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0分)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总的来说,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型”
C. 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 非洲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A.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读“某国1960年~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数量开始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 1963年~1972年 B. 1975年~1986年
C. 1985年~1990年 D. 2000年~2010年
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城市人口比重大
C.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人口老龄化严重
5.移民,应该是一种长期性的人口移动。三峡百万移民最大的流动方向是就地后靠,即向库区海拔高处移动。这种移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A. 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 B. 当地人们乡土观念强
C. 库区生态脆弱,环境容量不足 D. 部分移民闹返迁
6.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 经济 矿产开发 B. 环境 生态保护
C. 政策 国土开发 D. 军事 加强国防
7.“人口数量及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
B. 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
C.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
D. 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
8.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国际间人口迁移 B. 由农村到城市
C. 由城市到农村 D. 由城市到城市
9.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 Z>Y>X B. X>Y>Z C. Y>Z>X D. Z>X>Y
1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B.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C.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读某城市某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为
A. 351万 B. 105.6万 C. 97.3万 D. 85.4万
1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 土地资源 B. 市政 C. 教育 D. 劳动就业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 青藏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14.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 提高科技水平 ② 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 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 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 实行计划生育 ⑥ 鼓励向国外移民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15.有关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服务范围大的城市彼此之间相对距离较近
B. 城市的服务范围是指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C. 服务范围大的城市,等级相同
D.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服务范围大的城市数量相对较多
16.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C.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17.下图为“某图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
A. O处 B. N处 C. M处 D. P处
18.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地价格 B. 地租支付能力 C. 交通条件 D. 土地利用效率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城市的服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B. 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固定的
C. 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固定的 D. 任何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
20.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下图为以郑州为中心,120千米的半径划定的圆圈。读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郑州和新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郑能提供的服务职能郑州一定能提供
B. 郑州的中心地等级比许昌高
C. 洛阳的服务范围比郑州小
D. 郑州能提供的服务种类焦作一定能提供
22.假若要代理某世界知名品牌,在该区域把专卖店开在何处最为合理是
A. 郑州 B. 洛阳 C. 许昌 D. 开封
23.随着大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大城市出现很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规模过大,就业压力增加
B. 人口过多,城市交通压力增大
C. 人口增多,可能使得城市污染严重
D. 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会很好,就业没有问题
24.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图。据图可判断该区域( )
A.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B.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C. 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D. 用地紧张有所缓解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2)、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铁路交通 D. 水运
26.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多采用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 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 防止城市内涝
C. 阻止行人穿行 D. 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27.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 B.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低
C. 发展中国家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28-29题。
28.如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B.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 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 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29.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
A. 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 B. 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
C. 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 D. 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近
30.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 B. 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C. 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 D. 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读下面农作物分布图,回答31-32题。
31.影响农业带①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科学技术 B. 自然条件
C. 劳动力 D. 消费市场
32.农业带②具有的特点是
A. 生产结构单一,效率高
B. 农场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
C. 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 土地租金很低,农场规模大
读南亚地区图。回答33-34题:
33.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 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B. 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C. 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D. 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
34.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 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 南部为德干高原 D. 德干高原东高西低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5—37题。
35.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 冬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夏季
36.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人口增长迅速 B. 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C. 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 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37.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热量充足 C.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
38.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 国际市场广阔 B. 交通便利 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 技术装备好
下图是“英国农业地域图”(图中数字为经纬度)。读图完成39-40题。
39.欧洲西部适宜甲农业类型分布的气候特点是 ( )
A.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生长
B.温凉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C.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D.热带半干旱气候,草场广阔
40.甲农业地域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市场 B.劳动力 C.气候 D.科技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大题,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
(2)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4分)
(3)简要说明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不足。(2分)
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河西务镇是天津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有蔬菜基地4万亩,其中各类温室大棚2.1万亩。河西务镇的新鲜蔬菜通过“绿色通道”,在采摘1小时之后就可直接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各大超市和市场,逐步实现“农超对接”。
(1)河西务镇发展蔬菜生产的主要条件是
便利的 和广阔的 。(2分)
(2)制约河西务镇蔬菜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
是 ,主要自然灾害有 、 、 。(4分)
(3)河西务镇提出“河岸建成景观带,大田变成采摘园”观光农业发展目标,据此说明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80分)
1.B 2.C 3.C 4.D 5.C 6.C 7.D 8.B 9.D 10.A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C 18.A 19.B 20.C
21.D 22.A 23.D 24.C 25.D 26.A 27.D 28.C 29.A 30.C
31.D 32.C 33.B 34.D 35.D 36.C 37.A 38.C 39.B 40.A
二、综合题(20分)
41.(10分)
(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发展公共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系统;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3)第二产业比重的依然较高,二、三产业的比重接近。
42.(10分)
(1)交通 市场 (2)水源 旱涝、寒潮、沙尘暴等。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造农业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品种;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