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6张PPT。 高中物理
总复习 2004年理综(物理)卷的特点:
总的来说,坚持考查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同时,比较注重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实验要求提高了,从整体看,特别注重物理情境分析的考查。从考查内容上看,以力学、电学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知识为辅。 总体评价:应该说比较成功,体现了能力立意为主线,既有利于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清华、北大等)选拔、又有利于中学教学的特点而且,基础扎实、能力强的理综能拿高分,远看试题比去年偏难,主要是对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近看知识丰富,重点知识突出。 具体说,04年试卷有入下特点:
1。坚持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
从内容上看,
(1)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体现了考查学科重要及主干内容的设计思想。
试卷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2)加强了对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淡化了跨学科综合题目。
(3)加强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科学分析方法)的考查(例如上海卷第21题)
[04沪物理](12分)滑雪者从A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沿一平台后水平飞离B点,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
(1)滑雪者离开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雪者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3)加大实验考查的比重,体现了基础自然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实验题由侧重于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等基础实验能力向侧重于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注重了对课本实验的开发,这是实验考查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方向。
重视实验技能的考查,尤其是根据要求设计合理、科学、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时探究性实验题目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以考改促课改。综合卷物理试题很新颖,而且好题挺多。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就是说,要求考生运用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当然要在迁移变化上下功夫。但是必须认真抓好大纲规定实验和仪器的复习,这些是迁移、变化的基础和起点 .
(4)注重从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生成过程考查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5)命题范围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知识内容遵循,能力要求不拘泥于)
2.加强了对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能力的考查
3.实验考核上,对学生实验素质、实验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强调对设计、原理、表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减小误差方法的考查。
4.重视了定量理性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核(运算量明显大于前两年,题目的思维含量高)
5.科内综合性非常强,很少从单一知识点出题了,在一定程度上比过去单科考试题目减少了,又照顾了一定的覆盖面。
天津卷与全国卷的比较:
1.总体说来,命题思路是一致的,天津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试点区域,全国卷当然要向其靠拢了。
2.新教材更强调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贴近科技前沿,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不太注重某个知识体系的时间顺序性,即不再严格按照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来强调知识体系的严密性。
3.新课程下的高考,更注重能力考核,情境题、小综合能力题增加。
4.新课程标准,从表面上看,知识要求好象是降低了,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要求提高了。复习建议
1.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每一个物理结论都应有丰富的实例做支撑。
2.以科内综合为主,切实夯实基础,讲透,扎实,练熟。
3.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适当拓展。
4.复习不是简单重复,也不是题海战术,应重视物理过程分析,以能力立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题目要有梯度,递进式,不断拓展,方法上一题多解。
5.注重实验素质的提高。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做好专题复习
1.专题复习要重点突出,关键是抓基础、抓落实。
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目的要通过讨论、讲解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分析问题,不能生搬硬套公式.
为以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第二轮复习打好基础。
例(1)甲和乙两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同时同地出发,甲车出发时,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4m/s2, 乙车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 m/s2,则乙车追上甲车需要多长时间?
(2)如图,A与B原来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今在两个水平拉力作用下(F1=3N, F2=4N),已知两物体质量均为1kg,两物体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大?
(3)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长3.3m,倾角为37°,可视为质点的木块A和B分别放置在斜面的顶端和底端,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现分别给A、B沿斜面向下和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A=5.5m/s,vB=3.0 m/s,使它们同时沿着斜面相对滑行。则,经过多长时间两木块相遇(g=10m/s2)?
(4)如图,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心相距20m,正在以v=2m/s的速度匀速传动,某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将到达传送带地右端?
(5)如图,一个质量为0.2kg的球用线系着悬吊在倾角为53°的斜面体上,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线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则当斜面体以10m/ 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时线对小球的拉力时多大?(6)如图,木块被弹簧拉着静止于杯水中,当升降机载着杯子突然以g/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将如何变化?
(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小球A、B、C用两条长均为L的轻细线相连,置于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L>h,开始三球都静止,A球刚刚跨过桌边,若A、B、C两球相继下落,由于光滑圆弧面的约束使三个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始终沿竖直方向,且着地后均不再反跳,则C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是多少?(8). 通常,在风速大致相同情况下顶风走路时,我们总感觉冬季要比夏季费劲得多,其原因是:( )
A.冬季的大气压明显高于夏季大气压
B.冬季比夏季的大气要干燥些
C.冬季的大气密度明显高于夏季的大气密度
D.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分析:冬季与夏季的大气压差别不大,由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式:
p = F/s = F·t/(s ·t) =N ·2mv热/ (s ·t) =(1/6)n ·v热t ·s ·2mv热/ (s ·t) =(1/3)n ·m · v热2
=(1/3)ρv热2
由于冬季气温比夏季明显地低,即冬季空气分子热运动速率明显低于夏季,可见,冬季大气密度明显高于夏季。
当空气分子定向运动形成风时,作用于人单位面积的压力为:
p = F/s = F·t/(s ·t)=N ·2mv定/ (s ·t) =n ·v定t ·s ·2mv定/ (s ·t) =n ·m ·v定·v定=2ρv定2
故: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冬天顶风走路要感觉费劲得多。
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每一章的复习中,可以以知识和方法技巧为主线,打破节的界限,突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行专题复习。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专题1.基本概念:重点解决力的概念、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力的分类方法;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方法。(3课时)
专题2.基本规律:物体受力分析规律(顺序和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图解: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和多边形法则,计算:余弦定理,力的正交分解合成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规律(2——3课时)。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水平的弹簧秤的示数为T。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B)木块A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C)若长木板B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T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B上,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皮带传送机上,随皮带一起向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A)小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的
方向一定垂直于皮带指向物块
(B)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
的方向一定沿皮带斜向下
(C)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mgsinα
(D)小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能小于α 专题3.基本方法之一:隔离体法(整体隔离、单体隔离和群体隔离)与动态分析法(封闭三角形或封闭多边形法)
专题4.数列与极值问题(图解法)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专题1.基本概念:弄清质点、参考系的概念,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和路程,速度与速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量度方法和决定因素,了解质点化的条件和参考系的选取方法。
专题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推论(推导过程)
专题3.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图像法与运动合成方法例.两质点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甲作竖直上抛运动,乙作简谐运动(开始时恰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同时到达同一最大高度,试比较它们初速度的大小。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运动分解的确定性、运动的可逆性
专题5.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追及与相遇问题——物理图景法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1.基本概念和规律: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惯性、单位制的概念以及牛顿三个运动定律、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专题2.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综合求解两大类动力学问题。(加速度是桥梁,过程分析是基础,受力分析是关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0×10-3 kg,电量为q=1.0×10-10 C的带正电小球,静止在O点,以O点为原点,在该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Oxy.现突然加一沿x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E=2.0×106 V/m的匀强电场,使小球开始运动。经过1.0s,所加电场又突然变为沿y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仍为E=2.0×106 V/m。再经过1.0s所加电场又突然变为另一匀强电场,使小球在此电场作用下经过1.0s速度变为零。求:此电场的方向及速度变为零时小球的位置。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0.2 m/s2 ,末速v1=0.2m/s ,x1=0.1m
类平抛运动 ,v2x=v2y=0.2m/s
Δx=0.2m,Δy=0.1m
匀减速直线运动,E与v2的方向相反。
通过位移 m , x=0.4m,y=0.2m
专题3.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研究对象的优化(整体、群体和单体,整体隔离的条件。)
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坐标系的优化(方法不唯一,不要让学生形成死记的模式)
专题5.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四:动态分析与临界值问题
例:在一辆汽车中,有AB和AC两条细绳系住一个小球,其中AC水平,AB斜向上,当汽车向右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两绳中的张力分别为5N和3N,则当汽车向右作下列运动时,两绳中的张力分别是多大?
(1)a1=2.5m/s2;(2) a2=-5m/s2; (3)a3=8m/s2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了安全检查。右图为—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 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专题1.基本概念:曲线运动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专题2.基本规律:运动的叠加原理,平抛与类平抛运动规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课时)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察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 s。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量G=6.67×10-11 m2/kg?s2)(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第24题)
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2m的水平面在A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v0=5m/s的速度在平面上向右运动。求小球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取g=10m/s2)。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为: 小球沿斜面运动,则 ,由此可求得落地时间t。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所需时间;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专题3.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人造卫星运动参量的动态分析和圆周运动的旋转半径问题
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类型变通问题和临界态问题
专题5.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数列、极限问题及补偿法第五章 机械能专题1.基本概念:重点使学生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正负功的含义、恒力功的计算方法(即W=Fs的适用条件)、摩擦力做功的特点、特性和计算方法、内力功的运算、以及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势能和机械能的相对性等。图1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质量为m0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0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各种阻力都可忽略的条件下测力传感器测得绳的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子弹射入的时间极短,且图2中t=0为A、B开始以相同速度运动的时刻,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提供的信息,对反映悬挂系统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A的质量)及A、B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你能求得哪些定量的结果?(2003年全国物理新课程卷第19题)
质量为m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它力的合力提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求:
⑴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
⑵从起飞到上升至h高度
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
在高度h处飞机的动能。
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一个带电粒子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圆心处一固定不动的带电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中带电粒子与另一质量相同、原来静止的颗粒合并,另一颗粒所带电荷量是做圆周运动的粒子所带电荷量的一半,切与圆心处带电质点的电性相同,则合并后的颗粒( )
A.仍在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B.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开始做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且离圆心越来越近
D.开始做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且离圆心越来越远如图所示,一条细长的光滑铁链,先沿水平轨道运动,然后正好滑上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若铁链全长为L,L>2R,R又远远大于一节铁链的长度.为了使整条铁链通过这个固定的圆形轨道,则铁链在到达圆环形轨道前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专题2.基本规律:重点使学生掌握动能定理(单体与系统)、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保守力做功的特点(为后面即将复习到的弹力做功、分子力做功、电场力做功奠定基础)、机械能守恒定律(单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以及多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功能原理、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等规律间的对比等。一平板小车以速度v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现将质量为m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到小车的最右端,如图所示,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保持小车仍以原速度运动,必须在放木块的同时对小车施加一水平外力,当小车与一起以原速v运动时再撤去外力。求:
1.此过程中水平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2.若上述过程中木块恰好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现在改变小车的速度,并将木块无初速地放在小车的中点O,要使木块也掉不下来,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大为多少?
专题3.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变力功问题(微元法,图像法,平均值法,量刚推演法,转移法,能量守恒法,动能定理法)
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最小功问题
专题5.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专题6.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四:数列与极限值问题
第六章 动量专题1.基本概念:冲量,动量,动量的变化;力、冲量与功,速度、动量和动能。
专题2.基本规律: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2课时)
专题3.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相互作用过程分析(2课时)
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碰撞理论专题5.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相互作用物体末速度取值范围
专题6.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四:相对运动问题
专题7.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五:数列与极限值问题
专题8.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六:动量定理的应用——化间断为连续问题 如图所示,两个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0.20 kg, m2=0.55 kg,中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m1左侧与竖直墙壁接触。质量为m0=0.050 kg的子弹以水平向左的初速射入m2中,并立即与m2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向左压缩弹簧。m2被弹簧弹回时带动m1运动,若木块m1的最大速率为v1=0.30 m/s。求子弹射入木块m2前的速度。
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的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 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
(A)E1 < E0 (B)p1 < p0
(C)E2 > E0 (D)p2 > p0
5.一质量为2m的小物体A,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与静止在x轴上的质量为m的小物块B发生碰撞,碰撞前物块A的速度为v0,已知碰撞后,两物块都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则碰撞后,小物块B可能获得的速度为( )8.一艘小船静止在平静的水面上,船前舱有一抽水机,抽水机把前舱的水均匀地抽往后舱,不计水的阻力,在船前后舱隔开与不隔开两种情况下,船的运动情况分别是( )
A.不动,向前匀速运动
B.向前匀速运动,不动
C.不动,向后匀速运动
D.向后匀速运动,不动
9.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物体,系在同一绳的两端,开始绳是松弛的,A和B反向运动将绳拉断,则在绳拉断后A、B不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
A.???? A和B同时停下来
B.???? A和B按各自原来的方向运动
C.???? 其中一个停下来,另一个反向运动
D.???? A和B沿同一方向运动
10.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物体A和B,开始时相距为s,A由静止开始自斜面顶端下滑,B以某一初速度从斜面底端上滑,恰能在斜面中点处发生极短时间的碰撞,碰后两者粘合在一起,下列关于碰后A、B一起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沿斜面向下运动
B.???? 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C.???? 可能沿斜面向下运动
D.????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N两点各放一电荷量为+q和+2q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给A和B以相同的初动能E0(此时它们的动量大小均为p0),使其相向运动刚好发生碰撞,碰后返回M、N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1和E2,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和p2,则( )
A.E1=E2= E0, P1=P2=P0
B.E1=E2>E0, P1=P2>P0
C.碰撞发生在M、N中点的左侧
D.两球不同时返回M、N两点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第一单元:机械振动
专题1.基本概念:振动,简谐运动及其描述参量,受迫振动及共振现象
专题2.基本规律:简谐运动的规律及图像
专题3.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误差与数列问题
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临界值与极值问题
专题5.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等效替代法第二单元:机械波
专题1.基本理论:机械波,横波与纵波,波动图线,波形图与振动图像的区别和联系,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及各自的决定因素。
专题2.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波动中质点位移、路程和振动方向的判别方法
专题3.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波动中的数列问题
专题4. 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波动现象分析1.如图所示,天花板的O点下用长为L的轻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构成摆。O点正下方与O点距离为L的光滑水平面上的P点放一个质量为M(M =3m)的静止小物块。水平面上距离P点为x处的Q点平滑连接一个倾角为θ= 30°、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现将摆球拉至摆线与竖直成α= 60°角处无初速释放,已知小球与物块碰后被以碰前的速度反弹回去。为使小球与物块能在P点再次相碰,P 、Q间距x应满足什么条件(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变化1:如图所示,天花板的O点下用长为L的轻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构成摆。O点正下方与O点距离为L的光滑水平面上的P点放一个质量为M(M =3m)的静止小物块。水平面上距离P点为x处的Q点平滑连接一个倾角为θ= 30°、动摩擦因数μ=0.2的足够长的斜面。现将摆球拉至摆线与竖直成α= 60°角处无初速释放,已知小球与物块碰后被以碰前的速度反弹回去。为使小球与物块能在P点再次相碰,P 、Q间距x应满足什么条件(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变化2:P、Q间有摩擦(斜面光滑),欲相碰于P点,知μ,求x = ?或知x,求μ= ?
变化3:斜面改成竖直弹性挡板,欲相碰于P点,x = ?
变化4:竖直弹性挡板安装一个水平轻弹簧,弹簧处水平面光滑,P、Q间有摩擦或无摩擦,欲相碰于P点,x = ?
变化5:竖直弹性挡板安装一个水平轻弹簧,弹簧处水平面光滑,P、Q间有摩擦或无摩擦,弹簧左端固定一个等质量物块(与来碰者碰合而不粘连),欲相碰于P点,x = ?变化6:斜面改成竖直光滑圆弧形轨道(半径等于摆线长度),P、Q间有摩擦或无摩擦,欲相碰于P点,x = ?
变化7:斜面改成竖直光滑圆弧形轨道,轨道最低处静放一个已知质量的弹性小球(碰后小球刚好能过最高点半径已知),P、Q间有摩擦或无摩擦,欲相碰于P点,x = ?
2.如下左图,求细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变化1:如上中图。变化2:如上右图。变化3:(2002年高考题)如图所示,水平匀强电场中,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丝线悬挂着两个质量均为m、带电量均为q的小球。今剪断右侧边丝线OB,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系统最终稳定于某位置。试求(1)系统稳定后丝线OA、AB与竖直夹角α、θ;(2)从剪断丝线开始到系统稳定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与机械能的改变量为多少?变化4:如图所示,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丝线串挂着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今在两球上同时施加大小均为F=mg方向与水平呈β角,且方向相反的恒力作用。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系统最终稳定于某位置。已知这对力刚好使丝线AB与竖直夹角最大,试求(1)系统稳定后丝线OA、AB与竖直夹角α、θ;(2)从施加力F开始到系统稳定的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两球所做的总功W气。3.如图所示,从y轴原点下方h处无初速释放一点电荷,恰好能经过x轴上P点,求OP的长度。
例1.一大木箱,放在平板车的后部,到驾驶室的距离L = 1.60m,如图所示。木箱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484,平板车以恒定的速度v0 = 22.0m/s匀速行驶,突然驾驶员刹车,使车均匀减速。为不让木箱撞击驾驶室,从开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至少要经过多少时间?(取g=10m/s2)。 例2.一个弹簧秤的秤盘和弹簧的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P的质量为m=10k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5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的0.2s内F是变力,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若秤盘的质量为M=2kg,则情况又如何? 例4.将金属块m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分别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0N,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取g=10m/s2)。
(1)若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2.如图所示,已知M>m,滑轮质量和摩擦均可忽略不计,试求弹簧秤的示数。
变:若将支撑M的水平挡板撤掉,则弹簧秤的示数与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和相比如何?
分析问题要全面、到位。
如图,用细线将一小木球系于桶底,桶内装水,桶静放于一台秤上,当剪断细线后,在小球上升到水面之前,台秤的示数与剪断前相比,有何变化?
如图所示,斜面体B位于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从斜面上自由下滑,斜面倾角为θ,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则物块A在下滑过程中所受合力( )
A.一定等于mgsin θ
B.一定小于mgsin θ
C.一定大于mgsin θ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热学基本知识之一: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之二:热和功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一: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二:图像分析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三:动态分析基本技能与方法之四:平衡问题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五:加速类问题基本技能与方法之六:数列与极值问题基本技能与方法之七:误差及变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