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考前物理强化训练(6)
二、选择题48分(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
B.光导纤维传递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太阳光下的肥皂泡表面呈现出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D.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向下压在另一块平板玻璃上,让光从上方射入,能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1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设法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增大,在这个过程中( )
A.气体的密度增加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D.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6、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电流表,副线圈接人电路的匝数可以通过触头Q调节,在副线圈输出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的交流电,如图所示,则( )
A.Q位置不变,将P向上滑动,U′变大
B. Q位置不变,将P向上滑动,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C.P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D.P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不变
17、质量为l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18、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
到n=1的状态过程中( )
A.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eV,最小能量是0.66eV
D.放出的光能够使逸出功为13.0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19、如图为日光灯电路,关于该电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启动过程中,启动器断开瞬间镇流器L产生瞬时高电压
B.日光灯正常发光后,镇流器L使灯管两端电压低于电源电压
C.日光灯正常发光后启动器是导通的
D.图中的电源可以是交流电源,也可以是直流电源
20、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小球平衡后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若A板不动,θ增大,这可能是由于( )
A. S保持闭合,B板向左平移了一些
B. S保持闭合,B板向上平移了一些(小球仍处于两极板之间)
C. S断开,B板向左平移了一些
D. S断开,B板向上平移了一些(小球仍处于两极板之间)
21、如图所示,a、b两点相距24m,一列简谐波沿a、b所在的直线传播.t=0时,a点处于波峰、b点处于波谷;t=0.5s时,a点处于波谷、b点处于波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波一定是由a向b传播的 B.周期可能是0.4s
C.波长可能是16m D.波速一定是48m/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22、(18分)(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着斜面体A,斜面体的曲面末端与桌面的右边缘平齐,且切线沿水平方向,现要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铁块做的功Wf.实验器材可根据实验需要自选.
①写出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
②简要说明实验中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并写出其英文字
母符号: 。
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写出用第(2)问中直接测量的
物理量符号所表示的Wf的表达式: 。
(2)要用伏安法测量Rx的电阻,已知电压表内阻约几kΩ,电流表内阻约1Ω,若采用甲图的电路,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 (选择“偏大”或“偏小’,),若Rx约为10Ω应采用 _(选“甲图”或“乙图”)的电路,误差会比较小.
(3)无论是用甲图或乙图测量,都不可避免产生由电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有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
I.第一组利用如图丙的电路进行测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电键S2接2,闭合电键S1,调节滑动变阻器RP和Rw,使电表读数接近满量
程,但不超过量程,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I1.
①请你写出接着的第二步,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 。
②由以上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被测电阻R x 的表达式为R x = 。
③简要分析此实验方案为何能避免电表内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
Ⅱ.第二组同学利用如图丁的电路测量,其中R1是电阻箱,R2=72Ω、R3=100Ω。.合上S,当R1未调至图中所示阻值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会偏转,将R1调至如图中所示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回到零位.
①在答卷的方框内画出与图丁对应的电路图.
②读出图中电阻箱的阻值为R l= Ω,算出待测电阻的值R x = Ω.
23、(16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上有一光滑绝缘半圆轨道,处于水平方向且与轨道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中,轨道两端点A、C高度相同,轨道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从槽右端的A处无初速沿轨道下滑,滑到最低点B时对槽底压力为2mg。求小球在滑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4、(18分)U形金属导轨abcd原静止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范围足够大、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穿过导轨平面,一根与bc等长的金属棒PQ平行bc放在导轨上,棒左边靠着绝缘的固定竖直立柱e、f。已知磁感强度B=0.8T;导轨质量M=2kg,其中bc段长0.5m、电阻r=0.4Ω,其余部分电阻不计;金属棒PQ质量m=0.6kg、电阻R=0.2Ω、与导轨间的摩擦因数μ=0.2。若向导轨施加方向向左、大小为F= 2N的水平拉力,如图所示.求:导轨的最大加速度、最大电流和最大速度.(设导轨足够长,g取10m /s2 )
25、(20分)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m=2kg的平板车,质量M = 4kg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静放在车左端,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如图所示.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24N作用在滑块M上0.5s撤去,平板车继续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车以原速率反弹,滑块与平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不会从平板车右端滑落,g取l0m/s2.求:
(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能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s多大?此时滑块的速度多大?
(2)平板车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的瞬间速度v2多大?
(3)为使滑块不会从平板车右端滑落,平板车l至少要有多长?
14、ABD 15、AC 16、C 17、A 18、BC 19、AB 20、AD 21、C
22、(1)①天平、直尺、重锤线、白纸和复写纸
②曲面顶端离桌面高度H,桌面离地高度h,桌面右边缘到铁块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小铁块质量m. ③Wf = mgH-
(2)偏小 甲图
(3)I.①将电键S2接1 记录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2、I2
②(U1/I1)一(U2/I2)
③由于=Rx+(RA+RP),=(RA+RP),两式相减,
消去(RA + RP)得出Rx,避免了电流表引起的测量误差
Ⅱ.①电路图如图 ②36,200
23、小球在B点时,FN-mg=m
∵FN= 2 mg ∴v2=gR
从A到B,设电场力做功WE,由动能定理WE+mgR=mv2,
得WE=一mgR
∵电场力做负功, ∴带电小球受电场力方向向右FE ==mg 电场强度方向向右
从A到B之间一定有位置D是小球运动速度方向瞬时合力为零处,也是小球速度最大处
设OD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FEcosθ=Gsinθ
m=mgRcosθ-FE (R-Rsinθ) vmax =
24、导轨受到PQ棒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μmg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并整理得F-μmg-F安=Ma (2分)
刚拉动导轨时,I感=0,安培力为零,导轨有最大加速度(1分)
am= (1分)
=(2-0.2×0.6×10)/2=0.4m/ s2 (1分)
随着导轨速度增大,感应电流增大,加速度减小,当a=0时,速度最大 (1分)
速度最大值为vm,电流最大为Im,此时导轨受到向右的安培力 FB= BImL (1分)
F-μmg - BImL=0 分)
I.m= (1分)
代人数字算得Im=A = 2A (1分)
I=E/(R+r) (1分)
I m =BLvm/(R+r) (1分)
v m =Im (R+ r)/BL二2 × (0.2+0.4)/(0.8×0.5)=3m/ s
25、(1)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μMg,设滑块与车不发生相对滑
动而一起加速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 m,以车为研究对象
则a m =fm/ m=μMg/ m=0.3×4×10/2=6m/ s2 (1 分)
以滑块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作用在滑块上使滑块与车一起相对静止地加速的水平推力最大值设为Fm,
则Fm=(M+m)am=(4+2)kg× 6m / s2=36N (1分)
已知水平推力F =24N< Fm,所以在F作用下M、 m能相对静止地一起向右加速 (1分)
(评分说明:若不分析F作用下两物能相对静止,以上3分不能给)
设第一次碰墙前M、 m的速度为v1,v1=m/s=2m/s (2分)
第一次碰墙后到第二次碰墙前车和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1分)
车向左运动速度减为0时,由于mMv1一mv1=Mv1′ (1分)
v1′= m / s=l m/s (2分)
以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 -μMgs=0-mv12 (2分)
s=m=0.33m (l分)
(2)第一次碰撞后车运动到速度为零时,滑块仍有向右的速度,滑动摩擦力使车以相同的加速度重新向右加速,如果车的加速过程持续到与墙第二次相碰,则加速过程位移也为s,可算出第二次碰墙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也为2m/s,系统的总动量将大于第一次碰墙后的动量,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见在第二次碰墙前车已停止加速,即第二次碰墙前一些时间车和滑块已相对静止.(有关于第二次碰墙瞬间前两者已相对静止的文字分析的给1分)
设车与墙第二次碰撞前瞬间速度为v2,则Mv1-mv1=(M + m) v2 (1分)
v2=v= m/s=0.67m/s (1分)
(3)车每次与墙碰撞后一段时间内,滑块都会相对车有一段向右的滑动,由于两者相互摩擦,系统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车与墙多次碰撞后,最后全部机械能都转化为内能,车停在墙边,滑块相对车的总位移设为L,则有
0-(M+m)v12=-μMgl (2分)
l = m = lm (1分)
平板车的长度不能小于lm
PAGE
- 第5页,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