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部分[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部分[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08-09 10: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力学部分
一、力 物体和平衡
[全国卷II]
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答案:A
[北京卷]19.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磨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答案:C
[广东卷]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C
【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 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 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答案为 C。属于容易题。
二、质点的运动
[全国卷I]
23.(16分)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答案:如图,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d=vt1 ①
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经历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2=vt2 ②郝双制作
已知t2-t1=Δt ③
联立①②③式,可得 h=
代入数值得h=2.0×103m郝双
[全国卷I]24.(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答案: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0=a0t v=at
由于a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
s0=a0t2+v0t' s=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s0-s
由以上各式得l=郝双
[上海卷]4.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 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
【答案】平均速度 物块的末速度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中位线表示平均速度。最高点的纵坐标表示末速度。
【高考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v-t 图像
【易错点】容易将其与位移图像(s-t)混淆
[上海卷]1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0 ,物体 A以初速度v1 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 B 在斜面上距顶端 L=15m 处同时以速度 v2 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间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上相遇,则下列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sin370=0.6,cos370=0.8,g=10 m/s 2 ) ( )
(A)v1=16 m/s,v2=15 m/s,t=3s.
(B)v1=16 m/s,v2=16 m/s,t=2s.
(C)v1=20 m/s,v2=20 m/s,t=3s.
(D)v1=20m/s,v2=16 m/s,t=2s.
【答案】C
【分析】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将=370代入解得 3 v1=20t,故只有 C 选项满足条件。
[上海卷]20、(l0 分)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 v2=20m/s,t1 = v1/ a1 = …;t2 = (v1-v2)/ a2= …;t=t1 + 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答案】不合理 11s
【分析】:不合理 ,因为按这位同学的解法可得 t1=10s ,t2=2.5s,总位移 s0=275m>s。故不合理。由上可知摩托车不能达到最大速度v2,设满足条件的最大速度为v,则
解得 v=36m/s 又 t1= v/a1 =9s t2=(v-v2)/a2=2 s 因此所用的最短时间 t=t1+t2=11s
[广东卷]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C
【分析】v-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 的面积表示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据此得出 正确的答案为 C。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图线相交时相遇,从而得 出错误的答案。属于容易题。
[四川卷]14.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 B. C.2vt D.不能确定
答案:B
三、牛顿运动定律
[全国卷Ⅱ]
24.(19分)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答案:由图可知,在t=0到t=t1=2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ma1, ①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1=a1t2。 ②
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
V1=a1t1, ③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2=V2(t2-t1)。 ④
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2=ma2, ⑤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3=V1(t3-t2)-a 2(t3-t2)2。 ⑥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
h=h1+h2+h3。 ⑦
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
h=9 m。 ⑧
评分参考:①式4分,②、③式各1分,④式3分,⑤式4分,⑥、⑦式各1分,⑧式4分。
[上海卷]21.(l2 分)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 F=200 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O.力 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 s。(已知 sin37o=0.6,cos37O=0.8,g=10 m/s2)
【答案】μ=0.4   s=6.5m
【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加速的加速度为 a1,末速度为 v,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将 mg 和 F分解后,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N=Fsinθ+mgcosθ
Fcosθ-f-mgsinθ=ma1
根据摩擦定律有 f=N
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 v=a1t1
撤去 F 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 a2=g cosθ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v=a2t2
有运动学规律知 s= a1t12/2 + a2t22/2
代入数据得μ=0.4 s=6.5m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全国卷I]16.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A.0.4km/s B.1.8km/s C.11km/s D.36km/s
答案:B
[全国卷II]23.(16分)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答案:设小物体的质量为m,经A处时的速度为V,由A到D经历的时间为t,有
mV02=mV2+2mgR, ①
2R=gt2, ②
s=Vt。 ③
由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得
s=1 m 。 ④
评分参考:①、②、③、④式各4分。
[北京卷]18.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答案:C
[上海卷]5.半径分别为r和2r的两个质量不计的圆盘,共轴固定连结在 一起,可以绕水平轴O无摩擦转动,大圆盘的边缘上固定有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小圆盘上绕有细绳.开始时圆盘静止, 质点处在水平轴O的正下方位置.现以水平恒力F拉细绳, 使两圆盘转动,若恒力 F=mg,两圆盘转过的角度θ= 时,质点m的速度最大.若圆盘转过的最大角度θ=π/3,则此时恒力F= 。
【答案】π/6,mg
【分析】速度最大的位置就是力矩平衡的位置,则有 Fr=mg2rsin,解得θ=π/6。若圆盘转过的最大角度θ=π/3,则质点 m速度最大时θ=π/6,故可求得 F=mg。
【高考考点】力矩平衡
【易错点】容易将速度最大的位置与最大旋转角混淆。
[天津卷]16.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
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垒球落地时瞬间速度的大小仅由初速度决定
B.垒球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C.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
D.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答案: D
[天津卷]25.(22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 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 A和不可见的暗星 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 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
量为 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 A的速率 v和运行周期 T。

(1)可见星 A所受暗星 B的引力 FA 可等效为位于 O点处质量为的星体(视为质点)
对它的引力,设 A和 B的质量分别为 m1、m2,试求(用 m1、m2 表示);
(2)求暗星 B的质量 m2 与可见星 A的速率 v、运行周期 T和质量 m1 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 ms 的 2倍,它 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 A的速率 v=2.7×10 5 m/s,运行周期 T=4.7π×10 4 s,质量 m1=6ms,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 B有可能是黑洞吗?
(G=6.67×10 -11 N·m 2 /kg 2 ,ms=2.0×10 30 kg)
答案: (1)设 A、B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由题意知,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
度相同,设其为。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设 A、B之间的距离为,又,由上述各式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将①代入得



比较可得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又可见星 A的轨道半径

由②③④式解得

(3)将代入⑤式,得

代入数据得

,将其代入⑥式得

可见,的值随 n的增大而增大,试令,得

若使⑦式成立,则 n 必大于 2,即暗星 B 的质量必大于,由此得出结
论:暗星有可能是黑洞。
[广东卷]17.(16分)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
(1)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四川卷]23.(16分)
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它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是M、半径为R,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万有引力常量为G。那么,
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星等于多少?
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v0,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答案: 23.(16分)
(1)设人的质量为m,在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
mg星= ①
解得 g星= ②
设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功能关系得
mg星h= ③
解得 h= ④
[重庆卷]14.如图,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a和tb后落到与两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ta>tb, vatb, va>vb
C. tatb, va>vb
答案:A
[重庆卷]15.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处释放,经时间t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
A. B.
C. D.
答案:B
五、动量和能量
[全国卷I]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
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答案:B
[天津卷]23.(16分)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1 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2 档板 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点。A与 B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 OM段 A、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物块 A在与挡板 B碰撞前瞬间速度 v的大小;
(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d时的弹性势能 E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答案: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A、B在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由动量守恒,有

A、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⑥
[重庆卷]25.(2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如题25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βm(β为待定系数)。A球从工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待定系数β;
(2)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B各自的速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
(3)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答案:(1)β=3 (2)vA=-,方向向左;vB=,方向向右;N压=-4.5mg,方向竖直向下 (3)VA=-;vB=0。由此可得: 当n为奇数时,小球A、B在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分别与其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相同; 当n为偶数时,小球A、B在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分别与其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相同;
六、机械能
[全国卷II]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
答案:B
[北京卷]22.(16分)下图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整个雪道由倾斜的滑雪道AB和着陆雪道DE,以及水平的起跳平台CD组成,AB与CD圆滑连接。
运动员由助滑雪道AB上由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滑到D点水平飞出,不计飞行中的空气阻力,经2s在水平方向飞行了60m,落在着陆雪道DE上,已知从B点到D点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不变,(g=10m/s2),求
(1)运动员在AB段下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若不计阻力,运动员在AB段下滑过程中下降的高度。
答案:(1)运动员从D点飞出时的速度 v=
依题意,下滑到助滑雪道末端B点的速度大小是30 m/s
(2)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gh=
下降的高度 h=
(3)根据能量关系,有mgh-Wt=
运动员克服阻力做功Wt=mgH- =3000 J [广东卷]15.(14分)一个质量为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从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0所示。求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取。
【答案】167m 681J
【分析】当物体在前半周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μmg=ma1
a1=( F1-μmg)/m=(12-0.1×4×10)/4=2m/s2
当物体在后半周期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μmg= ma2
a2=( F2+μmg)/m=(4+0.1×4×10)/4=2m/s2
前半周期和后半周期位移相等 x1=1/2at 2 =0.5×2×22 =4m
一个周期的位移为 8m 最后 1s 的位移为 3m
83 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x=20×8+4+3=167m
一个周期 F 做的功为 w1=(F1-F2)x1=(12-4)4=32J
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 w=20×32+12×4-4×3=681J
七、机械振动机械波
[全国卷I]19.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2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3所示.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8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答案:AC
[全国卷II]1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v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A v增大,V增大 B v增大,V不变
C v不变,V增大 D v减少,V不变
答案:B
[北京卷]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 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 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 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 g的砝码换成500 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 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 g B.200 g C.500 g D.550 g 答案:B
[上海卷]10.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A)周期为Δt,波长为8L. (B)周期为Δt,波长为8L.
(C)周期为Δt,波速为12L /Δt (D)周期为Δt,波速为8L/Δt
【答案】BC
【分析】由图像 b可知λ=8L,质点 1 该时刻正向上运动,而 t=0 时质点 1开始向下运动,故传播时间Δt=(n+1/2)T,由题意知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所以 n=1。传播距离 x=1.5λ=12L,周期 T=2Δt/3,波速v=λ/T =x/ t = L 12/Δt。故选项 B、C 正确。
[天津卷] 17.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答案:D
[广东卷]6.铺设铁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普通钢轨长为12.6m,列车固有振动周期为0.3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车的危险速率为
B.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发生共振现象
C.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的
D.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
【答案】AD
【分析】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由 可求出危险车速为 40 m/ s ,故选项 A正确。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桥与火车发生共振现象,故选项B 错误。
[四川卷]21.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a(aA.+x1=x2+
B. +x1C. + = x1+x2
D. +< x1+x2
答案:C
[重庆卷]18.题18图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当R点在t=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S点时,PR范围内(含P、R)有一些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面运动,这些质点的x坐标取值范围是
A.2 cm≤x≤4 cm B.2 cmC.2cm≤x<3 cm D.2cm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