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 古诗两首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2课 古诗两首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9 10: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是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它的诗今存在19首(《采莲诗》、《回乡偶书》等),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返回《咏柳》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词语解释 咏:歌颂、赞美。
柳:指早春二月的柳树。
咏柳:赞美、歌颂杨柳。
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春天柳树的枝叶。
妆:打扮。 妆成:打扮成。
一:满、全、整个。 一树:满树。词语解释 万条:诗中指柳树枝条多。
丝绦:用丝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知:知道。
细叶:柳树新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色彩美、形态美。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柳树枝比作绿丝绦。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诗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柳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的无数柳条就好像绿色的丝带一样。不知/细叶/谁/裁出,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 提问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二月/春风/似/剪刀。回答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 拟人 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
由赞美柳树,
引出对春天的赞美。春风还剪出了…… 我来说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柳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的无数柳条就好像绿色的丝带一样。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春日宋·朱熹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酷爱读书、学识渊博。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春日:在春天里。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滨:泗水河边。
滨:水边。
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一时:形容时间短。
新:新鲜、奇丽。
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词语解释 识得:认识到,看到。
等闲识得:容易识别。
东风:春风。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象。
总是:都是。 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一个天气晴朗的
好日子里,作者
到泗水河边游览
赏玩好风景。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新鲜奇丽的景物映入眼帘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
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
景物映入眼帘。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平常人们只知道有春风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但是只有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它。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主题。诗句中的“一时”表现了春天来临之快,范围之广。体现了作者喜悦、兴奋的心情。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句中“东风”和“万紫千红”两个词写出了春天的景象,体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诗歌大意: 1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游览赏玩风景。
2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物映入眼帘。
3平常人们只知道有春风
4但是只有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它。
“春”的词语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风拂面 红杏闹春
枯木逢春 百鸟鸣春 春风和煦
四季如春 春雨如丝 草长莺飞
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春”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