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朋友》教学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的朋友》教学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2 07:55:42

文档简介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酵母菌的作用并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发面的整个过程,了解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酵母菌什么样”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然后让学生调查研究有益的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的利用价值。最后安排了一个制作泡菜小实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及分析能力,馒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但是学生可能从来没有亲自蒸过馒头,本课真实的发面操作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真正应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本课只要教师提前做好安排,完全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课堂上教师可以“看着学生走”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卫生。
学习目标
1.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知道酵母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2.观察、认识酵母菌,知道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利用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以食用菌为主的更多的有益微生物。
4.利用微生物知识,制作泡菜。
教学重难点
用实验证明酵母菌、细菌(乳酸菌)等是人类的朋友。
评价任务
1.通过发面实验认识酵母菌的作用。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能用文字或图像表述酵母菌的形态。
3.通过调查活动认识微生物的利用价值。
4.会制作泡菜。
教学准备
面粉、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酵母粉、白糖、玻璃棒、显微镜、温度计、含有一定糖分的幼嫩蔬菜、泡菜坛、调味品、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同学们吃过馒头吗?馒头为什么会胖起来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小资料就会明白了。
2.课件出示动画片。同学们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发面实验
(一)关于水温的讨论。
1.蒸馒头要用先和面,谁知道应该怎样用酵母和面?(用水溶解)
2.用什么温度的水和面好呢?(凉水、热水、温水25、30、35、40、45、50℃)
3.为什们要用这样温度的水?
4.看来对于水温问题,大家各持己见,这可怎么办?我建议各小组分别选用不同温度的水,这样最后我们把结果汇总起来,就能全面的了解水温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了。
(二)介绍实验步骤。
1.各组根据需要调制不同温度的水。(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①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热一冷两杯水。想一想,怎样调制我们所需要的水,是在冷水中加入热水好呢?还是在热水中加入冷水?
②使用温度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处于水中,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相平。)
2.取50ml的水(在读取刻度时,将量杯平放在桌面上),将5克酵母倒入其中,搅拌,使其溶解。
3.用配制好的水将100克面粉和成面团。
4.将面团放入带有刻度的玻璃瓶中,使面团表面尽量保持水平。
5.记下面团的高度,并开始计时。根据计时器的提醒,每5分钟读取一次数据并记录。
(三)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四)汇报交流。
1.各组汇总数据(将各组的实验装置前置,对比)。
2.分析数据。
①水温影响酵母菌的发酵。(实物柱形图)
②30℃时,酵母菌发酵效果比较好。
③面膨胀的速度并不均衡。(生成折线图)
3.观察到的现象(35℃发面效果置于展示台下)。
①酵母是怎样使面团长高、变胖的呢?你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②展示台下观察面团中的气泡。
③解释原因:酵母菌发酵时会产生一定的气体(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
三、观察酵母菌什么样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在一个清洁的小瓶子里,放入一点酵母粉,然后加上100毫升温开水和5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把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30分钟后,取一点浮在液面的物质做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用文字或绘图描述我们看到的酵母菌。
2.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并记录。
3.汇报观察结果。
四、研究有益的微生物
1.学生交流调查有益微生物的结果。
2.课件出示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及其利用价值。
五、制作泡菜
1.选择质地嫩脆、含有一定糖分的幼嫩蔬菜,如萝卜、白菜、辣椒、黄瓜等。
2.按比例配腌制用盐水:食盐8%,白酒2.5%,白糖3%,干辣椒1%,干姜5%,八角0.1%,花椒0.5%。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调味品的比例。
3.把处理好的蔬菜依次放入坛中,以离坛口7—10厘米处为宜,再加入配制好的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4.放置在阴凉处,5—7天即可食用。注意: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发面来感受酵母菌的作用,学生既学习了微生物的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为课后能继续在家里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探究活动与掌握技能并重,每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习惯。充分注重高新技术在教学活动是的作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或查阅的资料来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态度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具体教学条件创新教材。
本课值得思考的几个具体问题:
1.该课教学要考虑天气因素,气温的变化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较多的影响。
2.上课时间不好把握,往往由于学生过于兴奋,在发面实验的环节占用较多的时间,教师要合理把控。
课件15张PPT。人类的朋友会变“胖”的面团酵母菌什么样研究有益的微生物制作泡菜会变“胖”的面团 把面粉、水、酵母粉和在一起形成的面团,就是“发面”。依靠酵母的作用,面团能不断变“胖”。会变“胖”的面团 选取适当的材料,制作一块发面,感受微生物对我们人类的帮助,看谁做得最成功。面粉与水的比例是多少?
面粉与酵母粉的比例是多少?
和面的水温是多少?
……会变“胖”的面团1.把量筒清洗干净。
2.取一定量的面粉放入盆中,取酵母粉放入盛有适量温水的杯子里,搅
拌均匀,用含有酵母的水将面粉和成面团。
3.把面团放入量筒内,在量筒内放上温度计,并记录量筒内温度的变化。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量筒内发面的“成长”高度。探究水温对发面的影响会变“胖”的面团 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和各种数据,并和其他小组的数据与结果进行比较,说说你的的收获。最适合和面的水温是多少?
为什么酵母菌能让面团“长胖”?
为什么面团里有许多小气泡?
……会变“胖”的面团 发面,是在面食发展的过程中偶然被发现的,人类利用酵母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年了。
当酵母菌在面团内部有氧的环境下,将淀粉转化为糖并消耗掉的时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时,面团的体积就会膨大,就发了起来。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于是面食就变得松软好吃了。会变“胖”的面团和面的水温要掌握好。温度在28-30℃之间最好。
面粉、水量的比例对发面很重要。500g面粉,水
量不能低于250ml,即约等于2:1的比例。
添加少许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
缩短发面的时间。
发酵的最佳环境温度在30-35℃之间,最好别超过40℃。湿度在70-
75%之间。这个数据下的环境是最利于面团发酵的。发面小技巧酵母菌什么样 在一个清洁的小瓶子中,放入一点酵母粉,然后再加上100毫升温开水和5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把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
30分钟后,取一点浮在液面的物质做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绘图或用文字描述我们看到的酵母菌。酵母菌什么样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细胞宽度(直径)约2~6μm,长度5~30μm,有的则更长,个体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像酵母菌一样,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通过调查、查阅资料、采访等研究活动,可以了解和发现更多微生物的利用价值。
对我们熟悉的有益微生物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与大家交流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研究有益的微生物 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
研究有益的微生物 乳酸菌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健康,帮助消化。研究有益的微生物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能够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历史记载,我们的祖先早在6000到7000年前就开始采集蘑菇以供食用。 微生物对人类以及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它们不但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很多工作,还承担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中其它生物的遗体或排出的废物分解成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研究有益的微生物1.剔除蔬菜中的病斑烂点,形块较大的适当切小,含水量较多的要晾晒一段时间。
2.按比例配腌制用盐水:食盐8%、白酒2.5%、白糖3%、干辣椒1%、干姜5%、八角0.1%、花椒0.5%。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调味品的比例。
3.把处理后的蔬菜依次放入坛中,以离坛口7-10厘米处为宜,再加入配制好的腌制用水淹没蔬菜,密封坛口。
4.放置在阴凉处,5-7天即可食用。
注意:每天开坛口一次,使坛内外保持气压平衡。制作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