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专题41 人类生存的地球考点一 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考点二 地球上的水体考点一 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考纲要求1. 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a)
2. 知道地壳是变动的(a)
3.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a)
4. 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减灾能力(b)
5.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a)
6. 知道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a)
7. 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c)
8.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a)
9. 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a)知识回顾1. 地球内部由里到外可分为: 、 、
三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2. 地幔的 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地球内部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3.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前的一些征兆:马不进圈、动物行为异常屡现、井水喷涌、出现地光等。
4. 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 地区,以及 一带。地核地幔地壳软流层灼热岩浆地球内力断裂错位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5. 发生地震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和桌子底下。
6. 地球上的岩石圈由 板块组成,板块间的
是地壳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7. 板块的 和 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8.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 的提出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
9. 地球内力和外力对地貌的影响。 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趋于崎岖, 主要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沙、海浪、冰川、生物等,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六大交界处碰撞张裂大陆漂移说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应用示例练习1 (2017·杭州)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C练习2 (2016·温州)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练习3 (2015·杭州)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 石灰岩溶洞 B. 雅鲁藏布大峡谷
C. 沧海桑田 D. 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CA练习4(2017·丽水)2017年以来,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C练习5 (2017·湖州)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碰撞和张裂BC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考点二 地球上的水体考纲要求1. 知道水体的分类(a)
2. 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3. 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a)
4.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b)
5. 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a)知识回顾1.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
2.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水以固态或气态形式存在。
3.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 、
、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4.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一个整体。
5.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淡水资源6. 人们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有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对于缺水地区,应充
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
7.从水资源的分布来看,在全球范围内,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
8.水资源的开发: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的方法
。
9.水资源的保护:(1)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2)防止水污染。进行跨流域调水应用示例练习1 (2017·金华)“浙中生态廊道”不仅是深化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也是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浙中生态廊道”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B.可以杜绝酸雨的形成
C.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D.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练习2 (2017·金华)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BD练习3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 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水资源缺乏问题A练习4 (2014·嘉舟)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图中表示了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
A.①③④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B专题训练答案1.D 2.B 3.D 4.D 5.A 6.D 7.D 8.D 9.C 10.A 11.(1)AB (2)地壳变动 12.海洋水 水汽输送 13.(1)⑤ (2)BC 14.(1)AB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