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学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期末考试卷
物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就会燃放起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要求,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4s末到达离地面100m的最高点,随即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v0和k分别等于(g = 10m/s2)( C )
A.25m/s,1.25 B.25m/s,0.25 C.50m/s,0.25 D.50m/s,1.25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B )
A.μ1Mg B.μ2 mg
C.μ1(m + M)g D.μ1Mg +μ2 mg
3、“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为了将燃料已烧完的推进火箭和载人航天飞船分开,采用引爆爆炸螺栓中的炸药,炸断螺栓,同时将推进火箭和载人航天飞船分别向前和向后推,在此以后( B )
A.火箭和航天飞船仍在同一圆轨道上运行
B.火箭将进入较低轨道,而航天飞船将进入较高轨道
C.火箭将进入较高轨道,而航天飞船将进入较低轨道
D.火箭将成为自由落体而坠落,航天飞船仍在原轨道运行
4、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gH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5、水平传送带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皮带上A端。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运动到C点时就不再相对滑动,而是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B端,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BC )
A.在AC段为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C段为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CB段不受摩擦力
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6、如图是一火警报警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和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B )
A.I变小,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大,U变小
7、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BD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
8、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下面哪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ACD )
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y表示速度,x示时间
B.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与电流,y表示路端电压,x表示电流
C.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y表示加速度,x表示合外力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y表示弹力,x表示伸长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9、(12分)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1)所示装置(示意图),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所提供的仪器有长木板、木块、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学生电源、米尺、铁架台及导线、开关等。图(2)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标注了O点和几个计数点:A、B、C、D等,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刻度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1)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时刻木块的速度为 m/s。
(2)由纸带可以计算出木板滑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 m/s2(均为两位有效数字)。
(3)为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上述器材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指
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4)用(3)中测量的物理量及加速度a、重力加速度g,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式是
10、(4分)
(1)如图所示,用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游标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b和c所示。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 _ cm,外径读数是 _ _ ___ 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下图所示,下图的读数是 cm, 右图的读数是 cm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2分) 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已知 sin37°=0.6,cos37°=0.8,g=10 m/s2)
12、(16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的距离d=40 cm。电源电动势E=24V,内电阻r=1 Ω,电阻R=15 Ω。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B板小孔以初速度v0=4 m/s竖直向上射入板间。若小球带电量为q=1×C,质量为
m=2× kg,不考虑空气阻力(温馨提示:要考虑重力)。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时,小球恰能到达A板? 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多大?(取g=10 m/s2) (10分)
13、(18分)如图所示为一真空示波管,电子从灯丝K发出(初速度不计),经灯丝与A板间的加速电压U1加速,从A板中心孔沿中心线KO射出,然后进入两块平行金属板M、N形成的偏转电场中(偏转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电子进入M、N间电场时的速度与电场方向垂直,电子经过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已知加速电压为U1,M、N两板间的电压为U2,两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1,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
(1)电子穿过A板时的速度大小;
(2)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的侧移量;
(3)P点到O点的距离。
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学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期末考试卷一物理答案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B
D
BC
A
BD
A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9、(12分)
(1) 0.30 m/s。
(2) 1.0 m/s2(均为两位有效数字)。
(3) 斜面高h和斜面长L
(4) gh-aL /g(h2 -L2 )1/2
10、(4分)
(1) 内径读数是 2.370 _ cm,外径读数是 _ _ 3.090 ___ cm.
(2)下图的读数是 0.8464(±0.0001) cm, 右图的读数是 0.6767(±0.0001) cm,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2分)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加速的加速度为a1,末速度为v,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将mg 和F分解后,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N=Fsinθ+mgcosθ
Fcosθ-f-mgsinθ=ma1
根据摩擦定律有 f=μN
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 v=a1t1
撤去F 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 a2=μg cosθ+gsinθ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v=a2t2
有运动学规律知 s= a1t12+a2t22
代入数据得μ=0.25 s=16.25m
12、(16分) (1)小球进入板间后,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且到A板时速度为零。设两板间电压为UAB 由动能定理得 -mgd-qUAB=0- ① (2分)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UAB=8V ②(2分)
设通过滑动变阻器电流为I, 由欧姆定律得I = ③(2分)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④(2分)
(2)电源的输出功率 P=I2(R +R)=23 W ⑤(2分)
13、(18分)(1)设电子经电压U1加速后的速度为v0,
根据动能定理得: e U1= (4分) 解得: (2分)
(2)电子以速度v0进入偏转电场后,垂直于电场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沿电场方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电子在偏转电场运动的时间为t1,电子的加速度为a,离开偏转电场时相对于原运动方向的侧移量为y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Uq/d)=ma a =Uq/md (2分)
t1=L1/v0 (1分) y1=at2/2 (1分) 解得: y1=U2L12/4U1d (2分)
(3)设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为vy,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y=at1=(2分)电子离开偏转电场后作匀速直线运动,设电子离开偏转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所用的时间为t2,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侧移量为y2,如图所示
t2=, y2= vyt2 解得:y2= (2分)
P到O点的距离为 y=y1+y2=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