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归纳列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嘉峪关1420明成祖宫城宫殿辉煌官逼民反汤显祖牡丹亭【学习提纲】一科技名著1.背景: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
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2.代表(1)《本草纲目》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规模宏大;附有药物形态图;对药物重新分类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播作者地位特点三位医学家或药学家的名字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图片素材阶段思考 明朝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明朝时期,我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2.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一一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西:嘉峪关东:鸭绿江边特点1特点2鸭绿江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明长城图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
起始地点有何不同?
嘉峪关鸭绿江边临洮辽东抵御匈奴南下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土筑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2.北京城(1)修建: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06年开始在元
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扩建
和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
都北京(2)构成:
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明朝北京城平面图(3)特点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
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
宫苑、王府、桥梁、大街小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一一小说和艺术1.小说(1)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2)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水浒传》运用白话洗练明快生动传神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成书时间艺术特点主要内容(3)吴承恩——《西游记》(4)对三部小说的综合评价三部小说不同点:主题和风格各异第一:规模宏大,结构严整第二: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第三: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相同点2.书画: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徐渭
墨葡萄图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3.戏剧:明朝时,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2)《牡丹亭》 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海神奇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1)情况: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
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2)原因:前期的文化积累;市民阶层的兴起;社
会的长期稳定(3)表现:不少剧作家创做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明代戏剧兴起的情况、原因和表现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连接起来。【疑难探究】明朝文化时代特点非常鲜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座城市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它以“万岁山”为全城的中心点,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紫禁城的主要宫殿和午门、承天门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1)材料所说的这座城市是__________。北京城【疑难探究】材料二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2)诗中提到的长城在明朝时,东西到达哪里?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3)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
医学:《本草纲目》。工农业生产:《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4)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请根据提示填空。
①降妖除魔本领强,蔑视统治勇反抗。对应作品的作者是______。
②民间生活多艰难,逼上梁山当好汉。对应的作品是___________。
③军事斗争乱纷纷,人物形象栩如真。对应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
(5)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其中戏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吴承恩《水浒传》罗贯中汤显祖牡丹亭 明清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科技成就建筑成就文学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北京城明长城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小说董其昌、徐渭书画【知识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踏破云山千万层,遍尝百草救苍生;心随长风化甘露,洒入民间是笑声。”这是后人为右图中的人物所作的一首诗歌。你知道他是谁吗?( )
A. 徐光启
B. 宋应星
C. 李时珍
D. 张仲景C【课堂练习】
2.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医药学巨著
B. 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 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3. 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水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4.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回来后,爸爸问了他一个问题: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造新的北京城的皇帝是谁?答案应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雍正帝 D. 康熙帝CB
5.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 故宫 B. 十三陵 C. 长城 D. 颐和园
6. 自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 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
D.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AB
7. 观察下面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B. 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C. 城有三重,宫城居于中心
D. 城为方形,街道正直C
8. 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 )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9. 鲁迅认为明朝小说有两大主题,其中之一是讲神魔之争。下列小说中讲神魔之争的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西厢记》BC
10. 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D
11. 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如右图所示),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其作者是( )
A. 汤显祖
B. 马致远
C. 关汉卿
D. 孔尚任
12.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工商业市镇繁荣 B. 书坊、刊刻印刷迅速发展
C. 契合广大人民的趣味 D.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非常高AD二、材料解析题:
13. 在2 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腾起,纵横万里。如今,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长城的描述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入侵;
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
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悠久的历史;
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小说家采用多种题材,以高超的技术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情节曲折、人物鲜活的故事,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1)明清时期,我国哪一部小说是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又是哪一部?
《水浒传》。
《西游记》。
(2)《三国演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反映了这一特点的一部文学作品。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牡丹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