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天竺
日本
新罗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么?
1
唐与新罗的关系
遣唐使、鉴真东渡
2
玄奘西行
3
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目标
1.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鉴真东渡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唐朝
先进文化
制度
书法艺术
鉴真
2.贡献:
(1)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主持修建的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1.时期:______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贡献:
(1)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 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唐招提寺
贞观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有19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一、遣唐使
1.概念: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特征: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本孝德天皇于大化元年(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实行改革,封建制度开始确立,史称“大化改新”,是时,唐朝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先进,对日本有很大的吸引力。
——《新编中国通史》
3.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货币
问题一:以上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材料二: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省 ……
隋唐:三省六部制
材料一:“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日本的服饰源于……
日本的茶道源于……
吉备真备
空海
平假名
片假名
日本的文字源于……
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日本平城京
唐朝长安城
建筑技艺
日本平城京
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
西市
西市
东市
东市
城市规划
端
午
节
节日
前赴后继的遣唐使们从唐朝带回了什么呢?
4.影响:
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2.地位: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鉴真。
1.时间:
唐玄宗时期
日本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
754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3.经过:
鉴真一共东渡6次,第6次才于754年抵达日本。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奈良·唐招提寺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传播医药知识
鉴真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备受日本人尊重的鉴真和尚向日本传授了什么唐朝文化?
4.影响:
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要像鉴真一样,留在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方面:
1、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如: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2、新罗商人来唐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唐朝方面:
新罗的音乐传入中国 ,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辨一辩:唐僧西游真相?
一.玄奘西行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玄奘像
1.时间:
贞观年间
2.目的地:
天竺(今印度)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3.经过:
来回途中遇到哪些困哪?
食物与水源缺少,猛兽,强盗等
玄奘西游学佛19年,行程5万里,带回600多部佛经,译出1300多卷,记录100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4.影响(贡献):
1)掌握佛学理论,翻译佛经,对
中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编写《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大唐西域记》
3) 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
事件内容 时间 目的地 途中遭遇 出行
方式 成就 相同点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唐玄宗
唐太宗
日本
天竺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结伴
独行
《大唐西
域记》
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唐招
提寺
都是唐朝僧人,为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好人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1.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均有所长,应多向他国学习。
课堂小结
民间交往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政府交往:
遣唐使
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
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
1.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
A.遣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A
2.“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
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
A
B
3.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C
4.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