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考试物理科1(力 物体的平衡 直线运动).doc[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阶段考试物理科1(力 物体的平衡 直线运动).doc[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10-11 09: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物理阶段考试测试试卷1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 D.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2.如图所示.A,B质量相等,均为m,C质量为M(M>m),C对A,B是对称的。三个物体处于图1中所示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C物体向下拉一小段距离,松手后,三物体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再
次达到平衡
B.若C物的质量增加,则三物体将可能有一个新的平衡位置
C.若C物的质量减小,则三物体将可能有一个新的平衡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无法再达到平衡
3.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正确的是( )
A.f1向下,f2向上,f1=f2    B. f1向下,f2向上,f1>f2 
C. f1向上,f2向上,f1=f2    D. f1向上,f2向下,f1=f2 
4.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2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是( )
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
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5.如图3所示,A、B两个均匀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它们各自所受到的力的个数别为 ( )
A.3个和4个 B.4个和3个
C.3个和3个 D.4个和4个
6.如图4所示,水平推力F使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则( )?
A.物体一定受3个力的作用;
B.物体可能受3个力的作用;
C.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D.物体可能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7.如图5所示,a,b,c三根绳子完全相同,其中b绳水平,c绳下挂一重物。若使重物加重,则这三根绳子中最先断的是( )
A.a绳 B.b绳
C.c绳 D.无法确定
8.如图6所示,A与B两个物体用轻绳相连后,跨过无摩擦的定滑轮,A物体在Q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物体移到P位置,仍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体由Q移到P后,作用于A物体上的力中增大的是(  )
A.地面对A的摩擦力
B.地面对A的支持力
C.绳子对A的拉力
D.A受到的重力
9.如图7,光滑均匀球放在竖直墙壁和木板之间.当板与墙间夹角θ缓慢地逐渐减小时,球对墙的压力NA和球对木板的压力NB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NA、NB均减小 B. NA减小、NB增大
C. NA增大、NB减小 D.NA、NB均增大
10.如图8,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如图9所示,汽车甲以速度v1拉汽车乙前进,乙的速度
为v2,甲、乙都在水平面上运动,求v1∶v2=
12.物体在恒力F1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到达B点。这时突然撤去F1,改为恒力F2作用,又经过时间2t物体回到A点。求F1、F2大小之比为 。
13.某人乘坐在速度为15m/s向东行驶的汽车上,觉得风从正南吹来风速是20m/s,则实际风速是_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______。
14.如图10所示,表面光滑,质量不计的尖劈插在缝A、B之间,在尖劈的背上加一压力F,如图所示,则尖劈对A侧的压力为
15.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11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高三物理阶段考试答案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12.
13.
14.
15.
三.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16~20题每小题14分,21题15分,共85分)
16.(14分)如图12所示,重物A质量为mA=5kg,重物B质量为mB=2kg,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fm=10N,为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试求拉力F可能为多大?(g=10m/s)
17.(14分)如图1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GA=2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4,使这个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少?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B=10N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F 应为多少?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
18.(14分)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用它悬挂一个重50N的物体.现在其中点O施加一水平力F缓慢向右拉动(如图14所示),当绳子断裂时AO段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多大?此时水平力F的大小为多少?
19.(14分)火车正以速率v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同一轨道上距离为s处有另一火车,正以较小的速率v2沿同方向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刻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要使两列火车不相撞,加速度a的大小至少应是多少
20.(14分)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钟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21.(15分)如图15所示,将一条轻而柔软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A和B到O点的距离相等,绳长为OA的两倍.滑轮的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滑轮下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设摩擦力可忽略,求平衡时绳所受的拉力为多大?
高三物理阶段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D ABC C BC A BD A AB D C
1.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地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选C。
3.,以人为研究对象,则在攀上和攀下时,在竖直方向上人均受平衡力作用,因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两摩擦力的方向都向上,并且大小相等。
4.判断滑动摩擦力的一般方法是:1.选取研究对象(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并选与其接触的物体为参照物;2.确定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速度方向;3.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速度的方向相反)。
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静摩擦力及静摩擦力方向的一般方法是:1.判断物体间有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可以假设接触面光滑,在此条件下,若两物体仍相对静止,则两物体间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物体间无静摩擦力;若两物体间要产生相对滑动,则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物体间有静摩擦力;2.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可在假设接触面光滑时,仿照前述判断方法进行,最后注意静摩擦力恒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
11.甲、乙沿绳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cosθ,两者应该相等,所以有v1∶v2=cosθ∶1
12.设物体到B点和返回A点时的速率分别为vA、vB,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到vA和vB的关系。再利用加速度定义式,可以得到加速度大小之比,从而得到F1、F2大小之比。
画出示意图如右。设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有:
∴a1∶a2=4∶5,∴F1∶F2=4∶5
特别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性。平均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定义式中的速度都是矢量,要考虑方向。本题中以返回A点时的速度方向为正,因此AB段的末速度为负。
13. 25m/s;东偏北530
14.把力F按效果可分解成水平向右和垂直于劈的另一个面向左下方,解直角三角形得,尖劈对A的压力为F/sinα
15.2.48,6.18
三.计算题
16.10~30N
17.[分析]未放上木块B时,A与桌面间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放上木块B后,A与桌面间的压力等于A,B两者的重力.两木块一起运动,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由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得拉力F应等于桌面对A的摩擦力.
[解]未放上木块B时,N=GA,桌面对A的摩擦力为:
fA=μAN=μAGA=0.4×20N=8N
∴拉力 F=fA=8N
加上木块B后,N′=GA+GB,桌面对A的摩擦力为:
f′A=μAN′=μA(GA+GB)=0.4×(20+10)N=12N
∴拉力 F′=f′A=12N
由于A、B两木块间无相对运动,所以A、B两木块间不产生摩擦力,即B受到的摩擦力fB=0.
18.分析和解:用水平力缓缓移动O点时,下半段绳子可以认为始终呈竖直状态,OB绳中的弹力T2恒等于物重.上半段绳子AO倾斜后,由画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知,AO绳中弹力T1的大小应等于F与T2的合力R,其最大值为100N.设AO绳中弹力T1=Tm=100N时,AO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θ.由画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知:
∴θ=60°
此时的水平力大小为:
F=Rsinθ=Tmsinθ=100sin60°  F=86.6N
19.从以速度v1行驶的火车发现另一火车开始刹车时计时:设在t时间内追上,应有s1=s2,追上要不相撞,则应有追上时v1′≤v2,.以v2行驶的火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有: v12-v22=2a(s+x) (1)   x=v2t (2)     t= (3) 解出:a=要满足v1′≤v2, 则应有a≥
20.24m,12.9s,332.8m
21.如右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Tsinθ=mg?
设左、右两侧绳长分别为l1、l2,AO=l,则由几何关系得?
l1cosθ+l2cosθ=l?
l1+l2=2l?
由以上几式解得θ=60°?
T=mg?
图1
图2
A
B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t1 t2 t3 t4 t5 t6 t7
t1 t2 t3 t4 t5 t6 t7
图8
v1


θ
v2
    F
  A  α B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B
图15
A B vB
v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