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汕头市潮阳一中高三综合(物理)第二轮专题
关注新课标 关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综合科考试注重对事物整体和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强调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新情景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话题、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这正是新课标的理念!对于物理学科: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挖掘物理与其他知识的结合点,来拓宽同学们的思维,尤为重要的是注重材料的选取、题型的设计、情景的创设,注重联系现代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的热点以及现实生活现象。本次就对力学部分提供一些情景题,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物理综合问题的的关注!
游乐场上的物理学
1.关于小孩子荡秋千,在下列4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重一些的孩子荡秋千,它摆动的频率会更大些
②要使秋千荡得高一些,必须在两侧最高点提高重心,增加势能
③孩子荡秋千在最低点时,被磨损了的绳子最容易断裂
④孩子荡秋千在最低点处有失重的感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 表演“水流星”节目时杯子以0.90米的半径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所需的最小速度为 m/s(不计空气阻力,=10)
3.翻滚过山车是游乐场常见的一种游乐项目。由于运动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总是存在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也不能不考虑,因此翻滚小车多为动力的车型,在运动过程中可将电能或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小车经过圆弧最高点时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若以临界速度通过,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较大,为此,翻滚过山车在使用前必须试验。如图所示是螺旋型翻滚过山车轨道,一质量为100的小车从高14m处静止滑下,当它通过半径R为4m的竖直面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恰等于车重,小车至少要在离地面多高处滑下,才能安全地通过A点?(=10)
4.在一种能获得强烈失重、超重感觉的巨型娱乐设施中,用电梯把乘有十多个人的座舱,送到大约二十几层楼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开始启动,座舱匀减速运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6m,当落到离地28m时开始制动,均匀减速,若某人手托着重量为50的铅球进行这个游戏,当座舱落到离地高度15m左右的位置时,手要用 的力才能托住铅球!
该部分我们身边遇到的题目:
(1)、现行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练习六第(3)题!“魔盘”。
(2)、《理科分册》P5~P6第5题“放风筝”,及第8题“高空走钢丝”;P11第10题“摩天转轮”;P19第12题“汽车飞跃黄河”。
(3)、导报第6期C4版,大综合测试六第17题“中国农民驾摩托车跨越黄河”。
(4)、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六周理综测试:第11题“跳床游戏”。
(5)、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八周理综测试:第17题“人悬在空中运动”。
(6)、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3周理综测试:第24题“蹦极跳”。
(7)、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21周区统考:第38题。
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1.运动员竖直上跳,起跳时蹬伸距离为,蹬伸时间为,假定蹬伸时身体重心是匀加速上升,试求:
该运动员(体重)起跳离地时的速度为 ;起跳过程对地面的压力为 N。()
2. [跳台]某体重为750牛的人从2米高的台上跳下,下落时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来缓冲,使自身的重心再下降一些,不至于发生骨折。设该人的胫骨的横截面积为3平方厘米左右,胫骨能承受的压强为,那么使自身的重心再下降 厘米,才不至于发生骨折。()
3. [跳绳]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设人的质量为50千克,他1分钟跳绳180次,假设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占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则此人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瓦。()
4. [跳水]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米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米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他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为 秒。()
5.[ 足球]足球运动员在接高快球时,利用经验判断好后,后仰用胸来停球。把该过程抽象为如下一题。以9.8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为30O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秒。
A 、 B 、 C、 D、 2
6. [马拉松]奔跑中生物体拮抗肌所做的功是是随着每迈出一步对腿的加速和减速完成的,腿离开地面时,腿从静止直到接近身体的速度;同样,在腿又回到静止的过程中,拮抗肌又做了相当的功。现有一位以3m/s的速度奔跑的马拉松运动员(质量为70千克),他每条腿的质量为10千克,其步子的长度(同一只脚的两个相邻足迹之间的距离)为2米,他每秒内每条腿迈出1.5步。(肌肉的效率为0.25)则:
(1)、腿从静止直到接近身体的速度,腿部肌肉做的功为 。
(2)、迈一步的过程中,腿部肌肉做的功为 。
(3)、每秒内每条腿迈出1.5步,两条腿的输出功率(即马拉松运动员奔跑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率)为 。
雅典辉煌 都灵崛起 期盼北京
历时17天的雅典奥运会的大幕徐徐落下,中国代表团完美开局,完美收局,共获得奖牌63枚,其中金牌32枚、银牌17枚、铜牌14枚。这一成绩超过了悉尼奥运会金牌和奖牌总数的成绩。中国军团历史性地名列金牌榜第二位,跻身“第一集团”,为中国体育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国军团的成绩让国人感到惊喜、骄傲、自豪,更令我们感到兴奋的是,在雅典奥运会上,我们除了在传统优势项目上有着良好的表现外,在一些非优势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田径、皮划艇、网球、摔跤、拳击都在雅典书写了辉煌,创造了历史。
历时17天的2006都灵冬奥会于2006年2月26日落下帷幕,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速度滑冰、花样滑冰4个项目的比赛中混获得奖牌,是获得奖牌的项目最多的一届,共取得2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
这些项目的进步,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一百多年来,古老而年轻的奥运为全球提供了公平竞技、平等交流、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中国和希腊都是历史文明古国。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源地,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奥运会使两大文明古国焕发了新的活力。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奥林匹克将因增添了东方神韵而更加丰富完美;而悠久灿烂的东方文化也必将因融入了现代体育精神而活力倍增!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近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把环境看作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三大支柱,并因此制订了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政策。下面就此为背景进行命题,供同学参考。
[一、乒乓球]马琳/陈杞获得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王楠/张怡宁获得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张怡宁获得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再次证明了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早在2001年11月,马琳在九运会上夺得冠军,他是大球时代的第一个全运会乒乓男子单打冠军,乒乓球的大球与小球相比:
A.球大了,惯性反而小了 B.球大了,静止时惯性更大了
C.球大了,速度大,惯性更大 D.球大了,惯性同样大了
[二、自行车]在本届自行车比赛中,澳大利亚队麦迪逊赛夺得雅典奥运会自行车男子冠军。俄罗斯选手斯柳萨列娃夺得雅典奥运会自行车女子记分赛冠军。澳大利亚选手拜克利夺得雅典奥运会自行车男子争先赛冠军。我国选手未获得较好的成绩。骑自行车的运动员在先直道后弯道(都在水平面内)的比赛中,若取自行车及运动员整体为研究对象,其所受的外力情况是:
A.直道、弯道相同 B.弯道中所受外力的个数多一个
C.弯道中所受外力个数多二个 D.弯道中所受外力的个数是三个
[三、举重]我国的举重运动,是在世界级大赛中多次摘金夺银的传统体育项目。本届奥运会中我国的举重选手陈艳青、石智勇、张国政、刘春红、唐功红获得雅典奥运会举重冠军。(1)石智勇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成绩是325公斤。假设杠铃的直径是0.50m,石智勇将杠铃举到离地面2.10m高处,则他在抓举、挺举中总共对杠铃至少做的功为 。
(2)举重运动员把200kg杠铃在0.1s内举起0.735m高度,求这一阶段运动员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其主要供能方式 。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前往手上抹的是无水碳酸镁份末,并非镁粉。目的是:
A.使手具有合适的滑涩度,增大摩擦系数 B.无水碳酸镁具有吸水性
C.无水碳酸镁粉末可以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D.无水碳酸镁不溶于水
[四、田径](1)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人。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近来,数学家J.B.Keller提出一种模型。他设定奔跑中使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总力F,而这个力会超过某个最大值Fmax,奔跑者耗费的功率等于力乘速度,即Fv,并假定与运动方向相反的耗散力和速度成正比,所以D=cv。运动员能够用的储存能量为E0。但是,一旦它被耗尽,速率就受到新陈代谢过程提供附加能量的转化效率(假定是常数)的限制。下面给出了一个48kg运动员的Keller奔跑模型的生理参数:最大作用力;耗散力系数;储存的代谢能;代谢能的转化效率
我国选手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米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相当于5.48m/s的平均速度,已知邢慧娜的质量为48kg,求她以这个速率奔跑时耗散的功率,并将它与代谢过程中提供附加量的转化效率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
(3)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0kg,起跑时能以1/7s冲出1m远,则运动员消耗的能量为 。
(4)男子跳高比赛中,瑞典名将斯蒂芬 霍尔姆跳出了2米36的好成绩,超过了所有的对手。在今年于德国举行的埃伯斯塔德国际跳高比赛中,霍尔姆曾经跳出过这一成绩,创造了该项目今年的世界最佳纪录。假设霍尔姆身高1.80cm,身体重心在身长的中点,他过杆时的速度为3m/s,则他起跳时的速度是 m/s;若海绵垫子厚0.50m,则他刚接触垫子时的速度是 m/s;他自接触垫子至压缩垫子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其速度大小如何 。
[五、体操]我国选手滕海滨获得体操男子鞍马的冠军。18岁的福建小姑娘黄珊汕在20号晚进行的雅典奥运会蹦床比赛中获得铜牌,
为中国赢来首枚奥运会的蹦床奖牌。她的运动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
根据此图象可知,她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A.t2~t4 B.t1~t4 C.t1~t5 D.t2~t5
该部分我们身边遇到的题目:
(1)、《理科分册》P10第10题“拨河”;P12第15题“蹦床”;P15第10题以及P27第7题“跳伞”; P27第8题“跳高”;P18第2题“游泳”;P19第11题“双人溜冰”;P20第13题“单杠”以及第15题“排球”;P28第14题“滑雪”。
(2)、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八周理综测试:第24题“跑步机”。
(3)、20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六周大综合测试:第34、35题
交通中的物理
快速列车、高速公路、立交桥、地铁、地轨、先进的空运、海运构筑的现代交通网遍布全球,它与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现代交通中的许多问题都跟物理知识有关,下面先以汽车为例开展讨论。
[一.速度表]
右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表,现在指示的车速是 km/h此时司机见到路边的指示牌如图所示,若按此速度前进,抵达上海市中必需 h
[二.车与动力]
汽车前进主要依靠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使车轮转动,利用车轮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推动车子前进,通常产生驱动力的轮子只有两个,或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其余两个轮子被拉着或推着前进。汽车匀速前进时牵引力(即驱动力)等于阻力,加速起步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应有F-f=ma,即F=ma+f,由于要产生加速度,这时牵引力将大于阻力。汽车前进时,车轮的轮边缘相对于车轮轴作圆周运动,当车速是22.2m/s时,轮边缘的线速度也是22.2m/s,已知前面“情景问题”图中那辆车的高度是1.4m,用一把刻度尺估算出车轮的角速度为 rad/s。
[三、发电机]
某汽车最大功率是92kw,最高时速是195km/h,它的最大牵引力为 N。
汽车发动机是全车能量的总来源。它通过燃油燃烧,将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试讨论当汽车加速起步时、匀速爬坡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什么能?汽车中的其他设备在使用中能量转化情况如何?
[四.保持车距]
刹车距离的长短,是研究交通事故的重要指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除与车辆的初速度、路面情况、附加制动力有关外,还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的时间)有关。
假设汽车安装了ABS(车轮防抱死装置)后刹车的附加制动力大小恒为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汽车的质量为,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为,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综合练习
1.下列哪一类车辆属于无污染车辆(填选项号) ,属于少污染车辆有(填选项号) ,哪一类属于“非洁净”车辆(填选项号) 。
A 电动汽车 B 汽油车 C 氢气汽车
D 甲醇汽车 E 太阳能车 F 柴油汽车
2.为了测量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可采用如左下图所示的装置,它是由一块安装在列车车头底部的强磁体和埋设在轨道地面的一组线圈及电流测量记录仪组成(测量记录仪未画出)。当列车经过线圈上方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被记录下来,就能求出列车在各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
如右上图所示,假设磁体端部磁感应强度B=0.004T,且全部集中在端面范围内,与端面相垂直。磁体的宽度与线圈宽度相同,且都很小,线圈匝数n=5,长l=0.2m,电阻R=0.4Ω(包括引出线的电阻),测试记录下来的电流—位移图,如右图所示。
①试计算在离 O(原点)30m、130m处列车的速度v1和v2的大小。
②假设列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列车加速度的大小。
3.车辆行驶需要能量,目前使用的车辆主要有消耗化学能和电能的两大类,分别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发动机。和内燃机相比,电动机有以下优点:启动和停止比较方便,特别是在冬天启动也一样容易,启动力短大,行驶平稳、安静、安全,维修费用低,运行消耗能源少,更突出的是无环境污染。既然电动车辆有这些突出的优点,为什么在街道上看不到更多的电动车辆呢?
电动车辆有三种类型:
(一)、电动火车和无轨电车。从架空线或导轨上获得电能,必须在铁轨上或架空电缆下运行,前者适用于电气化火车,后者在一些城市中使用,它们常用直流电动机为动力。一般工作电压为500V。
其主要缺点是: 。因此,使用无轨电车的一些城市(如南京)已将所有电车架空线拆除,车辆停用。
(二)、太阳能电动汽车,它不需要贮存能量,可以进行驶边收集能量,如1996年清华大学学生和香港大学学生合作研制的太阳能汽车,光电池面板面积S为8m2,正对太阳能产生U=120V的电压,为电动机提供I=10A的电流,电动机的直流电阻为R=4Ω,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P0=1.0×103W/m,那么
光电池的光由转化效率为η1= (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表示)= %(具体数值计算出)
但太阳能电动汽车受天气的制约很大,且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缩小光电池面板的面积,该种汽车尚在进一步研究改进之中。
(三)、铅蓄电池贮存能量的电动汽车
常用3Q56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6V,正常使用时放电电流为5.6A,为获得较大的电功率,就要使用多组蓄电池组成混联电路作为电源。
铅蓄电池的内阻很小,每个2V的蓄电池内阻为0.02Ω,贮存电能的有效能量密度为140kJ/kg,现将它与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一比较:
汽油的燃烧值为4.6×107 J/kg,汽油机的效率为28%,若贮存40kg汽油,它能
转化的机械能为E机= J。
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汽车,能量转化效率达80%,若能获得上述同样多的机械能,蓄电池自身的质量m= kg。
也就是说,蓄电池自身质量就这么大,汽车总质量就更大,实际制造这种车辆就不可行。
再从能量的补充过程进一步探讨一下:汽车加40kg的汽油瞬息之间即可完成,若用120V、10A的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即使不考虑充电过程的能量损失,要充电时间达到
t= s,也就是说,充电这么长时间才能达到贮能数量,设这种车辆自重和货物总质量为8 t(想一想,货物只有几吨),从静止开始加速后,以36km/h的速度行驶,车辆行驶时克服所有阻力是车重的0.02倍,这种车辆能行驶的距离是 km。
这就是说,在上述情况下,汽车只能从南京行驶到上海,然后充电这么多天,再开回南京。请你想一想,使用它是否可行呢?
当然,若发明一种蓄能密度更大的蓄电池,尽可能降低电瓶车的自重,若充电过程能改进,这种电动车辆仍有其发展的广阔前景!从环保意识和节能角度出发,电动车辆应是车辆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4.汽车在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之间行驶,汽车后轮轮轴左右两端的电势高低情况是:
A 左端电势较高 B 右端电势较高
C 左右两端电势相同 D 不知汽车行驶方向,无法判定
5.交通运输和通信成为社会运转自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的高速列车时速达200km~300km,但由于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作用,时速不会有更大的提高。因此,德国和日本率先研制一种车轮与铁轨之间不发生摩擦的新型高速列车,时速高达500km,这种列车的名称是
A 超高速列车 B 电动列车 C 超高速内燃机车 D 磁悬浮列车
(2).公路运输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更令人注目,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有时走向略微的弯曲,其原因是
A 受地形路面的影响 B 不使驾驶员注意力松弛
C 直道速度太快,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D 限制路上汽车速度
(3).欲从重庆运1000吨钢材到拉萨,考虑实际线路,价格最低,及减少转运环节等因素宜选用
A 河流运输 B 铁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4).有一辆汽车重6t,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最大输出功率为60kW。求:
①车以a=0.5m/s2从静止匀加速起动,能有多长时间?
②最大行驶速度为多少?
③若此车以最大速度从上海驶往慈溪(约300km),发动机效率为50%,则需要多少能量?
该部分我们身边遇到的题目:
(1)、《理科分册》P1第4题“运输货车的制造标准”;P6第2题 “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 P7第11题“第四次火车提速”;P28第13题“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P52第20题“磁悬浮列车”。
(2)、导报第6期C4版,大综合测试六第16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改进之‘北京四环路’”。
(3)、导报第14期C4版,物理学科综合练习第16题“引桥”。
(4)、导报第20期C4版,物理学科综合测试“二、填空与计算题中的第1题“限速”。
(5)、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周理综测试中的第一卷中的17-24题,以及第二卷就是对交通中的物理的专题考查。
(6)、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三周理综测试中的第一卷中的第17、18两题,以及21至23题。
(7)、20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四校(仲元中学,南海中学,中山一中,我校:潮阳一中)联考第42题。
宇宙与航天
1.我国自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之后,已先后发射了近百颗各种用途的卫星,有通信卫星(同步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卫星等。1999年11月21日还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宇宙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按照预定计划,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北京时间2003年16日6时成功返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宇宙速度分别为7.9km/s,11.2km/s ,16.7km/s,它们分别表示:
A. 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为7.9km/s
B.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为11.2km/s
C.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为7.9km/s
D. 物体绕太阳运动的最小速度为16.7km/s
(2)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火箭发射后先竖直上升一段时间,随后调整姿态,开始向某个方向倾斜上升,这个方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3)宇航员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中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 B.宇航员受力平衡
C.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D.重力正好提供向心力
(4)“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在离地高度为h=870km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环绕速度为( )
A.7.9km/s B.11.2km/s C.16.7km/s D.7.4km/s
(5)“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可发射红外线遥感信息,这是利用红外线的那种性质:
A.能直接传播 B.反射性能好 C.衍射能力好 D.容易发生干涉
(6)宇航员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实验舱中做实验,试回答下列哪些仪器不能使用( )
A.比重计 B.水银气压计 C.天平 D.水银温度计
(7)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飞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T1=12h;“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T2=24h。两颗卫星相比: 离地面较高; 观察范围较大; 运行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一次通过该小岛上空将是 。
2.设想把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则此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
(A)零 (B)无穷大
(C)与放在地球表面相同 (D)无法确定
3.关于同步卫星(它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在赤道上空
(B)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是确定的值
(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4.假如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后仍作圆周运动,则: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C)根据公式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增大到原来的
(D)根据上述(B)和(C)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5.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由此可求出( )
(A)某行星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某行星的密度 (D)太阳的密度
6.一个半径是地球3倍、质量是地球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 )
(A)4倍 (B)6倍 (C)13.5倍 (D)18倍
7. 北京时间2003年6月8日2时05分,“勇气号” 火星探测器在美国休斯顿(95W,30N)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经过7个多月的飞行后,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4日12时35分在火星表面的古谢夫环行山区域登陆,并开始了人类对火星的第一次电视直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宇宙星际直播。借助电视的力量,人们得以在1.2亿千米之外清楚地看到一片无法触摸的土地!请回答
(1)人类对太空探索不断取得发展,从哲学上看原因是什么?
(2)“勇气号” 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时,休斯顿当地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 (顺、逆)时针方向流动。
(3)“勇气号” 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上登陆时,休斯顿当地时间是
,此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的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
(4)电视信号包括 信号和 信号;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的 倍;若在火星上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该卫星环绕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该卫星环绕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比为 。(火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火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
8.由于某种原因,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了,那么卫星的( )
(A)速率变大,周期变小 (B)速率变小,周期变大
(C)速率变大,周期变大 (D)速率变小,周期变小
9.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将卫星送入椭圆轨道2,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10.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N,它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N,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 倍
11.一个人造天体飞临某个行星,并进入行星表面的圆轨道,已经测出该天体环绕行星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那么这颗行星的密度是______.
该部分我们身边遇到的题目:
(1)、以“神州六号”为主的航天(人类空间活动)问题
《理科分册》中:P7第10题;P11第12题;P24第10题; P52第17、18两题。
导报第中:2期C3版,“专题练习9,10两题”;C4版,大综合测试二第17题。
7期C4版,大综合测试七第16至26题。
14期C4版,物理学科综合练习第31和第35题。
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第二卷的42题。
20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2周大综合测试第35、36两题。
20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9周大综合测试第39两题。
(2)、“神州六号”以外的人类空间活动
《理科分册》中:P15第13题 “风洞实验室”,P22考题例析“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2005~2006汕头市潮阳一中高三综合(物理)第二轮专题
关注新课标 关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参考答案
一、游乐场上的物理学
1、D
2、3
3、解、
当时,在A处:
由题意设在此高度下落克服阻力做功为W,则:
由如上三式得
设保证车通过竖直圆轨道,车在A处的临界速度为V:则有:
设最小下滑高度为H
则有:
在实际上应略大于W,姑且令=W
由联立解得:。
4、
二、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1、4;1590
2、18.18 提示:对全过程用动能定理,注意是双腿着地。
3、75 提示:跳跃一次的周期,每个周期在空中停留时间为0.25秒,运动员跳起时可视为竖直上抛运动…….之后用求。
4、1.75
5、C
6、45;90;1080
雅典辉煌 都灵崛起 期盼北京
[一、乒乓球] D
[二、自行车] B
[三、举重]
(1)5892.25
(2);有氧呼吸
(3)A
[四、田径]
(1)C
(2)
耗散的功率为。能量的转化效率。运动员正在消耗所储存的能量,耗散的功率与提供的功率之差是208W,在30分24秒36(即约为1824s)内,这相当于消耗了能量,这很接近总的储存能量,因此表明邢慧娜已使用了她几乎所有的能量。
(3)6860
(4)6.13;6.74;先变大,再变小到零。
[四、体操] D
三、交通中的物理
[一速度表] 1.5
[二车与动力] 74
[三发动机]
1698.5
汽车加速起步时,汽油产生的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动能,匀速爬坡时主要转化为重力势能,匀速在平直路上前进时主要转化为内能。另有一部分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包括用于电灯、开关车窗、刮水器以及给蓄电池充电等),如有空调器则转化为空调器所需的能量。
[四保持车距]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
(2)、车辆超载(即增大),车辆行驶时的惯性增大,由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同理超速(增大)、酒后驾车(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训练
1.ACE;D;BF
2.解析:从图中得。根据感应电流公式;可算出v1=12 m/s和v2=15 m/s;再从图中读出则
3.
(一)、如果前方出现交通事故,所有车辆无法改道行驶,只能原地待命,造成交通堵塞。
(二)、
(三)、
4.B
5。(1)、D;(2)、B;(3)、C;
(4)、①设车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最大输出功率为P,匀加速运行的最大速度为v‘ ,匀加速运行的时间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功率的推论式以及运动学公式有:
F-f=ma P=Fv‘ v‘=at f=0.05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t===20s
②车最大的行驶速度为车最终匀速运行的速度,此时车的牵引力F等于车受到的阻力f,设这个速度为v 则:v=
③ 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时,动力机械(发动机)做的功为:
W=F·s=3×103×3×105=9×108J
因此汽车需要的能量为:W总=W/η=1.8×109 J
四、宇宙与航天
1.
(1)、C;
(2)、A;
解析:调整姿态时考虑:①地球同步卫星最终稳定在赤道上空,卫星而发射点在北半球(中国),②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
(3)、D;
解析:完全失重的特点:①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加速度(或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②在太空中,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它所环绕物体的中心。绝大多数情况为:万有引力(等于所在位置处的重力)提供向心力。
(4)、D;
解析:“风云一号”既然是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则其运行的速度应小于第一宇宙速度。“h=870km”是干扰点。
(5)、C;
(6)、D;
解析:制作原理中涉及“重力”的都不能用。
(7)、 “风云二号”、“风云一号”、“风云一号”、“次日上午8点”
解析:由周期关系得知“风云二号”的轨道半径大于“风云一号”的轨道半径;“风云一号”作为气象卫星观察范围当然应该大;“风云一号”下一次到达时间应考虑它的运行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周期,应为两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2.A;
3、D;
4、D;
5、B;
6、A;
7、
(1)、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成功,其原因在于人们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高温;多雨;顺。
(3)、2004年11月3日22时35分;近日;快。
(4)、图像;伴音;解析:在课本(第二册第141页有!)
;
8、A;
9、D;
10、3;
11、
PAG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