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清华同方“3+X”高分宝典物理(上)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应试方法一、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考查要求 2000、2001年江苏、浙江等“理科综合”中的物理试题。 理科综合卷 物理试题特点
1、考试时间约占1小时左右
2、试题约11 ~ 12个,其中3个为非选择题
3、占分约120 ~ 130分左右
4、“理综”中的较难题多为物理题
5、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
6、不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注意考查主干知识和基本学科能力(包括实验能力) 新一轮高考改革物理试题强调:
1、注意联系实际
2、加强能力考查
3、更多出现“信息类试题”
4、强调考查思维过程和表述能力
5、强调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创新精神的考查重点讲解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类试题”的特点及应对办法
2、综合能力的考查及应对办法
3、联系实际的问题(包括实验)及应对方法二、“信息类试题”的特点及应对办法 “信息类试题”特点 1、形式上 题目较长
2、内容上 新信息较多
(“新”是对中学生而言)
新情境 新结构 新概念 新规律
3、解法上 要善于获取和利用有用信
息,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
和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信息类试题”应对办法
1、战略上 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它
2、战术上 仔细阅读理解题意
充分联系已学知识
多个角度思考求解 例1 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应用 例2、“和平号”空间站已于今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以简化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1)试导出以下列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 ′的公式。(2)算出E ′的数值。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M =1.17×105kg
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h = 146km
地球半径R=6.4×106m
坠落范围内重力加速度g =10m/s2
入海残片的质量m=1.2×104kg
入海残片的温度升高ΔT=3000K
入海残片的入海速度为声速v=340m/s
空间站材料每1kg升温1K平均所需能量
c=1.0×103J
每销毁1kg材料平均所需能量μ=1.0×107J 例3、如图所示是家庭用的“漏电保护器”的关键部分的原理图,其中P是一个变压器铁心,入户的两根电线(火线和零线)采用双线绕法,绕在铁心的一侧作为原线圈,然后再接户内的用电器。Q是一个脱扣开关的控制部分(脱扣开关本身没有画出,它是串联在本图左边的火线上,开关断开时,用户的供电被切断),Q接在铁心另一侧副线圈的两端a、b之间,当a、b间没有电压时,Q使得脱扣开关闭合,当a、b间有电压时,脱扣开关即断开,使用户断电。 (1)用户正常用电时,a、b之间有没
有电压?为什么?
(2)如果某人站在地面上,手误触火
线而触电,脱扣开关是否会断开?
为什么?
(3)已知原线圈的双线各在铁心上绕了n1匝,另一侧的副线圈绕了n2匝。已知正常用电时通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都是I,某人站在地面上,手误触火线而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I’。把这个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在人触电这段时间内,已知a、b两端的电压是2 V,求火线线圈两端的电压和通过Q的电流各是多大?(1)没有电压。因为铁心中的磁通量始终为0,没有磁通量的变化。
(2)会断开,因为通过人体的电流不通过零线线圈。线圈内磁通量有变化。(3)例4、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的速度越大;也说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量,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定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 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T= 。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量H=3×10-2
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 年。 高考物理综合能力的考察与培养一、综合能力题特点 理科综合强调考查综合能力,其中以学科内容综合为主。 1、综合题描述的物理现象较复杂,要用多个物理概念、规律分析求解。 2、综合题内容涉及的广度和考查的深度各不相同。 二、求解综合能力题的思路、关键 1、认真审题、分析
把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为几个基本物理现象的综合;
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不同阶段的组合;
深入细致地分析有关物理量、物理量的变化和物理量的关系;
建立方程,求解方程……
2、关键是把复杂物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连结点建立方程. 例1 打桩例2 力电综合例3 力热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