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试题: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试题: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1 17: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试题: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
A.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21·cn·jy·com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号史实的是( )www.21-cn-jy.com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新闯联播》《午间半小时》《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主要发挥了电视的( )
A.传播资讯功能 B.娱乐功能 C.艺术展示功能 D.编导与观众互动功能
5、电影《我的 1919 》生动再现了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中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维护国家的主权而据理力争的外交智慧和风采。在这部电影中你最有可能看到( )2·1·c·n·j·y
A.某人通过电话托他在俄的好友买到了一瓶伏特加
B.德国、奥匈帝国等战败国和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C.北京高校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得知中国外交失败时义愤填膺
D.很多国家的外交代表常出入电影院或参加鸡尾酒会
6、《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2-1-c-n-j-y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7、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③开阔了百姓的眼界 ④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8、安庆是安徽近代报刊的发源地和集中地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前后,安庆先后出现众多进步报刊,如《安徽俗话报》、《安徽通俗公报》、《安庆日报》、《爱国新报》、《安徽白话报》等。这些报刊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21*cnjy*com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21·世纪*教育网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10、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1875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C.19世纪中期陆续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D.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中央日报》等报刊
11、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接运国民革命军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12、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
13、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14、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5、通俗性报刊受到普通民众欢迎的原因有( )
①通俗性报刊语言通俗易懂 ②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③通俗性报刊是为当时中国政治斗争服务的 ④通俗性报刊有专门分工,满足了读者的兴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鲜词语也层出不穷。以下词语不属于此类的是(  )
A.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 B.国庆节“旅游黄金周”
C.失业、医疗、养老“吉祥三宝(保)” D.“自主择业,竞争上岗”
17、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21教育网
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1873年,中国人在汉口创办的报纸是( )
A.《中国日报》 B.《昭文新报》C.《中外纪闻》 D.《新华日报》
19、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
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新文化运动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0、德龄(1886~1944),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  ) www-2-1-cnjy-com
①照像 ②坐汽车 ③乘飞机 ④听广播 ⑤看电影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1、首次打破列强在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来源:21cnj*y.co*m】
A.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 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3、1904年清政府商部头等顾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版权所有:21教育】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24、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这反映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
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 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妇女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的束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过去要严紧得多,反映在婚姻制度上,有关男女初婚以及丈夫"出妻"七出的条规,几乎一沿《唐律》而在具体实施上则更为严格;再就是对妇女贞节的强调被发挥到了极致。有清一代,由朝廷旌表的节妇、烈妇、贞女人数竟高达百万以上,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至于够格而因故未得旌表者,当更多于受旌者。在清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十分普遍,但是不可否认,妇女读书识字人数的比例还是大大增加了,而且不限于中上层家庭,有的贫苦之家也有要求女儿能认字算账的。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地区,女子识字者更加普遍。由于识字妇女较多,一些自恃有文采而又稍有闲暇者,便去写诗作画,甚至还有创作长篇弹词小说和从事其他书籍编纂工作的。21*cnjy*com
——郭松义《清代的社会变动和妇女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1931年北平的《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10月22日,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与淑妃文绣正式签订《离婚协议书》,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帝离婚案尘埃落定。
——《百年法律进程中的人和事》
材料三1950年5月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为8章,共27条。内容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家庭关系方面的各种重要问题。“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就是该法在原则问题上所做的重要规定。为了肃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该法还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纳妾、收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等。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特别是1953年贯彻《婚姻法》后,我国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1953年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117万件。据统计,1951年—1956年期间全国大约就有600万对夫妇离婚。
——《中国妇女》(2010年第5期)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方面来分析清代女性地位形成的主要因素。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阐述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50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历史影响。
答案
1、B2、D3、B4、A5、D6、D7、D8、C9、D10、A11、A12、A13、A14、B15、B16、A
17、B18、B19、A20、A21、B22、D23、C24、C
25、(1)因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统治者推崇宋明理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阐述: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21cnjy.com
(3)影响:推动了新中国的妇女解放;保障了公民婚姻自由的权利;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