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考前物理强化训练(5)[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届高考前物理强化训练(5)[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05-24 1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6届高考前物理强化训练(5)
二、选择题48分(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为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根据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落在“亮环”上的概率大
B.电子落在“暗环”上的概率大
C.运动的电子具有波动性
D.相邻“亮环”间的距离相等
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B.要使轻原子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间的距离至少接近到10-10m
C.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
势能增大,总能量增大
D.随温度的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将减小
16、蒸汽火车气笛发声要消耗内能。设蒸汽机将功率为P1的热功率用于气笛发生时,发出声音的功率为P2,气笛发声的频率为500Hz,而在车站的人听到气笛的频率为520H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车向车站驶来 B.火车远离车站驶去
C.P1可能小于 P2 D.P1 可能等于P2
17、一个理想变压器,次级与初级线圈匝数比为10,把初级线圈接入u=22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那么 ( )
A.用交流电压表测量次级输出电压为220V
B.次级线圈上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0Hz
C.次级接入R=1KΩ的负载,则初级线圈的电流为2.2A
D.次级接人R=1KΩ的负载,则在1/4周期内负载R上产生热量为0.242J
18、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质点B,质点A位于正最大位移处,从t=0时开始,在t1=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速度等于5m/s
B.t1= 0.6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
C.t1= 0.6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下运动
D.当E质点第一次出现在最大位移处时,质点A恰好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19、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
切于Q点,轨道2、 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
1、2, 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小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逆时针沿椭圆轨道2经过p点时点火进了圆轨道3
时,卫星的动能增加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20、如图所示,ABCD为同种材料构成的柱形透明体的横截面,其中ABD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D部分为半圆形,一束单色平行光从真空垂直
射向AB或AD面,材料的折射率n=1.6,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从AB面中点射入的光线不一定从圆弧的中点射出
B.从AB面射入的所有光线经一次反射和折射后都能从BCD面射出
C.从AB面中间附近射入的光线经一次反射和折射后能从BCD面射出
D.若光线只从AD面垂直射入,则一定没有光线从BCD面射出
21、如图2-6所示,MN和PQ为两光滑的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导轨,N、Q接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输出端接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导轨上垂直放置一金属棒ab.今在水平导轨部分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IR、IC均为有效值)( )
A.若ab棒匀速运动,则IR≠0,IC=0
B.若ab棒匀速运动,则IR=0,IC=0
C.若ab棒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做简谐运动,则
IR≠0,IC≠0
D.若ab棒做匀加速运动,则IR≠0,IC=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22、(18分)⑴某兴趣小组为了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
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 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⑵已知太阳能电池组的电动势大约为0.8V,短路电流约为40mA,为了精确地测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为0.15Ω)
B.电流表(量程20mA,内阻为40.00Ω)
C.电压表(量程6.0V,内阻为5.20kΩ)
D.电阻箱(电阻99.99Ω,允许通过的最大的电流0.15A)
E.滑动变阻器(电阻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5A)
F.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是 (用仪器前的字母表示);
②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原理图;
③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用符号表示),并指出各符号的意义: ;
④用③中记录的数据表示电动势和内阻的公式E= ;r= .
23、(16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其内阻忽略不计。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2kΩ、R2=4kΩ,电容器的电容C=4μF。闭合开关S,待电流稳定后,用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其稳定值为1.2V。
(1)该电压表的内阻为多大?
(2)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的带电量变化了多少?
24、(18分)如图,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θ=37°,以10米/秒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处轻轻放一质量m=2千克的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系数μ=0.5。若两轮间传送带的长度L=29米。(g取10米/秒2, sin37°=0.6,cos37°=0.8)求:(1)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运动到 B处所用时间和到B处时的速度大小。(2)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运动到 B处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3) 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运动到 B处的过程中物块和传送带所产生的总热量。
25、(20分)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的直圆筒底部放置一场源A,其电荷量Q = +4×10-3 C,场源电荷A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表达式为,其中k为静电力恒量,r为空间某点到A的距离.有一个质量为m = 0.1 kg的带正电小球B,B球与A球间的距离为a = 0.4 m,此时小球B处于平衡状态,且小球B在场源A形成的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表达式为,其中r为q与Q之间的距离.有一质量也为m的不带电绝缘小球C从距离B的上方H = 0.8 m处自由下落,落在小球B上立刻也小球B粘在一起向下运动,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它们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P.(取g = 10 m/s2,k = 9×109 N·m2/C2),求:
(1)小球C与小球B碰撞后的速度为多少?
(2)小球B的带电量q为多少?
(3)P点与小球A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4)当小球B和C一起向下运动与场源A距离多远时,其速度
最大? 速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14、AC 15、AC 16、A 17、C 18、AC 19、ABD 20、C 21、BCD
22、(1)①1.5m/s ②1.2w (2) ①BD ②见右图
③选择电阻箱的阻值为时,测得电流为 ,选择电阻箱的阻值为时,测得电流为,④;
23、(1)设电压表的内阻为,
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U1,R1与并
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有 ① (1分)
由串联电路的规律 ② (2分)
联立①②,得 (1分)
代入数据,得 =2kΩ (2分)
(2)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U c等于电阻R2上的电压,R1两端的电压为,
则 (1分)
又 E= U c+ (1分)
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 (1分)
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带电量增加了 (1分)
由以上各式解得 (1分)
代入数据,可得 △Q=3.2×10-6C (1分)
24、解:
EMBED Equation.3 (3分)(2分)
,(3分),得(2分)
(5分)
25、(1)小球C自由下落H距离的速度v0 = = 4 m/s 小球C与小球B发生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 = 2mv1,所以v1 = 2 m/s (2分)
(2)小球B在碰撞前处于平衡状态,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知:
,代入数据得:C (2分)
(3)C和B向下运动到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到P点,运动过程中系统能量守恒,设P与A之间的距离为x,由能量守恒得:
(2分)
代入数据得:x = (0.4+) m(或x = 0.683 m) (2分)
(4)当C和B向下运动的速度最大时,与A之间的距离为y,对C和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有:,代入数据有:y = m(或y = 0.283 m) (2分)
由能量守恒得:(2分)
代入数据得:(或vm = 2.16 m/s) (2分)
P
Q
1
2
3
A
B
D
C
M
N
P
Q
a
b
B
n1
n2
R
C
图2-6
PAGE
- 第6页,共4页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