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一、高考信息归集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高考试题风格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二、 高考考情报告
(一)高考试题结构
近些年来高考试题结构一直保持稳定,必答部分有选择题11道(44分),非选择题36题(22分)、37题(24分)共46分;选答题在选修模块“旅游地理”“环境保护”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
(二)高考特点分析
1.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如气候问题、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在每个重点知识模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
2.突出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
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突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回看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地理核心素养”已在试题中闪耀着光芒,指引着中学地理教育的“课改”方向。?
三、高考命题预测
(一)主干知识考查。天气与气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工农业生产、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等主干知识点仍将是2018年高考的热点。
高考热衷于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明白,无论怎样变形变式,都能把握知识的实质。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多想一步,主动拓展知识,举一反三。
例1:2018届100所名校联考卷文综(七)
清朝,新疆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 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新疆、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读清代新疆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7.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新疆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
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 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
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 D.产鱼地东多西少
8.与现代相比,清朝新疆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
9.有利于新疆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
A.水质好,品种优 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
C.交通便利,市场广 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
例2: 2018届100所名校冲刺卷(一)
37.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古吉拉特是印度一个重要的工业邦,被誉为“印度的广东”。该邦的主要制造业有石油、化工、工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宝石和珠宝,以及医药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著名公司纷纷在萨纳恩德工业区建厂建仓库。下列图表分别示意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位置及2017年我国广东省和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对比表。
GDP(万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我国广东省
1.407
12100
印度古吉拉特邦
0.25
3518
(1)指出与中国广东省,古吉拉特邦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分析古吉拉特邦大力发展石化工业的原因。(6分)
(3)从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角度,分析古吉拉特邦发展石化产业的的有利条件。(6分)
(4)简述大量跨国公司集中布局于萨纳恩德工业区的优点。(6分)
(二)地理空间定位。就是地理学科的“特质”,知道“在哪里”始终非常重要。地理学习要求考生头脑中装有世界与中国的“格局”,重要的经纬线及大陆、国家轮廓都要熟悉。高考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注意宏观与微观的转换,通过提供有用的定位信息,考查快速定位能力。
例3: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示范卷文综(二)
尼加拉瓜湖是位于尼加拉瓜国境内的一个淡水湖,水域面积82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海洋鱼类(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生存的淡水湖。该湖通过圣胡安河与加勒比海相连,尼加拉瓜计划修建经尼加拉瓜湖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运河(如图)。读图,完成9-11题。
9.能解释尼加拉瓜湖有大量海洋鱼类包括大型鲨鱼生存的原因是
A.海洋鱼类沿圣胡安河进入 B.尼加拉瓜湖最早是海洋的一部分
C.人类放养 D.西岸湖底有溶洞通往太平洋
10.尼加拉瓜湖西岸地区
A. 地壳运动活跃 B.陆地基岩主要为石灰岩
C.火山、地震发生几率小 D.以风力地貌最为典型
11.若按规划线路顺利开凿了运河,运河通航后圣胡安河
A.年径流量变大 B.流量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C.流速加快 D.河口处的水域含盐量增大
例4: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大联考(10月)
下图为某区域海浪浪高等值线(单位:米)分布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图所示区域及时间最可能为
A.南半球 1月 B.南半球 7月
C.北半球 1月 D.北半球 7月
21.形成图示区域海浪的原因是
A.西北季风 B.岛屿分布
C.热带气旋 D.副热带高压
22.此时
A.m区域降水强度最大 B.m区域东南侧吹偏南风
C.n区域风力较弱 D.n区域中心气压值最高
(三)地理图表。2018年选择题中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出现的概率较大。2个必考综合题分别以世界和中国的小区域地图为背景。图像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求考生从图像类型入手,穷尽图中信息,正确理解命题者意图。图像信息的给予方式也不一样,或显或藏,需要大家与问题相结合,抓准利于解题的直接信息,通过读图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快速解题。
例5: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地理卷(一)
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因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左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右图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右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
A.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
12.日最低气温有时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日出前后
A.出现微风或静风环境 B.有暖锋到达
C.有强对流天气 D.有浓云覆盖
13.该地可能位于
A.河南省中部 B.黑龙江省东部
C.西藏自治区西部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例6: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示范卷卷文综(八)
37.(24分)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沙尘暴天气是指强风从地膜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大气能见度低于1km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而言,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劲持久的大风和上升气流,二是地表有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左图示意1961—2000年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年平均出现次数分布,右图示意同时段该省沙尘暴次数月际分布。
(1)指出青海省沙尘暴发生频次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以及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推测沙尘暴年等次数线沿格尔木—诺木洪线向东凸出的原因。(6分)
(3)说出青海省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并说明该月沙暴天气频发的原因。(6分)
(4)西宁地区较周边县区沙尘暴天气天数明显较多,试推测其原因。(6分)
(四)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试题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情景。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在2018年高考中一定会有体现。
例7:2018届100所名校冲刺卷(一)
《诗经》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藏之凌阴。意思就是,凿冬天河流的冰,放进“地窖”。我国某地河流纵横,水量较大。古代,该地区的牧民往往居住于离河流较远的区域。冬季,这个区域的妇女在河边凿取厚厚的冰块,过着一年中最忙和最辛苦的日子。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天山牧区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2.牧民居住于离水源较远地较远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水源 B.躲避灾害 C.便于放牧 D.利于防卫
3.该地冬季妇女采冰主要是用于
A.生活用水 B.夏天降温 C.冰饰雕刻 D.乳酪制作
例8:第四次全国“百万联考”
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生长快,抗病和适应性强,含有毒性。杨树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区域,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到整治前,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态杀手”,严重威胁洞庭湖水生态环境安全。2017年10月以来,湖南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了史上最大一次黑杨砍伐行动,数百万颗黑杨树被砍伐清理。读图,完成6~8题。
6.欧美黑杨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A.耐旱 B.耐瘠薄 C.耐水湿 D.耐寒
7.洞庭湖区人们所种植黑杨的主要用途是
A.制造家具 B.供候鸟栖息
C.园林绿化 D.生产纸浆
8.洞庭湖区大面积砍伐黑杨的主要原因是
A.加速湿地旱化 B.湖区水土流失加剧
C.经济效益低 D.湖水对湖岸的侵蚀加剧
(五)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知识考查。关注学科素养,突出区域认知、人地协调体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向,试题以区域作为情境信息的载体,渗透区域认知素养,考生通过对区域地理信息的判断,从时空两个维度判断地理要素发展变化特点;凸显能力立意,注重信息获取、综合思维,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综合思维在试卷中的比重仍然会较大。
例9: 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单科(八)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藏族民居各具特色。下图示意的碉房是藏族颇具代表性的民居,多为石木结构,一般分为两、三层,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晒台多在三层。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示意的藏族碉房多分布在
A.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 B.藏西北可可西里地区
C.藏北牧区 D.藏南谷地
2.该地碉房的墙壁通常厚达1米,主要目的是
A.防紫外线,保湿 B.防震,保温
C.防滑坡,保温 D.防风,防寒
3.同为碉房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生活习俗的差异 B.建筑规划的差异
C.用地类型的差异 D.行政管辖的差异
例10:2018届100所名校冲刺卷文综(三)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千万年间,冷湖是一片干旱典型景观——雅丹地貌广布的无人区。1954年开采出石油后之前,冷湖因石而兴。但随着石油枯竭、石油开发主战场转移到茫崖花土沟,冷湖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人去屋空、断垣残壁、满目凋零……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冷湖、茫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推广冷湖雅丹—茫崖雅丹—东台水上雅丹等旅游线;2017年4月,中国石油援建的玻璃房农业种植园蔬菜培植成功,结束了冷湖居民生活物资都是运进,且无法吃上3天以内新鲜蔬菜的历史。2017年11月,中广核冷湖丁字口50兆瓦风电项目投入运行。……
(1)推测东台吉乃尔湖畔拥有和冷湖、茫崖等地不同的独特水上雅丹地貌的原因。(4分)
(2)简述冷湖玻璃房农业种植园蔬菜培植成功的现实意义。(4分)
(3)指出冷湖发展风电开发需要克服的困难。(6分)
(4)列举茫崖为避免冷湖覆辙应采取的措施。(8分)
(六)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考查。 全国卷很少考热点本身,但是在试题中会隐含热点地区知识。如:“区域经济合作” “工业4.0与智能革命” “互联网+” “环境问题及影响”等相关背景为2018年高考命题热点。
例11:2018届模拟卷文综(八)
2017年5月中旬,由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联合制定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正式出台,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将实现1小时新鲜直达。据此完成7~9题。
7.该规划以首都消费市场为核心,其定位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水平高?????? B.城市等级高???????
C.产业活动频繁??????? D.交通网络密集
8.为实现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1小时新鲜直达,应重点优化
A.生产环节?????? B.营销环节 ???????
C.物流环节 ??????? D.加工环节
9.该规划实现后,鲜活农产品的交易模式最宜选择
A.GIS+现代农产品流通??? ?? B.RS+现代农产品流通???????
C.GPS+现代农产品流通??????? D.互联网+现代农产品流通
例12: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地理卷(六)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阶段。超大型数据中心规模在10000个标准机架以上(2.5kW为一个标准机架)。2011至2013年,我国建成大数据中心255个,总用地713.2万m2,总机房面积400万m2。据此回答第10~12题。
10.我国实时性不强的、以灾备为主的超大型数据中心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地质 D.交通
11.较之上海,在内蒙古地区布局超大型数据中心产业的优势是
①产业基础好 ②冬季较长,均温低 ③电力丰富廉价 ④科技人员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内蒙古超大型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对内蒙古的影响是
A.促进网络电商的发展 B.提升物流效率
C.导致失业人口数增加 D.优化产业结构
(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查。试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思考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传统民居是我国古代聚落建设的典范,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描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人地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揭示地理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悠久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树立文化的自信和自尊,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自豪感。
例13: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单科(三)
福建土楼如下图所示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回答14~16题。
14.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 )
A.人口分布日益均衡 B.中原文明得到推广
C.汉族分布更集中 D.人口分布更分散
15.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 )
A.气候湿热 B.河网密布
C.地势低平 D.地质稳定
16.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
A.减少实用面积 B.防震性能减弱
C.防御功能增强 D.通风采光减弱
例14: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地理卷(五)
风水盛行的古代中国,人们孜孜追求的理想宜居之地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障,前临平原,两侧水流曲折回环,流汇于聚落前。无论大小聚落,都要设置“水口”,它是一个村、镇、城的“门户”所在。下图示意浙江某聚落选址及水口景观,水口处种植的高大乔木林已200余年。据此,完成8~10题。
8.风水学中聚落前水流忌讳冲射反弓,而图中水流曲折回环,其作用是
A.便于灌溉、舟楫、养殖 B.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
C.可避免淹涝之灾 D.便于接纳夏日的凉风
9.该村落在“水口”种植高大乔木的主要目的是
A.调节局部小气候 B.防洪护堤
C.防止水土流失 D.涵养水源
10.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河段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