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0 07: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部编2017年新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自主研学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概况。
2.通过史料探究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3.在学习中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所谓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万国来朝第一章 这套邮票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一套邮票引出的史话郑和是谁?郑和(1371-1433)
●航海家(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外交家。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因立下战功,明成祖朱棣赐郑姓,史称“郑和”。
●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回族家庭,熟悉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和宗教习俗。
●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 ,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知兵习战,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器重 。西洋在哪里?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探寻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甲同学: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乙同学:郑和勇于探索,熟悉伊斯兰地区习俗
……
你认为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3.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的先进和指南针的应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5.和平的外交政策
…… 材料一:"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结合史料,分析郑和远航欲意何为?追寻郑和足迹,探究历史真相!(1)结合材料一、二,探究郑和下西洋意欲何为?向海外各国炫耀明朝强盛,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的同时,发展海外贸易。材料二: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追寻郑和足迹,探究历史真相!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比较表(2)从材料三的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郑和的远航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早了半个多世纪);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材料四:材料五:榜葛剌进麒麟图(3)通过以上六则材料,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你认为郑和的远航有何影响?材料六: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 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厚往薄来”的贸易,彰显了国家强盛,但巨大的耗费也增添了人民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二章
不速之客图一: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来自图片的历史追问◆ 何谓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图一中民众为何要逃?倭患——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加上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讲一讲图二:明代《抗倭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 根据图片二、三,结合课本知识,简述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概况。图三:鸳鸯阵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将门。率领“戚家军”,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2.战况:
① 组建“戚家军”,创造“鸳鸯阵”,
②浙江平倭:台州大捷;
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俞大猷合作剿倭。3.结果:倭患基本解除,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根据以上三幅图片,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1.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民族向心力强;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指挥有方。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以上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史实?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澳门是什么时候被哪一国家所侵占?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捍卫海权第三章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明代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规模、航程的遥远、历时之长久,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十九世纪欧洲人仗着坚船利炮纵横海上,不断东来入侵中国‥‥‥甲午之殇,马关之辱,更是在中国近代史记忆中重重写下了一个“败”字,愤愤烙下了一个“耻”字。 海衰则国衰,海兴则国兴南海问题中国的海洋权益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钓鱼岛问题“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海洋必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整合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和平交往
(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
(国力衰落)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败3.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探究应用◆1.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B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CA一、单项选择题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只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城之间,达到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材料二:“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等。主要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纪念郑和远航,能激发我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发愤图强,赶超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了中国人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开放意识及其作用最值得我们纪念;郑和的开拓进取、敢于探险的精神,以及英勇无畏的气概,最值得我们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