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课《黠鼠赋》翻译及练习(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9课《黠鼠赋》翻译及练习(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1 10: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黠鼠》翻译及练习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缢号文忠,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 书法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本文即选自《东坡全集》
【注释】
1.选自《东坡全集》,黠:狡猾。
2.啮niè:咬。
3.拊fǔ:拍。
4.烛:用烛火照,这里作动词用。
5.橐tuó :袋子
6.嘐jiāo嘐jiāo聱áo 聱áo :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7.见闭:被关闭。
8.遽jù :立刻,就。
9.向:刚才。
10.是:这。
11.穴:咬洞,这里作动词用。
12.致:招引。
13.扰龙伐蛟:扰,驯服。伐,击,刺杀。
14.登:捉取。
15.君:统治,这里作动词用。
16.见使:被利用。
17.脱兔于处女: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使敌方不做防备,然后像逃跑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出击,这里指老鼠从静到动的突变。
18.乌:何,哪里。
19.惟:只。
20.识:认识
【译文】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本文借一只狡猾的老鼠(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文章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题旨】
  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文章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文章第一段叙事,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第三段揭示中心: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专一而事成,疏忽则事败。
  <<黠鼠赋>>,看其表面题旨当是通过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脱逃的日常小事,来说明人须集中精神,发挥智力,方能搏猛虎、役万物,否则将猝不及防,而“见使于一鼠”的道理。
【练习】(红色部分文字部分是答案)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D
A.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B.不一于汝,而二于物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六王毕,四海一
C.汝惟多学而识之 D.若有告余者曰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养在深闺人未识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使有很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抓它。
②能够驾驭各种事物并做它们的主宰,竟然被一只老鼠所使唤。
③我俯身苦笑,一抬头就醒来了。
3.用原文话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鼠之黠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之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②不一于汝,而二于物
4.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末段引发自惭之论。
B.文中写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简捷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
C.故事的曲折性与深刻性在于“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所形成的一种反讽和自省效果。
D. 这篇小赋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A(抒情短文和叹人无能均不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