: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________,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地表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光热越多。
2.杆影是杆子受阳光照射后投在地上的影子。杆影的长度和位置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小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杆影越短。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地点即太阳高度为90度时的地点。在太阳直射点上,杆影长度为0。
4.影响杆影长度变化的三个因素:①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②季节变化(地球公转);③纬度位置。
(1)杆影长度的日变化。
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杆影长度和位置会发生变化,变化原因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即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
(2)杆影的季节变化: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其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大冬小,变化原因是地球倾斜着绕日运动,即地球公转。
(3)杆影纬度变化:正午杆影长度受到纬度因素的影响。变化规律是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杆影则越来越长。
杆影朝向的分布规律:北纬23.5度(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朝南,则杆影始终朝北。南纬23.5度(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始终朝北,则杆影始终朝南。
例2 家住中国某省的小明,发现每年中都有一天,正午时校园中的旗杆没有影子,这天最有可能是(  )
A.3月21日——春分日 B.9月23日——秋分日
C.6月22日——夏至日 D.12月22日——冬至日
知识点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当北半球看到太阳处于正南或南半球看到太阳处于正北时,即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地处于同一经线时,是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中午12点整。
2.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5°S,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一年中,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不断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4.杭州纬度约30°N,杭州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约83.5°,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约36.5°。
说明 太阳高度及杆影长度变化的应用
北半球楼房建设一般正面朝南,楼间距需参考冬至日的杆影长度。
例3 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地球的不同位置上,如图所示。
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知识点4: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定义:地表接受太阳________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说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
如图: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再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之后向北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例4 从夏至到冬至的半年中,太阳直射点通过下列纬度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18°N  ②21°S  ③12°N  ④5°S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知识点5: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地球的________。
2.判断方法: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夜短。反之就昼短夜长。若等长,则昼与夜等长。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示意图。
说明 地球公转的特征是四季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1)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
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2)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北极圈(北纬66.5°)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北半球的冬半年(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①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其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以北纬30度左右的浙江为例,夏天天亮时间大约为5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6点半,两者时间不同。原来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使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造成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本地区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白昼最短的月份是12月。
(4)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为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之间,因为北半球处于冬半年时,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例5 如图所示,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 ③昼短于夜 ④昼夜平分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知识点6:五带划分
划分依据: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划分界线:回归线(纬度23.5°)和极圈(纬度66.5°)。
例6 在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南纬67° B.北纬80° C.南纬40° D.北纬23°
【易错点拨】
易错点1:对杆影长度变化与太阳高度之间关系的不理解
例7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小宇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乙图为不同季节杆影的长度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地方正午的杆影朝________。因此,他处于________半球。
(4)据甲图,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________,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
易错点2:对昼夜长短的判断不清
例8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庆祝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中,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巩固提升】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 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D.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13日至15日,此时地球运行至如图所示公转轨道上的(  )
A.甲附近 B.丙附近
C.乙附近 D.丁附近
3.在赤道上,下面四种现象可信的是(  )
A.太阳总是在6时升起 B.夏季昼长夜短
C.冬至日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夜 D.6月22日正午时旗杆没有影子
4.当太阳直射1°S的地方时,此时的日期大概是在(  )
A.3月21日前一、二天
B.9月23日前一、二天
C.6月22日前一、二天
D.12月22日前一、二天
在图中,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半球为(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关于c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洲几乎全在c线以内 B.c线的纬度属于高纬度
C.c线以内属于寒带
D.c线以内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
(3)当太阳直射在b线上时,山东沂蒙山区的现象有(  )
A.蝉鸣林更幽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农民正在播种冬小麦
(4)关于a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B.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横贯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D.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6.居住在某地的人从未感受过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图中该地处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下列节日中,浙江省昼夜长短悬殊最大的是(  )
A.3月8日妇女节 B.5月1日劳动节
C.7月1日党的生日 D.9月10日教师节
8.在杭州西湖,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
A.先变大,再变小 B.先变小,再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
9.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
10.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向南移 B.先向北后向南移 C.向北移 D.先向南后向北移
11.有的地方正午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称为________。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称为________。此时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度,杆影的长度最________(填“长”或“短”)。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________。
12.读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B是________。
(2)∠C的度数是________。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________附近。
(4)如果∠C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有无昼夜更替? 。
参考答案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要点详解】
知识点1:太阳 北极星 自西向东 365.2422 例1 BDFG 
知识点2:夹角 例2 C
知识点3:例3 C 
知识点4:垂直照射 例4 C 
知识点5:公转 例5 C 
知识点6:例6 C
【易错点拨】
例7 (1)地球自转 (2)地球公转 (3)北 北 (4)短 大 例8 D
【巩固提升】
1—4. DBAA 5.(1)C (2)A (3)A (4)D
6-10.ACCCD
11.直射 太阳直射点 90 短 南北 长
12.(1)地球公转轨道面 赤道面 (2)66.5° (3)北极星 (4)没有季节变化,有昼夜更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