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案首页
课题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课型 新授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 、知道在 SI 制中长度的单位,会单位换算。 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记录结果。 3 、初步认识误差。 4 、了解量筒、温度计等测量仪器的简单使用方法。
思想教育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动手习惯。 2.通过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3.体会物理知识的实践性特点,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关心社会实际生活。
教学重 点 SI 制中长度的单位,会单位换算
教学难 点 会单位换算
教学方 法 亲历法 讨论法 互评法 归纳法 讲授法
教学时 数 2
教 具 米尺一个(分度值是毫米)、温度计一只、量筒一个( 100 ml ) 温水、冷水、热水各一杯。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1 、分组:按座位每四人一学习小组。 2 、准备实验器材:每组分发米尺一个(分度值是毫米)、温度计一只、量筒一个( 100 ml ) 温水、冷水、热水各一杯。 二、课堂设计 (一)通过亲身感受,明确测量意义。 1 、观察图片:比较 AB 和 CD 的长度。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案附页
2 、学生活动:将两手指同时分别伸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再同时把手指放入温水中。 说明感觉不总是可靠,要准确判断必须用测量工具。 3 、讲故事:小误差,大改革。(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谷被人们称为 “ 星学之父 ” ,连续 20 多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积累了宝贵的观测数据,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观测资料交给开普勒,并希望开普勒完成他未完成的星表。在开普勒时代,已经发现了太阳有六个行星,其中火星观测记录的结果和理论计算的结果有些偏差,误差达到8 ,不可忽视的误差,弄得开普勒日夜思考,经过七、八年的观测、分析和计算,使他对传统的 “ 行星运行轨道是大圆圈 ” 的理论开始怀疑,他试着用椭圆轨道计算,计算出的结果与观测记录完全吻合。开普勒高兴的说: “8的误差是不容忽视的,就是它让我走上了改革天文学的道路。 ” 后人把开普勒尊为 “ 天空立法者 ” (二)学习 “ 长度的单位 ” 1 、学生活动,诱导思考:教师用无刻度的直尺测一物体的长度,有意让学生说出其长度。引出长度的单位。 2 、讲解:( 1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好单位。( 2 )长度单位有多种。( 3 )国际上统一规定的长度单位及进率 3 、学生活动,建立长度的表象:引导学生在自己身上找到 1 米(左肩到右手指尖、用力跨一步,成人的腿长)、 1 分米(拳头的宽)、 1 厘米(手指甲的宽)。量出自己一拃的长度 4 、实践:估计课桌的长和高并简单测量。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看图片,讨论:要测量课桌的长度,最好用哪把尺子? 总结:使用前要三看 ---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2 、学生活动:教师请一位学生用一木直尺测一方木块的长度并记录结果。(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放置方法不正确,读数不规范,记录结果无单位等) 3 、评价讨论:哪种放置方法是正确的?应如何读数? 4 、学生归纳:测量时,物体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实践如果视线不对刻度线会如何)。 5 、估读。教师通过板书示范怎样估读,说明在生活中不需要精确测量时怎样读数,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时如何估读。读后板书数据(同时强调记录结果时一定要有单位)。分析数据带领学生认识估计值和准确值,说明估计数字只能有一位。 6 、学生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用同一把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并记录数据。小组交流评价每位同学测量方法和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提交发现的问题,引出误差。 ( 四)误差 为什麽用同一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却不同,引出误差的概念。然后讲解误差的特点,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错误和误差的区别。 (五)拓展提高 1 、合作交流:你认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在哪些方面和刻度尺相同?这些共性对其他测量仪器适合吗? 正确读出温度计和量筒的分度值和量程和此时的示数。 2 、巩固提高练习: 探究题:为了探究刻度尺精确度的决定因素,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如图,观察刻度尺的读数回答问题: 此物体的长度 :2.90cm 甲尺的读数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乙尺的读数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综上所述,刻度尺的精确度取决于 。 由此体会物理数据的简明美 ( 2 )此物体的长度为 。 在学习数学的有效数字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2.90 中 “0” 起什麽作用?现在你明白了吗?数学和物理在许多方面是和谐统一的。 ( 3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课后活动 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案末页
板书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长度单位 ( SI 制) 米 ( m) 、 千米 ( km) 、 分米 ( dm) 、 厘米 ( cm) 、 毫米 ( mm) 、 微米 (μ m) 、 纳米 ( nm) 。 二、 刻度尺的使用 1 、先观察:( 1 )分度值 ( 2 )量程 ( 3 )零刻度线 2 、正确放置。 3 、正确读值和记录: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记录结果时,一定要带单位。 三、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课后反思
作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