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十字军东征”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兜售赎罪券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法国“异端”运动、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 2 .理解: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异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3.运用:探究宗教的作用、要变革旧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过程与方法
情境再现
概括知识问题探究
分析图片,从图片中发现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世纪的天主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宗教裁判所摧残了进步势力。重点难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发展过程。 产生-------公元1世纪;
定为国教-------4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
分裂------11世纪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确立-------- 13世纪初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中世纪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卡诺莎之辱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中世纪圣母像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天主教神权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教材主要介绍了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和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 1.造成宗教“异端”这种现象的原因 (1)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二、宗教“异端”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等到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便抛开宗教的外衣,打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旗号,掀起了宣传资产阶级理想的启蒙运动。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规模较大而且影响较深远的是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心开展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该派教义主张善恶二元;反对天主教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谴责教会聚敛财富。其中又分为两个教派:一为华尔多派,一为纯洁派。 2.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华尔多派反对教会的奢侈生活,反对教会拥有财产,提倡简朴的生活,主张平均贫富。 华尔多派观点 纯洁派则认为封建秩序和教会都是罪恶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张教徒以自身的纯洁来同罪恶划清界限。 纯洁派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本人的善行得到拯救。因信称义3.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他怀疑教会财产的正当性,提出应由国王没收的主张;否认教皇拥有教会的最高权威;批驳对餐礼的传统解释;认为《圣经》才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为了便于更多的人直接阅读《圣经》,他首次把拉丁文《圣经》完整地译成英文。威克里夫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拉开了基督教会内部改革的大幕。 任何宗教典籍都是神奇的或者是超自然的,任一宗教典籍对该宗教的信徒都是神圣的,都是圣经,任一宗教教徒都希望非该教教徒称其宗教经典为圣经,但任一宗教的圣经对于异教徒而言都不是圣经。 4.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他受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思想影响,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他反对天主教会盘剥捷克,严厉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反对教会占有土地,要求取消教会地产;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与残暴,认为主礼教士和教徒是平等的,他们在弥撒仪式中应同领象征圣体的面饼和象征圣血的葡萄酒,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主张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还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捷克文。 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 (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教会的财产;
(4)《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5.“异端”运动观点: 6.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 生的影响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本部分主要介绍了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推动。 三、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间:14~16世纪。
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些城市。 新的经济基础产生后,作为旧上层建筑的天主教会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严重阻碍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宗教裁判所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天主教受到的挑战 中世纪时,天主教之所以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 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 。 1509年撰写的《愚人颂》,对教皇和上层教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些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英、法、西最早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14~16世纪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教阶制度 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天主教实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主体包括主教、神父(神甫)、执事(助祭)三个品位。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总主教-主教-神父。视频:欧洲宗教改革 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1.下列不属于12世纪后期法国纯洁派主张的是( )
A.认为世界充满善与恶、上帝与魔鬼这两个对立因素
B.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败
C.坚持正统宗教仪式
D.否定教阶制度C2.宗教“异端”运动是(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C.用与天主教会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3.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C 答案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4.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一、本课测评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解题关键: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思路引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几个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简述“异端”思想的历史作用。 解题关键:促进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思路引领:分析“异端”思想的内容,如揭露教会的腐败;改革宗教仪式;废除教阶制度等。 答案提示: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延伸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提示: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