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8 22: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走进他他生于1877,幼年接爱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考中秀才。青年时代在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
他是国学大师,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他是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他。”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
颐和园昆明湖…… 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人间词话》十则
王 国 维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全书融贯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的里程碑。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和《宋元戏曲考》代表王国维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目标解读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能结合本文所学知识鉴赏诗词。自主学习1、大声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译文理解文意。
2、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写在每段段尾。掌握以下字词释义(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 ?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
(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5)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 ?崇高的格调… …的原因有才华的诗人不经心地;猛然 暗淡;零落。 就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境界” 说总纲作品
作家造境——写境
有我之境(宏壮)—— 无我之境(优美)真景物——真感情艺术手法三个阶段
胸襟和气度
人格真切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志存高远 甘于寂寞
孜孜以求 坚忍不拔
豁然开朗 功到自然成 “境界” 说总纲 “境界” 说总纲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造境——写境
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真景物——真感情造境——写境
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有我之境(宏壮)—— 无我之境(优美)真景物——真感情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造境——写境
有我之境(宏壮)—— 无我之境(优美)真景物——真感情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艺术手法造境——写境
有我之境(宏壮)—— 无我之境(优美)真景物——真感情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三个阶段
胸襟和气度
人格真切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艺术手法造境——写境
有我之境(宏壮)—— 无我之境(优美)真景物——真感情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志存高远 甘于寂寞
孜孜以求 坚忍不拔
豁然开朗 功到自然成三个阶段
胸襟和气度
人格真切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艺术手法造境——写境
有我之境(宏壮)—— 无我之境(优美)真景物——真感情作品
作家 “境界” 说总纲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合作探究 ①如何理解“造境”和“写境”,请举例分析。
②如何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试举例?
(书中的例句、相关的描述语句)展评1、激情展示:要求①声音洪亮,吐字清晰②语速适中,举止得体。
2、高效点评:①生生互评②教师补充点评。第二则(创作方法)“造境”“写境”(虚构之境)(写实之境) 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 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
哪首诗是“写境”?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境造境有我之境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显我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重在感受——情感
(移情)你还读过哪些“有我之境”的句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无我之境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马,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的心急切,就特别灵敏地感到“寒波澹澹”、“白鸟悠悠”了。元好问又何尝是真的“无我”呢?只是“我”没有直露而已。“无我之境”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重在体悟——哲理
(悟理)隐我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区别显我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重在感受——情感
(移情)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重在体悟——哲理
(悟理)隐我【宏壮】【优美】【高明】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
属“无我之境”的是: (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ADBC课堂检测乌夜啼
李煜?(五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小结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书。这一节课只算老师抛砖引玉,推荐课外读一读《人间词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