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普通班)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6分)
1.下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规划图,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面左图是四幅世界区域轮廓图,右图为三类工业的区位因素三角结构图,回答第题
发展b类工业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具优势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3.下列内容中,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是( )
A.资源
B.地形
C.港口
D.交通
4.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村庄引水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导致河流下游( )
A.河流含沙量增大B.水量急剧减少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 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读“我国2015年、2025年、2035年、2045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完成下列问题。
5.2015--2045年( )
①人口总数逐年减少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
③人口峰值向高龄段移动 ④2045年人口可能负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2015-2045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A.人口生育率上升 B.城市化水平上升
C.劳功力价格上升 D.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7.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015——2045年我国应大力发展( )
A.电子装配产业 B.建筑、房地产业
C.医疗、保健服务业 D.高级时装产业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B.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氏模式均属于“传统型”
C. 大洋洲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均属于“现代型”
D.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下图为某国家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9.影响图示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年龄因素 B. 经济发展因素 C. 文化教育因素 D. 婚姻家庭因素
10.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 乙、丙 B. 甲、丙 C. 甲、乙 D. 乙、丁
11.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高的经济待遇 C. 更多的休闲时间 D. 更优的自然环境
12.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 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B. 绿地面积减少
C.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D. 经济发展趋缓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B. 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企业外迁
C. 技术人才大量外流
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读下面某城市用地示意图(左图)(A为主城区,兼有B、C卫星城)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关于图中城市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处水厂选址中④处最合理
B. 在甲、乙、丙三处建水泥厂,乙处最合理
C. B、C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A主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
D. 该城市的农田不应该与生态绿地混杂在一起
16.解读“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不太合理的是
A. 该城市就业压力较大
B. 该城市近期就将出现劳力资源短缺现象
C. 该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D. 该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建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 环节城市热岛效应 B. 防止陆面结冰,影响通行
C. 减轻城市内涝 D. 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18.该系统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A. 调节局地小气候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提供观赏景观 D. 增加下渗量
19.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 内部分区明显
C. 建筑物高大稠密 D. 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20.下图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示意图,国外汽车制造企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市场 C. 交通 D. 劳动力
2016年1月上映的《星球大战7》获得北美票房冠军,电影以超卓、逼真的特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下图为电影特效制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电影特效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科技、市场 B. 廉价劳动力、地价
C. 科技、交通 D. 市场、地价
22.这种服务分包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
A. 经济全球化 B. 现代化通信
C. 现代金融业 D. 现代物流业
23.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国际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某些国家的生育
24.如图为某城市某区域日均公交客运量统计图,该区域最可能是( )
A.游览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居住区
2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是现代人创造的结果
B.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生存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C.地域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城市居民饮食文化
D.地域文化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少,主要是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6.如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下题.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①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住房问题 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 ④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的服务级别大于唐山 B. 沧州的服务范围大于石家庄
C. 秦皇岛服务等级大于保定 D. 地级市等级的城市数目最多
28.雄安新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探索人口稀疏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B. 集中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C. 促进河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D. 缓解北京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二、综合题(共44分)
29.读图“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和 .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和 .
(4)人口的迁移会给迁出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0.如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最主要因素是 .
(2)该地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3)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突出城市问题哪些方面? .
31.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正确内容:
A , B , C 或 ;D , E 。
(2)世界各地农业生产要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 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 的原则。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
②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 。
③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
3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将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技术为核心,重新树立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把部分制造业企业迁回美国本土,但是面临国内缺少成套的产业链、科技公司外包、成本指数较高等问题。
材料二 美国区域图
(1)图中甲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碰撞边界,多火山地震。
(2)①②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①地的主要农作物为 , 可以为东北部的乳畜业带提供饲料。
(3)③城市类型降水量 (多或少)于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4)美国制造业企业迁回本土的成本指数较高,主要体现在 、 。
(5)分别说出密西西比河上游和下游的主要开发方向。
答案
1.A
2.A
3.B
4.D
5.C
6.C
7.C
8.D
9.B
10.C
11.B
12.A
13.A
14.B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A
22.B
23.B
24.D
25.B
26.A
27.A
28.B
29.
(1)逐年增加
(2)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地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3)自发,务工,经商
(4)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增加收入,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迁出地的不利影响:人口迁移会导致迁出地的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0.
(1)河流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了城市带;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等
(3)环境污染;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
31.
(1)地形,土壤,政策,技术,交通,市场
(2)地域性,因地制宜
(3)E
(4)地形,气候(热量),土壤
32.
(1)太平洋,美洲
(2)商品谷物农业,玉米
(3)多,③处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
(4)劳动力工资高,土地价格高
(5)上游开发以水能为主;下游开发以航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