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研讨资料(台州)-[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复习研讨资料(台州)-[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04-20 15: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高考物理复习讲座台州中学 林辉庆■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物理实验复习■高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五、训练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六、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①做懂了一个题,就等于做懂了一类题。
②题目只有完全做懂了,才能把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它情景中。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有十足的把握的题;
难啃的题;
感觉能努力解出的题。 可做可不做果断放弃抓住不放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以前做错的题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5.有计划复习非重点内容。 6.鼓励学生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疑难问题,极板间的电场是否变化? 粒子速度106m/s,上设极板长1m,运动时间10-6s,远小于周期。二、专题复习,整体提高 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专题。
以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 质点的运动 主要内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近5年考题:01.19 选择(运动合成);
04.23,计算(部分,火星上的平抛运动);
05.23,计算(跳蚤、人上跳比较)。
命题倾向:专考本部分内容的试题不多,一般综合在牛顿运动定律等的应用题中。
复习对策:不必深钻难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力,物体的平衡 主要内容:力的知识;共点力平衡。
近5年考题:01.18,选择(弹力,匀速运动);
02.30,计算(电场中用线相连的两小球平衡);
03.19,选择(两小球跨在碗边);
命题倾向:专考本部分的试题不多,考题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均较简单。
复习对策:理解基本知识。不必化时间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数学讨论。不必化时间于物体受力较复杂的平衡问题。
重点是掌握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列平衡方程的基本方法;牛顿运动定律 主要内容:牛顿三大定律;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近5年考题:01.23,选择;02.18,选择;02.26,计算;
03.24,计算;04.15,选择;04.20,选择;
04.25,计算(拉桌布);05.14,选择。
命题倾向:命题频度高,题型全面,有难度。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要求深刻理解牛顿三定律,会综合运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解决物体受力运动的问题。 万有引力定律 主要内容: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近5年考题:01.31,计算(估算太阳质量);
03.24,计算(自转星体的瓦解问题);
04.23,计算(火星着落器);
05.16,选择(火星、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比较)。
命题倾向:命题频度大,计算题形式出现较多。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要求能分析计算万有引力作为重力和向心力的有关问题。 动量,机械能 主要内容:动量;机械能知识。
近5年考题:01.23,选择;02.16,选择;
02.30,计算;03.22,选择;
03.34,计算;05.24,计算。
命题倾向:命题频度大,题型全,概念性强,综合性强,难度大。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规律,能熟练运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 机械振动,机械波 近5年考题:01.20,选择(机械波传播,图象);
03.18,选择(机械波传播);
04.17,选择(机械波传播,图象);
05.18,选择(机械波传播)。
命题倾向:机械振动知识很少考到;几乎每年考到一个机械波传播的选择题。
复习对策:复习的重点放在机械波的传播上。
?
力学部分的命题热点: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动量、机械能知识的应用;
机械波的传播。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从最基本的层次上作概括,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及其应用形成整体的认识。 《物理教学》 “万有引力定律” 的复习方案。 一、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二、几个圆周运动:1.近地卫星;2.一般卫星;3.同步卫星;4.极地卫星。
三、重力加速度的求法
1 .地球表面的g;2 .高度h处的g。
四、追赶问题
1.对接; 2.相距最近或最远。
五、双星问题。 六、黑洞问题。
七、卫星的拍照与信号传递。
2 .作为向心力(如图)
有两种具体问题:
①已知中心天体的参量求运动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已知运动天体的运动情况求中心天体的M等。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作为重力例(1998年全国,2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题型:万有引力作为重力,与平抛运动综合例(2004年全国二,23) 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题型:作为向心力,由运动天体求中心天体, 与平抛综合例(2003年江苏,14) 据美联社2002年10月7日报道,天文学家在太阳系的9大行星之外,又发现了一颗比地球小得多的新行星,而且还测得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288年,若把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都看作圆,问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最后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题型:作为向心力,比较同一中心天体的不同行星的运动电学综合题复习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
●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一、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1.几个重要的基本模型
在电场中加、减速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速度选择器
■模型问题
■复合场问题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基本思路:作出运动轨迹;找出有关半径的几何关系;结合半径、周期公式解。
r=L/3。 综合问题:基本模型的组合在电场中的平抛运动与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综合。例2(2004年江苏17题)电场中加速、偏转电场中的平抛和速度选择器的组合 综合问题:基本模型的组合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困难所在:
电场、磁场较重力场抽象、复杂 。
运动过程较抽象。
由于洛伦兹力与速度有关,使得带电粒子的运动与受力相互制约 。
二、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解题思路
根据上述因果制约关系,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求解;
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求解。 例2(2001年全国,20)如图甲所示,轨道间距l=0.20m,R=1.0Ω, B=0.5T ;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现用一外力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 解析1.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 E=Blv2.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 I=Blv/R3.感应电流受到安培力作用 F安=B2l2v/R4.安培力影响运动,F- F安=ma,其中F=b+kt,得到
b+kt -B2l2v/R =ma5.数学处理:a为常数,要求
kt -B2l2v/R =0 得到a=v/t=kR/B2l2
ma=b 得到m=b/a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过量练习的不良影响:
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充分思考,虽然做题不少,但都不深不透;
忙于应付,没有时间反思,对知识和解题方法形不成结构性、整体性的认识;
试卷太多,无法应付,造成心理烦躁。 精选题→重落实→详讲评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五、训练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规范解题要求:
1.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包括研究对象、物理量符号、物理过程、解题依据,画出必要的图示。
2.根据解题过程和解题依据写出对应的物理方程;
3.求出最终结果,必要时做讨论。 五、训练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训练解题规范
教师作出示范。
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师生评议。
要求学生规范地解答一定量的题目。
学习高考题的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掌握规范表达的要点。 六、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创设宽松的复习环境:不要埋怨学生;不要过分强调考试成绩。
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考试目标。
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有失误。
平时以研究的态度解题。
训练应试技能 ■物理实验复习 实验试题的特点和命题倾向
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实验复习建议 一、实验试题的特点和命题倾向 重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的考查
重视对基本实验方法运用的考查。
重视实际操作的考查
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电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 二、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1.缺乏感性经验 二、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2.缺乏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方法 例(2005年全国卷一,22(2))测量电源B的E、r ( E 约为4.5V, r 约为1.5Ω)。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 =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 ,导线若干。
① 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② 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 ;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_______,r=_____ 。测E、r的伏安法:测出两组电流和电压,列出两个方程,解方程组。解决V表量程不足的方法:
1)扩大量程;
2)减小输出电压:①增大电源内阻
②变阻器滑动触头置于电阻较小位置。二、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1.缺乏感性经验
2.缺乏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方法 3.缺乏误差分析的意识和方法
要从误差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是解决实验问题的重要特点;具有误差分析的意识和方法,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基本素质。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基本上都是理想化的理论性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精确的。通过大量的理想化问题的训练,学生只习惯于解决有精确答案的问题,对于需要考虑误差的实验问题,感到缩手无策。 例如,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两枚大头针的距离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二、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3.缺乏误差分析的意识和方法 例(2004年北京,22题。替代法测出A1电阻为86.3Ω) △I=Im2.5%二、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1.缺乏感性经验
2.缺乏基本的实验知识 3.缺乏误差分析的意识和方法
4.没有进行估算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例(2004年全国二,22)如图所示,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900~1000Ω)。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一种测量电路图。 二、解决实验问题的困难 连线和运算都不方便的。 5.不会思考实验实施的有关问题 不可行。
因为把变阻器的电阻调到0,电压表的读数仍大于3V(为3.3V)。 不可行。
电流最大只能是A表的量程,为0.5A,此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约为3.75V,大于V表量程 不可行。
因为不能读出变阻器滑动触头两边的电阻,所以不能由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求出E、r。 三、实验复习建议 1.总结实验方法
2.加强实验操作教学
3.明确实验学习的要求
4.重视电学实验的复习
5.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1.总结实验方法 具体方法
对具体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学生往往并不认为它是一种方法,从而没有引起注意。在具体实验的复习中,要使学生理解这些做法的道理,并通过变式运用,明确其方法意义,从而获得迁移的可能。 1.总结实验方法
比较法
放大法
转换法
模拟法
控制变量法
记录、处理数据的方法 (①直接比较法 ; ②留迹法 ; ③列表法 ; ④平均法 ; ⑤图象法 )思想方法
2.加强实验操作教学 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操作的感性形象,要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实验能力要在动手实验中培养。
有关实验的误差、可行性、安全、操作的合理步骤和操作的方便性等问题,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和理解,并且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例题:变阻器的选择。用图电路测量阻值约为10Ω的电阻Rx。要求能多测量几组数据。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源一个,电动势为6V,内电阻不计;变阻器两个:R1(50Ω 1.5A) ,R2(1750Ω 1.0A)。变阻器应选择哪一个? 两个变阻器都是安全的。变阻器选R1,Rx的电压的调节范围为1V~6V。变阻器选R2,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034V~6V。
变阻器选哪一个好?3.明确实验学习的要求 (1)基本仪器使用的学习要求
正确使用仪器的一般要求
①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
②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③掌握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
④知道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学习要求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
误差分析
实验的注意事项
4.重视电学实验的复习 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
变阻器的两种常用连接方法
电路实物图的连接
伏安法测电阻
测量电表内阻的方法 (1)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 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选择
安全性:不超量程。
准确性:指针的偏角不能太小。
匹配要求:各个电表的指针偏角都较大。
多用电表的选择
作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选择原则同上。
作欧姆表使用时,倍率的使用应该使指针在刻度盘的较中间的位置。
变阻器规格的选择
安全性: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
适用性:使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调节范围符合要求。
方便性:若符合上两条,变阻器的阻值小一些好。
(2)变阻器的两种常用连接方法 两种连接方式的选择:先考虑限流式接法,当限流式接法不适用时,采用分压式接法。
下列三种情况限流式接法不适用:
①能调到的最小电压或电流仍大于用电器的
额定值或电表的量程;
②题目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③电压调节范围太小。 (3)电路实物图的连接 实物图连线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连线(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极、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的初始位置)。
②每根导线都要连接到接线柱上。
③连线布局简洁,尽量避免交叉线的出现。 画实物图连线的方法
①画电路图。②连线(先分解后整合)③检查。
例 用标准电压表校准另一电压表, (1)画出电路图;(2)在实物图中连线。 (4)伏安法测电阻 (5)测量电表内阻的方法 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比电压表的内阻要小得多。 5.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计的三个依据:《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中,对学生提出要“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例1 给你几个直角边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请设计一个方案,粗略测出绕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测量绕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仪器分析]变阻器的标牌上标有电阻值R.刻度尺可以用来测量有关的长度. 例2(2005年全国三,22)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1。图中B为电源(内阻不计),R为电阻箱,K为电键。 [仪器分析]V表是电阻,能读出自身电压;电阻箱能改变且能读出阻值;电源r=0,电压恒定。 [相关理论]电阻串联知识 考试大纲的变化 考试范围
“……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部分”改为“……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
考试大纲的变化 命题指导思想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改为“……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考试大纲的变化 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题型。”改为“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