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第十七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第十七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4-05 11: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第一节 电能的产生教学建议
1、 课标要求
1.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
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3.了解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包括现部分内容:(1)对常见电池的认识(2)常用发电方式介绍。本章要着重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去分析电池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同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常见电池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太阳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特征,以及它们的主要结构;让学生知道干电池和蓄电池能够造成环境污染,不要随便拆开或乱丢弃;不要求学生知道各种电池的化学原理;也可以不向学生介绍干电池中有关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之间的结构差异。
常用发电方式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各种发电方式中有关能量转化过程、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等内容的介绍,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在下节中学习,这里不向学生介绍。
重点:
(1)常见干电池、蓄电池、太阳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
(2)各种发电方式中有关能量转化过程、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等内容。
难点:常见干电池的的结构及性能。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电池实物、模型及其挂图、水果电池器材(西红柿、铜片、锌片、耳机和导线)、示波器
五、教学设计:
引言:同学们,当你看到夜晚明亮的街灯、电视机屏幕上绚丽的画面、收音机中播放出悠扬的音乐、电饭锅煮出香喷喷的米饭,是否想到这些现象都与电有关,那么你知道电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电源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电源提供电压,而电压形成电流,你知道常见的电源有哪些吗? 回答: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讨论、交流、回答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二、电池 你见过的干电池有哪些?请列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各种电池的模型、实物及挂图,并进行讲评。请说出干电池、蓄电池、太阳电池及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你听说过水果电池吗?怎样可以制成水果电池,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做一做。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直流电与交流电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示波器演示交流电与直流电波形情况。 讨论、交流、回答学生观看挂图,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动手、动脑、交流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
三、发电机 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哪些?请说出常用发电方式中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分析常用发电方式的利与弊。请列出你所知道的新型发电方式。 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
课堂练习 1.下列电池:(1)锌锰电池(2)镍镉电池(3)锂电池(4)银锌电池,其中属于干电池的是        。2.目前常见的发电方式中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请从中选出一种,分析其能量转化过程,完成下列空白。发电方式              能量转化过程:    能转化为     能转化为          能转化为        能。(只填能量的形式)3.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   、   、    等,正在研究的发电方法有   、    、   、    。 做练习题
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总结,归纳知识。 小结本节
板书设计:电能的产生二、电源包括:电池和发电机三、电池:(一)种类:(1)干电池: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2)蓄电池(3)太阳电池(4)燃料电池(二)能量转化(三)对环境的影响:四、发电机(一)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二)能量转化:(三)对环境的影响:(四)新型发电方式: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 经历科学探究的交流与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感应电流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让学生亲自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中的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既要设法使现象明显,又要能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为此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好学生,实验的步骤要事先设计好,讲明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要让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教学时,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当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组成讨论小组,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划分讨论小组,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室内进行走访和交流。为了保证人人都能经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讨论小组的人数不易太多,一般情况下,每组4-6人为好。交流与讨论的内容应该首先是学生的实验探究结果是否与他人的结论相同。如有差异,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检验。而后,可以让学生就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学生可以按照书的“建议”内容进行,也可以自己组织讨论话题进行交流。
重点:   
1.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
感应电流探究实验的完成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演示器材:U形磁铁、闭合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支架、手摇发电机模型;分组器材:U形磁铁、闭合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支架。
五、教学设计: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通过发电机可以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同学们,你知道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发电机的产生电流的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探一、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可以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在磁场中能否产生电流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计划的制定与实验的设计,教师进行提问并让其它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表格。方法的可行与优劣。如何选择实验器材?2.怎样证明电流的存在?3.实验中分几步进行?(将一根导体的两端用细导线悬挂起来,并与灵敏电流计、开关组成串联闭合电路。将导体放在U形磁铁的磁场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观察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巡视,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交流与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并就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果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夹角是锐角,导体中也能产生电流吗?如果导体不动,移动U形磁铁,导体中也能产生电流吗?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在大小至少与哪个因素有关?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猜想、假设讨论、交流、回答做实验并记录实验表格讨论、交流、回答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二、电磁感应现象 归纳结论,形成概念。教师板书(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3.电磁感应现象还就应用在哪些地方?(教师演示发电机模型并提问) 识记观察、思考、回答
三、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1.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于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牛顿B.欧姆C.法拉第D.奥斯特2.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列举其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器具:1  2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A.只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B.只跟磁感线方向有关C.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D. 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无关 完成练习
四、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总结,归纳知识。 小结本节
五、课外作业 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 课外调查
板书设计: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一、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二、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三、感应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四、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五、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话筒
教学反思:
第三节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1.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知道产生的是交流电。
2.知道采用高电压输电的目的。
3.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主要是通过模型了解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能运用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电流的原理,了解发电机线圈中电流方向能发生改变的原因,但不要具体判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第二部分是高压输电的原因,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现象中感受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耗。第三部分是高压触电及其防护,让学生知道不要接触和靠近高压带电体,防止高压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关于交流发电的教学,可以采取按照书上的插图演示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中能够产生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流,再配合发电机模型的演示加强了解。在发电机的教学中,可以跟电动机进行适当对比。
高压输电的教学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实验现象一定要明显,直观。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但必须提醒学生在使用高压输电时,一定不要接触输电导线,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本节课只要求通过实验认识高压输电可以减小能量损失,不需要从理论上研究;更不提倡在课堂上只通过学过的电路、电能、电功率等知识,分析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
高压触电及其防护的教学,不要求学生知道产生这些触电现象的原因。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演示跨步电压和电弧现象。具体的演示方法可以参考本节推荐实验的相关内容。
对于教材中涉及的变压器问题,只要求深长知道变压器可以升高或降低交流的电压,不能改变直流的电压。不要求学生知道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重点:   
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2.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难点: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交流发电机挂图、闭合线圈、交流发电机模型、电弧发生器、高压输电实验器。
五、教学设计: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发电机工作原理 一.发电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有哪些?2.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3.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何时改变?4.线圈转动一周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几次?三、教师展示交流发电机的活动挂图并通过闭合线圈来演示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交流、合作、回答观察、讨论、交流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
二、电能的输送 四、发电站发出的电能通过怎样的途径输送到用电单位?五、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送电能?教师演示高压电能输送器,让学生观察并领会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交流、合作、回答观察、讨论、交流
三、高压触电及防护 六、用电器为会么不能直接使用高压呢?七、什么叫电弧触电?八、什么叫跨步电压触电?九、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教师演示电弧发生器和跨步电压演示器,让学生领会这两种触电方式的原因。 交流、合作、回答观察、讨论、交流
练习巩固 十、课堂练习1.发电机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  能。2.手摇发电机的线圈转一圈,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了  次,由此可见,它产生的是   流电。3.远距离输电应采用    ,因为这样可以减小电能在    上的损失。4.高压输电线都架得很高,原因是( )A.防止高压电弧触电B.防止跨步电压触电C.防止阻碍交通D.减小电能损失 完成练习
五、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总结,归纳知识。 小结本节
六、课外作业 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能输送及发电机的知识。 课外调查
七、板书设计: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一、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二、电能的输送:1.电能输送的途径: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2.高压输送以减小电能的损失。高压触电方式: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