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前的回忆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十六前的回忆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0 19: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同学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前辈,大家看他是谁?李大钊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对于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人物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
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
高的历史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作者简介 李星华,祖籍: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出生日期:1911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1979年11月27日。
主要作品: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
回忆》(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
主要成就:[1]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
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又名《白族民间故事集》),受到了
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书籍、抽屉、恐怖、瞅了瞅、魔鬼、
肥胖、苦刑、匪徒、舅姥爷、绞刑等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李大
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从中受到革命
传统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字词积累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
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 jí tì bù chǒu mó pàng xíng
hēng jùn cán fěi wō kěn jiù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字词积累 书籍 抽屉 恐怖 瞅了瞅 魔鬼
肥胖 苦刑 严峻 残暴 匪徒
窝窝头 啃完 舅姥爷 军阀 局势
僻静 押下去 绞刑 宪兵 一拥而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词语理解军阀:
轻易:
严峻:
会意:
恐怖:
沉着:
一拥而入: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指随随便便。严肃而厉害。领会别人没有表达的意思。惊慌害怕。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又是谁? 李星华李大钊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
(32个自然段)
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哪几方面的事?
作者重点回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
“法庭上”“被捕后”这四个方面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8--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18--29自然段 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情景。 30--32自然段 写父亲被害后,家人万分悲痛。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1、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的作者是( ),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 )年写的,
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 )。李星华 1943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3、请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及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画出能使你感动的描写李大钊语言和行动的句子,
想一想,为什么被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被捕前这段话中哪些词引起你特别关注呢?坚决不能轻易离开哪能离开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我是不能 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在课文中是随随便便的意思。 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
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于革命,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
火炉里去。被捕前父亲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坚决无私,有大无畏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被捕时:
(1)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被捕时都发生了什么事?从这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
2、“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
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
3、被打得很惨的阎振三来认我父亲。
4、父亲冷静地应对敌人逮捕。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从这些语句我明白了:
1、父亲对于这种情况提前知道。
2、反动派的嚣张和残暴。
3、反动派的残无人道。
4、父亲那种镇静,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现李大钊在被捕时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镇定从容、大无畏精神)你能把体会与大家分享吗? 从李大钊动作、神情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作为革命者的
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法庭上: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读一读,把描写了父亲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找出来。没戴眼镜乱蓬蓬平静慈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同学们,你们能从“安定”“沉着”两词中感受到什么?(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这么“安定、沉着”?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为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的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弹化悲痛为力量。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3)谁来说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镇定从容、大无畏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被害后: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1)这段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被害,全家人无比悲痛。(2)文中画“ —— ”的句子描写了母亲的表现。我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她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3)最后三个自然段与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被害后,家人万分悲痛。而且反复强调父亲被害的日子,这和文章开头形成照应的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1、请读读文章首尾两个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与最后自然段,
它们之间所表达方法?好在哪里?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使读者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得到印象和感受也深刻。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2、通读全文,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语句? (1)课文前面讲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为什么这样做呢?
前面没说。在后面做了交代“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
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他为什么
没有回来,这里没有交代。到了下文,又提到了阎振三:“ 在军警中间,我
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
侦探拉着。” (3)前面讲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
走”,到后面又提到手枪“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4)前面写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后面又提到“28日黄昏,警察
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3、学完整篇课文,同学们知道文章用了哪些写法?分别好在哪里?(1)对比手法 A 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含糊、敷衍的
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 B 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了对比。这样写得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2)前后照应 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像这冢前后照应的句子还有很多,前面已经讲过了,同学们可以找出来画一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堂小结 像李大钊这样的烈士还有千千万万,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其革命
精神依旧影响着大家。十六年后,人民没在忘记他们,今天,我们大家仍然
没有忘记他们,不管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革命故事:《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2、同学们,课后查找李大钊相关资料,结合本文,以“我眼中的李大钊”为主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