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对外开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对外开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7 23: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12课
对外开放展示自主先学自学归纳梳理
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并梳理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们党顺应世界历史潮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
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开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开放。
3、 “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
4、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我国宪法。
5、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家扩大对外经济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走出去)放宽政策,开放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 (请进来)
6、经济结构:由封闭型 到开放型经济。
7、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
8、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
9、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改革开放互相促进,以开放促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5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开发浦东)
4、开放沿江、沿边城市。
5、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至此,我国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及东西南北中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局面,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城市——再到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正式宣布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岛经济特区。深圳的往昔与今朝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渔民村旧貌 华侨城深圳河边的深圳特区一角 深圳是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地”而创立、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窗口”而存在的,它的“辐射”与“带动”功能要影响整个中国。
——《深圳的发展——兼论邓小平理论在深圳的意义》 1984年,邓小平决定到特区去看一看。
看到深圳由过去“渔民村”变成“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看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浦东经 济 特 区特点:由点到面,
由沿海深入内地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点线面①经济特区②沿海开放城市④内地③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由点到面,由沿海深入内地。经过艰难谈判,我国于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将由以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邓小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