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清河中学、巨鹿中学,新河中学,隆尧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中学、巨鹿中学,新河中学,隆尧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9 15: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最早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2.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①自然灾害②沉重的封建制削③统治者的经济政策④政局动荡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B.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C.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D.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从商代到西汉,陶发展到瓷
B.景德镇在东汉是全国制瓷中心,已能烧制多种彩瓷
C.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并且已经输往国外
D.明清时期开始出现釉下彩绘,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广销亚非欧
5.微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他们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将棉布、粮食、食盐进行大区域的贩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弃贾从儒”,或买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传统四民观念对微高影响很深 ④商人社会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明朝中后期,皇帝、宦官、大臣、军队、百姓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明代楚王等宗室经营商业贸易与市民无异。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 ??B.传统戏商观念根本动摇
C.官僚资本主义出现 D.政府逐渐垄断市场
7.“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备受后人抨击,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原有的经济结构 B.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C.维护封建统治 D.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
8.宋代土地模井的现象非常严重,但大土地所有者在遇到水早灾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主动减免田租、给佃户提供种子,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
A.担心佃户因负担过重而放弃续租 B.具有富则兼齐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C.防止流民增多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D.宋代佃户的社会经济地值高于地主
9.下列近代企业以“自强”为目的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维昌隆缫丝厂④轮船招商局⑤天津机器局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③⑤ D. ③④
10.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的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推施?? B.实业教国思潮的影响
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11.1894?年,当中国的祥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一倍、此解释合理的是( )2-1-c-n-j-y
A.中国自然经济的玩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有业?? D.中国纺织业纺织环节分离
12.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媒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方针的指导
13.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所必页采取的基本方针。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经济发展指标过高 B.过于追求生产力发展速度
C.生产关系不适生产力水平 D.社会形态转变过快
14.“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开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世界各国的规律 B.国防的需要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缺乏活力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实行吹哨上工的制度,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见”。这一顺口溜(?)
A.反映出农村人民公社出现的问题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表明吃“大锅饭”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反映了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6.1977年11月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委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反映出
A.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依然严重 B.文革结束后生产积极性高涨
C.文革后工作重点向经济转移 D.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经济目标
17.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获得所有权和经营权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8.十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 “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19.2008?年,有研究人1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评价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遵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20.1997年,全国个体商户达285万户,从业人员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材料表明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B.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C.私营企业是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21.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湖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2.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23.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人了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21教育网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24.1912年6月27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效仿西洋的几十个样式。”这反映21·世纪*教育网
A.当时中国女子服饰趋向简约 B.妇女地位提高,获得解放
C.“以夷变夏”在人们的情感中逐渐淡化 D.风气开化,国人普遍追求时尚
25.语言的变化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中国近代人们叫煤油为洋油、火柴为洋火、自行车为洋车。改革开放以来,洋油、洋火、洋车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这说明
A.人们喜欢追求时尚 ??B.中国人不再消费外国商品
C.中国融入了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26.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主要反映了
A.《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B.科举仍是唯一的选官途径
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27.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成就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较早。下表中的数据体现出
近代科技
铁路
天气预报
电话
电灯
汽车
无线电
欧美技术发明年份
1825
1856
1876
1881
1883
1896
上海使用年份
1876
1873
1882
1882
1901
1909
武汉使用年份
1906
1910
1902
1900
1911
1915
A.近代科技在我国普遍使用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两地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年缩短 D.民族工业主导两地城市近代化
28.下表是1895?-1911年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状况图,它反映出
类别
比例
中国人自己建筑的铁路
14%
中国依靠贷款修筑的铁路
40%
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
46%
A.交通改善必须有外资输入 ?B?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没有兴趣
C.中国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D.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大量丧失
29.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30.2018年夏,俄罗斯将举行世界杯比赛。最佳的欣赏方式是
A.电影?? B.电视?? C.广播?? D.报纸
31.2010年5月27日,以“移动互联网的亚洲机遇”为主题的全球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如果你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主持人的问题是“你同意把互联网比喻为全人类的大脑的说法吗?”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互联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②用户可以在网上在询所需要的资料
③互联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一切活动 ④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2.《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读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21cnjy.com
A.娱乐大众?? 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 D.报道国内外大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通车。1876年,英国公司在上海修建吴淞铁路,遭到沿线破产农民和搬运工的反对,最终由清政府赎回拆毁;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立予停止,以维国本顺舆情”,而不得不缩短铁路,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并由骡马牵引车辆。甲午战后,列强大肆掠夺中国的“筑路权”,全国相当数量铁路被外国人经营控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计划修筑十万英里铁路,但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这些铁路建设规划不可能得到实施。直到1949年,全国名义上有铁路2181公里,实际勉强维持通车的仅11000公里,并且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广大西北西南分布极少。21·cn·jy·com
——摘编自郝瀛《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初期,曾主张基础建设第一,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由于运量增长迅速,既有铁路运输能力逐渐不能适应,局部地区发生堵塞,从而修改“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对现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并相应地培养铁路建设人才。一五计划强调主要依靠本国技术力量。不能有依赖于苏联的想法。经过“一五”期间的建设,铁路面貌焕然一新,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支离破碎的铁路网连成一个整体,新建铁路项目全部得以落实。www.21-cn-jy.com
——摘编自李远富《铁路规划与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特点并简析其成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状况,并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意义。(12分)2·1·c·n·j·y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共会议
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据表格中反映的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启沅(1834~1903年),名如卿,宇芷馨,号启沅,广东南海人。陈氏家乡栽桑养蚕业甚盛,是广东的手工缫丝中心。陈启沅极关心家乡安桑事业。他目睹国外用机器缫丝,产品精良,远胜家乡土丝,遂萌发在家乡创办机器缫丝厂之念,在游历越南河内和暹罗(今泰国)等地时,注意考察机器之学。1872年,陈启沅在家乡陈氏本宅旁办机器缫丝厂,取名“继昌隆”。机器缫丝业的发展,使手工缫丝工人受到失业的威胁,当时民风未开,视机器为异端。南海知县徐赓陛以机器缫丝厂“一家得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为由,下令各机器缫丝厂停业。www-2-1-cnjy-com
——摘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条件。(9分)
(2)?根据材料,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停业的原因。(6分)
一、选择题
1--5.??CBACD??6--10.ACAAD??11--15.CBCBA
16--20.ACDBA??21--25.DDACD??26--32.CCDBB BB
33.(1)?特点:?发展缓慢,相对落后;地域分布不平衡;被帝国主义控制。(任意两条6分)
成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顽固势力的阻挠;帝国主义侵略;政局动荡不安。(任意一条3分,两条5分,三条7分)21*cnjy*com
(2)?状况:?从注重新建铁路到改造既有铁路与扩大铁路网相结合;铁路独立自主建设注重经营管理;还注重培养建设人才;铁路布局趋向合理;注重统一规划。(任意3条6分)【来源:21cnj*y.co*m】
意义:?促进一五计划的完成;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人员物资交流,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为以后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任意3条6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4.示例
主题:?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3分)
阐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阶级矛盾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建立,但国民经济落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显著。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共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综合国力获得巨大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科技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但还存在着地区和城乡差别等矛盾。(9分)【版权所有:21教育】
35.(1)?条件:?南海是重要的缫丝业中心;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沿海自然经济解体;陈启沅个人的努力;洋务运动的刺激作用等。(任意3条9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原因:?手工业者因机器而失业导致不满;民风未开,视机器为异端;政府中守旧势力的有意压制。(任意两条6分)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