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发展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发展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7 23: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中国面对机遇与挑战急需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中共中央提出“全国大跃进”口号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兴衰成败,对我们形成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苏联解体:“8·19事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新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素材。1993年,全国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成就展深圳馆,主题雕塑“闯”表现了深圳人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已成为深圳市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邓小平漫长曲折的“三落三起”传奇式的革命生涯,使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好学深思的品格,练就了他无比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坚强的性格和宽阔的胸怀,熔铸了一个伟大人物独有的风范。邓小平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具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无产阶级的高尚情操;
(2)无限忠于祖国,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中国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1975年邓小平复出实行全面整顿起,邓小平理论开始酝酿。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质上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十二大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十二个理论观点,确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邓小平的理论创造,构建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图:1987年邓小平出席中共十三大, 时年83岁
的重要贡献,阐述了这个理论的重大意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且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从九个方面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高度评价了邓小平为创立这个理论所作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1999年又载入宪法图:党的十五大会场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丰富的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四川广安思源广场的实事求是宝鼎第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国内环境的变化1.国际环境的变化3.党内环境的变化(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月中旬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对“三个代表”作了重要阐述,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他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党的十六大会场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江泽民文选》
在全国发行第三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依据1 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重要借鉴——当代世界实践和发展理念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
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会场 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党执政兴国的关键。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成都三圣乡红砂村新貌1.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