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型综述
选择题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择题解题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的非选择题,选择题解题不容有失。
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特点:一是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选择题题量大、题型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命题,特别是组合型选择题保证了较广的知识覆盖面。二是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全面到位,既可以考查知识与能力,也可以考查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是答案的唯一性,保证了评分的准确性和高考的公正性。运用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也是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
二、常见题型及特点
常见题型
题型特点
解题策略
材料主旨
型选择题
以文字材料、文献、图片、数据统计表为载体围绕某一“主旨”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
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概念结论
型选择题
从对概念的阐释或对结论的认识切入,常以“表明”“旨在”“正确”“不正确”等设问形式,多角度考查历史概念或结论的理解
把握概念或结论内涵外延:可用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甄别,要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历史概念的异同点
归纳比较
型选择题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区别”等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项,归纳“相同点”或“不同点”,判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史料情境
型选择题
依托教材主干知识选取一段名人对历史现象的论述,或历史观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表述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选项为史实则要求与题干材料情境相对应,选项为结论则要求符合题干材料情境;选项为历史事件则要求佐证题干材料情境,应根据题干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技巧演练1】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参考答案】B
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卢梭认为理性容易产生谬论,故应重视人自身的情感,是对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故B项正确。
解题技巧一 运用排除法
(1)时间排除法: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题目有明确时间或隐含时间信息的,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被选项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2)绝对词语排除法:即被选项中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
(3)说法错误排除法:即待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历史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被选项也可以排除。
(4)材料无关排除法: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技巧演练2】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反映出当时在我国农村
A.农民对劳动产品有了支配权
B.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C.农民开始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D.农业开始走向现代化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二 紧抓题眼
新课程下的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答案。
【技巧演练3】(2018年河南洛阳高三检测)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湖南农民运动高涨
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析选项——分析材料可知,1927年中共党员以工人阶级为主,而1928年中共党员以农民阶级为主。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量屠杀中共党员与革命人士,使中共革命运动进入低潮,因而不会出现1928年农民大量增加的情况,故A项错误;经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农民运动也进入低潮,B项不符合史实;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转战井冈山,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的革命道路,因而大量吸引农民加入革命队伍,故C项正确;1927年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工人运动,D项与史实不符。
解题技巧三 定时空,明关键,题干选项参照
第一步 定时空、明关键
1.定时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
2.明关键
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中,明确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步 题干选项对照
1.题干材料参照法
以题干材料传递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如果题干材料信息包含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要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2.选项参照法
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果、包含、交叉、矛盾、重复等。
以下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
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
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
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时间的不断更替
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国际关系的变革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18世纪一位欧洲思想家曾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这段话论述的是
A.国家经济利益建立在重商主义之上
B.个人利益至上是人文主义发展的本质
C.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
D.自由放任是满足个人利益的必然要求
1.D【解析】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后的时代并未强调大国对政治的影响,故A项错误;时间的更替是历史的线索,并非划分依据,故B项错误;第三个时期并未提及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际格局的变革,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