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赢在中考】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赢在中考】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7 15:45:20

文档简介

【2018赢在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英国宪章运动
1、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分化加剧,矛盾尖锐。
2、过程:起止时间 年,政治纲领是 ,核心内容是工人要求获得 。
3、评价: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工人运动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承担起为工人阶级制定理论的重任。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过程: 年,马克思、恩格斯相会于巴黎,创立马克思理论。马克思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 起草的纲领 发表。2·1·c·n·j·y
2、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
2、过程: 年3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政权 ,5月21日----28日是历史上著名的 。21·世纪*教育网
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21*cnjy*com
4、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法国资产阶级正处在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处于发展初期,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
5、教训:无产阶级要建立政党;要建立工农联盟;要坚决打击敌人,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四、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过程:1917年3月,俄国爆发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起义时间:1917年11月6日,总指挥部是 ;起义地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 当选为主席。
3、巩固政权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上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 、 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十月革命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5补充:十月革命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前称为沙俄;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1922年苏联建立期间;苏联:1922年苏联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
五、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1、新经济政策: 年列宁实施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1·cn·jy·com
2、苏联成立: 年苏联成立,加入苏联的有 、 、 和 。后来苏联扩大的 个加盟共和国。
3、斯大林模式: 年苏联进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 的步伐。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意义: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两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赫鲁晓夫改革: 年赫鲁晓夫进行改革,经济、政治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上台,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又转向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变为 ,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1991年8月19日政变失败后,俄罗斯领导人 掌权, 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也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六、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
1、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受苏联影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它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弯路。 成就突出,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隐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措施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2、1968年苏联镇压了 的改革
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4、苏联及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实行斯大林模式。
七、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到1927年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蒋介石叛变革命后,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 ,为中国人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2、 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我国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后,1958年出现了 和 ,1966年---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級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 、 和 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国、德国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承担起为工人阶级制定理论的重任。
2、19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实验)。
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5、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6、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7、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是依据本国某一阶段国情,制定的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理论。21*cnjy*com
9、中国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结局迥然不同的原因:苏联领导人的一系列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吸取以前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新华社北京2018年5月4日电(记者张晓松、黄小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归纳总结10是中考热点,注意划线部分)
1、其它的思想理论对革命运动也有重大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提出人文主义,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发展;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及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了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的五年计划是模仿的苏联,1953年---1957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
3、苏联的五年计划与中国的五年计划有哪些不同:苏联的前两个五年计划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实现农业集体化,但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农业停滞不前;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全面发展,所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4、1928—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经济蓬勃发展,建成工业强国;同一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为避免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5、从苏联解体能够得到哪些启示: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侵袭。
考点一: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法典》 D.《战争与和平》
【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中关键点有“列宁”、“至今还鼓舞着……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然后看选项,C、D与题干无关,至今发挥影响的只有B。21教育网
【解析】由材料中列宁的话“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可知,这本书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故答案为B。【来源:21cnj*y.co*m】
考点二: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2017·乐山)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该政权是( )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直接考巴黎公社,看选项哪一个最能与题干意思对接,最完整表述是D
【解析】据所学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选D。
考点三:俄国十月革命
3、(2017·内江)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革命中列宁没有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 C.十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是选择正确的,直接看选项哪一个说法正确。
【解析】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故ABC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四:斯大林模式
4.“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题思路】首先找题干关键点,题干关键点是“国家计划安排”、“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由此可以断定本题是考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有关知识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实行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形成。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斯大林模式联系在了一起。AC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 故答案为B。
考点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2017·济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征程。符合提议的只有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故选C。
考点六: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6、(2017?岳阳)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人类历史上首次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我国哪一政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传播马克主义的先驱是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5)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中国共产党;李大钊。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由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两问和第四问可以直接回答。第三问要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找到正确道路的是毛泽东。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答案可以围绕问题展开,答案可以多种。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传播马克主义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故答案为:(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中国共产党;李大钊。(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言之成理即可)
一、单选题
1.(2017·无锡)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它提出的六条要求中有五条后来都逐一实现了。列宁评价这次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是指(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2.(2017·威海)“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这段话是《一口气读完世历史》对1848年发表的某一文献的评价,该文献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2017·吉林)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4.有人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曾经经历了一个“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历史进程。其中由理想到现实指的是( )
A.巴黎公社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5.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这番对话后苏俄可能出现的情形是( ) www-2-1-cnjy-com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B.征粮队到农民家中征收余粮 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D.对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进行限制
6.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 D.斯大林模式
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有位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评论的改革是( )
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建立
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公社第一次宣言》1870年3月。 材料三:列宁在革命胜利后不久说过:“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正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2-1-c-n-j-y
(1)以上三则材料的联系是什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公社”指什么?公社的建立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何地位?
(3)材料三“革命”指什么?“理论正在变为实践”有什么含义?
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 材料三: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3)依据材料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材料二: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三: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www.21-cn-jy.com
(1)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在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3)你认为材料三的柱状图中,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1cnjy.com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讲话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试从这些改革中举出两例。这些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改革的失败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2014年中国改革开放36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展览二:领导风采 展览三:农村巨变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展览四:开放窗口【出处:21教育名师】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版权所有:21教育】
(1)改革开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2)看展览二,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上述展览三材料中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根据展览四中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018赢在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英国宪章运动
1、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分化加剧,矛盾尖锐。
2、过程:起止时间1836---1848年,政治纲领是《人民宪章》,核心内容是工人要求获得普选权。
3、评价: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工人运动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承担起为工人阶级制定理论的重任。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过程: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相会于巴黎,创立马克思理论。马克思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出处:21教育名师】
2、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
2、过程:1871年3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政权巴黎公社,5月21日----28日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法国资产阶级正处在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处于发展初期,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
5、教训:无产阶级要建立政党;要建立工农联盟;要坚决打击敌人,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四、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过程: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起义时间:1917年11月6日,总指挥部是斯莫尔尼宫;起义地点:彼得格勒市。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巩固政权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上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十月革命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5补充:十月革命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前称为沙俄;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1922年苏联建立期间;苏联:1922年苏联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21·cn·jy·com
五、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1、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1教育网
2、苏联成立:1922年苏联成立,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的15个加盟共和国。
3、斯大林模式:1928----1937年苏联进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意义: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两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进行改革。经济、政治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又转向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1991年8月19日政变失败后,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掌权,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也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六、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
1、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受苏联影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它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弯路。匈牙利改革成就突出,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隐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措施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2、1968年苏联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4、苏联及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实行斯大林模式。
七、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到1927年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蒋介石叛变革命后,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2·1·c·n·j·y
2、1956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我国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后,1958年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級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国、德国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承担起为工人阶级制定理论的重任。
2、19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实验)。
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5、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6、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7、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是依据本国某一阶段国情,制定的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理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中国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结局迥然不同的原因:苏联领导人的一系列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吸取以前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新华社北京2018年5月4日电(记者张晓松、黄小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归纳总结10是中考热点,注意划线部分)
1、其它的思想理论对革命运动也有重大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提出人文主义,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发展;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及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了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的五年计划是模仿的苏联,1953年---1957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
3、苏联的五年计划与中国的五年计划有哪些不同:苏联的前两个五年计划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实现农业集体化,但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农业停滞不前;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全面发展,所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4、1928—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经济蓬勃发展,建成工业强国;同一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为避免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5、从苏联解体能够得到哪些启示: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侵袭。
考点一: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法典》 D.《战争与和平》
【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中关键点有“列宁”、“至今还鼓舞着……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然后看选项,C、D与题干无关,至今发挥影响的只有B。
【解析】由材料中列宁的话“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可知,这本书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故答案为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二: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2017·乐山)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该政权是( )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直接考巴黎公社,看选项哪一个最能与题干意思对接,最完整表述是D。
【解析】据所学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选D。
考点三:俄国十月革命
3、(2017·内江)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革命中列宁没有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 C.十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www-2-1-cnjy-com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是选择正确的,直接看选项哪一个说法正确。
【解析】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故ABC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四:斯大林模式
4.“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题思路】首先找题干关键点,题干关键点是“国家计划安排”、“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由此可以断定本题是考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有关知识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实行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形成。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斯大林模式联系在了一起。AC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 故答案为B。
考点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2017·济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征程。符合提议的只有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故选C。2-1-c-n-j-y
考点六: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6、(2017?岳阳)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人类历史上首次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我国哪一政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传播马克主义的先驱是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5)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中国共产党;李大钊。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由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两问和第四问可以直接回答。第三问要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找到正确道路的是毛泽东。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答案可以围绕问题展开,答案可以多种。21*cnjy*com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传播马克主义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故答案为:(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中国共产党;李大钊。(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言之成理即可)
一、单选题
1.(2017·无锡)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它提出的六条要求中有五条后来都逐一实现了。列宁评价这次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是指(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可知,这次运动是指英国宪章运动。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宪章运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结果失败。故选A。 2.(2017·威海)“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这段话是《一口气读完世历史》对1848年发表的某一文献的评价,该文献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考点】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84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B.《人权宣言》是1794年,C.《独立宣言》是1776年,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1861年。所以答案选A。
3.(2017·吉林)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考点】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5月21日到28日,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革命失败。巴黎公社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永远激励后人继续战斗.AC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
4.有人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曾经经历了一个“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历史进程。其中由理想到现实指的是( ) 【来源:21cnj*y.co*m】
A.巴黎公社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了现实。故选C。
5.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这番对话后苏俄可能出现的情形是( )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B.征粮队到农民家中征收余粮 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D.对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进行限制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21”可知,这时俄国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中,针对外国资本所作的规定是,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创办和租赁工厂,材料列宁与哈默的谈话也反映了这一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故答案为C。 6.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 D.斯大林模式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出现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1年结束。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实行,到1924年结束。故AB不符合题文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与苏联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1*cnjy*com
【考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归纳,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但最终都失败了”“根本原因”等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均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8.有位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评论的改革是( )
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建立
【考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烤烤火,整个房子给烧了”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85年戈尔巴乔夫为了改变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却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考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知识。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完成了从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变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得以解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时起,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重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公社第一次宣言》1870年3月。 材料三:列宁在革命胜利后不久说过:“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正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1)以上三则材料的联系是什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公社”指什么?公社的建立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何地位?
(3)材料三“革命”指什么?“理论正在变为实践”有什么含义?
【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影响: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巴黎公社;地位: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3)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取得成功。
【考点】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巴黎公社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联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并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巴黎公社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最后失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 材料三: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3)依据材料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3)体制:斯大林模式。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完全使用等。 (4)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新”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评价的是斯大林模式;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完全使用等。 (4)开放性题目,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材料二: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三: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在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3)你认为材料三的柱状图中,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1cnjy.com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讲话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试从这些改革中举出两例。这些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改革的失败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新经济政策;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举例: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影响:苏联解体。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⑵根据材料二的“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施行新经济政策,把余粮收集制改为固定的粮食税,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以后,施行国家工业化的政策,完成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把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在政治上颁布1936年的新宪法,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所以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推动。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一僵化的模式,苏联先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如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最终结果都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最终导致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 14.2014年中国改革开放36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展览二:领导风采 展览三:农村巨变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1)改革开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2)看展览二,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 【版权所有:21教育】
(3)上述展览三材料中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根据展览四中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B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5)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史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⑵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⑶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1958年,我国实行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 ⑷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史实,1980年,我国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即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⑸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