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7张PPT。在200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会上的发言湖北省黄冈市教科院
黄干生
E-mail: hghgsh@163.com二、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解读三、2007年高三二轮复习建议一、2006年秋季调考成绩分析一、2006年秋季调考成绩分析2005年秋调考、2006年秋调考、2006年高考各科均分和难度对比 黄冈市2006年秋季高三调考物理成绩黄冈市2006年秋季高三调考应届物理成绩黄冈市2006年秋季高三调考往届物理成绩2005/2006年秋季调考与2006年高考文理上线人数对比表 黄冈市2006年秋季期末调考高一物理成绩黄冈市2006年秋季期末调考高二物理成绩二、 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解读(一) 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修订情况(1)2006年物理《考试大纲》的修订是在广泛征求自行命题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考虑到2005年大纲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分学科排列的实际,2006年《考试大纲》的修订基本上是分学科进行的。
(2)将2005年物理《考试大纲》中的 “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并将“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为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3)题型示例部分,增加了一些试题,这些试题有的属于自行命题省市编制的题目,有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题目。1、2006年修订的总体情况2007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部分与2006年相比,保持稳定,基本没有变化。不变的地方有: (1)知识内容表中的131个知识点保持不变;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保持不变,物理学科内容考试比例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总分的比例保持不变(占40%,总分仍为120分),组卷原则保持不变,物理学科试题题号仍为14题-25题;
(3)能力要求保持不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叙述及要求与2006年完全相同;
(4)参考试卷的题数、题型保持不变,参考试卷中提供的试题是从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中选择的一部分试题同。 2007年共有46题(比2006年增加4题,其中选择题22道
(从45-66题,比2006年增加2题),非选择题共24题(比
2006年增加4题)。在非选择题中实验题共7题(从36-42题,
比2006年增加2题),计算题17道(从43-59题,比2006年
增加2题)。选择题增加的2题:其一是的45题,其二是第64题。【45】(1997年第9题)下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若以F1表示AO的拉力大小,F2表示BO的拉力的大小,则有( )
A.F1=mgcosθ B.F1=mgctanθ
C.F2=mgsinθ D.F2=mg/sinθ(3)2007年题型示例有所增加【64】(2006年全国理综I第19题) 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a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c所示。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8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图a实验题增加2题:第37题,第39题【37】 (2006年理综I卷第22(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
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39】(1987年全国高考第三大题第(1)小题)计算题增加2题:第50题,第57题【50】(2003江苏卷第17题)
串列加速器是用来产生高能离子的装置,图中虚线框内为其主体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加速管的中部b处有很高的正电势U,a、c两端均有电极接地(电势为零). 现将速度很低的负一价碳离子从a端输入,当离子到达b处时,可被设在b处的特殊装置将其电子剥离,成为n价正离子,而不改变其速度大小. 这些正n价碳离子从c端飞出后进入一与其速度方向垂直的、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已知碳离子的质量m=2.0×10-26kg,U=7.5×105V,B=0.50T,n=2,基元电荷e=1.6×10-19C,求R. 【57】(2006年全国理综I第25题) 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三、 200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建议复习时首先要处理好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是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的,虽然考纲与教纲之间联系密切,但是它们的功能不同,因此会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教学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大纲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因此,教学大纲的涵盖比考试大纲更广一些。比如说,有一些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未必需要考试。如许多科技的最新发展情况的介绍,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一个人的智能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考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考查。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不够·,难以对这些知识做到真正的理解,如果只考查一些表面的东西,则不能考查出学生真正的能力,只能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这不符合高考的宗旨。 教材把教学大纲中一些抽象的规定加以具体化,学习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依托。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关系。所以,作为备考来说,也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大纲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不过要注意,高考的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另一部考查较为深层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也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从教材的内容引申开去,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试题多数落在重点知识上,但是又直接与相关的一般知识挂钩,不管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都应掌握好。如一道问及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题目,就直接与物体运动速度、加速度、受力变化等知识联系在一起。因而一般知识与重点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还有一类知识是属于应用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由于目前的高中课程重视的是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些知识就成为所谓的一般知识,如高中物理中有关交流电的知识。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是很重要的,在高考中也有一定的份量。但是由于学生的忽视,也由于这些知识不像重点知识那样反复多次接触,一考到这些地方,学生的表现总是比较差。二、三轮复习时间安排第二轮复习:2007年3月下旬到5月初,第二轮是专题复习,其任务是重组知识,构建网络,查缺补漏,完善体系。教学流程和重点是:
一是科学定位,专题突破;
二是适度综合,拓宽视野;
三是过程分析,思维建模
四是总结归纳,系统完善;
五是寻找规律,提升技巧。第三轮复习:2007年5月上旬到5月底,第三轮是综合复习,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能。侧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即本轮复习的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一)、合理制订计划,有效使用时间, 计划力争详细、具体,要具有可行性、还应留有余地。计划要落实到每阶段、每月、每周,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计划一当确定,就要严格遵照执行,不要随意改动。这样的计划既有权威,更有实效;有利于教、学统一,师、生协调。
学生不明白复习进程,不清楚每天、每周、每月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复习就没有目标,备考就会迷失方向。老师的最美好的愿望,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愿望将会成为泡影。 打破章节界限,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教学形式,构建知识网络。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能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适当进行理综的应试训练。二轮复习的具体要求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整合知识、补漏纠错,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习与模拟训练,加强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尽快适应网上阅卷的需要。同时,要限时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培养应试技能。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应试心理训练和应试习惯培养。
(二)、科学定位目标,突破专题复习? 在第二轮复习中提倡专题形式为主,突出综合能力培养;要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按相近内容,相似规律、相同方法归类,定好专题,目标是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完善、分类储存;通过纵横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变式拓展,实现审题思路开阔,应试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对应比较,实现分析问题方法科学,解答问题渠道畅通;通过专题复习,使知识得到激活、能力得到升华。专题一 运动和力 1、力与物体平衡 2、力与直线运动3、力与曲线运动 4、动力学综合问题专题二 动量和能量 1、从动量角度分析实际问题2、从能量角度分析实际问题3、从动量和能量分析综合问题专题三 场与路 4、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 电路分析与计算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3、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四 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 1、 电磁感应和电路的分析 2、电磁感应中的力和运动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4、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专题五 “热、光、原”专题 1、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理解的掌握和理解 物体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还与物质的摩尔数有关.
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的.内能是由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物体形变所决定的能量.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2、应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解释热学现象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 (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表明了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也说明了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一、热学3、气体P、V、T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气体的状态参量有温度、体积和压强.温度常用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和摄氏温标来表示,两者关系为T=t+273.实践表明,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气体的体积等于气体分子所充满容器的容积.
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频繁碰撞器壁的结果,取决于温度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规律.
压强的计算常联系到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等知识.
二、光学1、光的直线转播、平面镜2、光的折射、全反射、临界角3、光的特性:衍射和干涉4、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三、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专题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①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氢原子的能级跃迁,③核反应方程,④核能的计算四个方面。试题基本上为选择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试题较为灵活。值得注意的是本章知识与动量守恒、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及现代科技联系紧密,还可能出论述、计算等综合性题目。“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高科技”已成为这一章高考命题的趋势。考查中体现时代气息,如2000年考查“超重元素”;2001年考查估算地球的年龄,太阳的寿命;2002年、2006年考查中子、质子由U夸克和d夸克组成;2003年考查介子衰变等。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这类新颖试题的命题思想。
对本章的复习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不丢细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以科学家的发现为主线,理清教材脉络,夯实基础知识。第二以典型例题的归类分析为突破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复习方法与技巧按物理模型的不同确定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突破重点本科——必须设置一定量的、有坡度的、易错易混的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变式题,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一、弹簧类试题二、滑块类试题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类试题一、弹簧类试题 在全国高考物理试卷中弹簧试题考查频率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学生解答这类试题普遍感到困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弹簧类试题之所以倍受命题专家重视,其原因有三:一是与弹簧相连的物体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和隐蔽性,二是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概念和规律应用广泛且深浅多变,三是弹簧试题能鉴别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理清解题思路、形成正确图景、实现知识迁移等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因此弹簧试题往往被命题专家作为甄别优秀考生和一般考生的试金石。 在历年高考中,弹簧试题大致可分为三类:
(1)弹簧试题中的力与物体平衡问题;
(2)弹簧试题中的力与运动问题;
(3)弹簧试题中的动量与能量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弹簧类试题的一般解法。疑难突破系列专题
弹簧问题二、滑块碰撞问题
【例1】 (2004年广东、广西物理卷)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 .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为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 .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到出发点P并停止 .滑块A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μ,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2,重力加速度为g.求A从P出发时的初速度 v0.
【例2】 在水平的光滑直轨道上,有一静止的长方形物体B,在B上放置着一个小物块C(可视为质点),另一与B厚度相同的长方形物体A,以速度v0沿轨道向B运动,与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碰后A、B以同一速度运动,但互不粘连,C滑过B后又在A上滑行,最后停在A上,与A一起以3v0/10,的速度运动;A、B、C的质量都为m.求C在B上滑行的那段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例3】(应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中的例4)两块长木板A和B,质量相等,长度都是l=1.0 m,紧贴在一起,静置于水平的地面上,另一小物块C,质量与长木板相等,可视作质点,位于木板A的左端,如图5所示,现给物块C一向右的初速度,速度的大小v0=2.0 m/s,已知物块与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10,问木块A最终运动的速度为多少?【例4】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m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右端有一固定着的水平轻弹簧,弹簧的自然长度为L,平板小车上表面右端长L的部分是光滑的,其余部分是粗糙的,粗糙部分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现固定小车,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L/2,并用绳栓住(小滑块不与弹簧连接),此时的弹性势能为EP.释放小车并烧断栓弹簧的绳,小滑块将在小车上滑动.求:
(1) 弹簧恢复自然长度的瞬间,小滑块及平板小车的速度各为多少;
(2) 若要使滑块最终不从平板小车上掉下,平板小车至少要多长. 细心分析运动过程,正确运用物理规律传送带问题类析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类【例1】(1997年高考物理第26题)如图1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的电子(初速不计)经过U0=1000 V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 S沿两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A、B极长l—0.20 m,相距d=0.020m,加在A、B两板间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u-t图线如图2所示.设A、B间的电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且两板外无电场.在每个电于通过电场区域的极短时间内,电场可视作恒定的.两板右侧放一记录圆筒,圆筒左侧边缘与极板右端距离b=0.15 m,圆筒绕其竖直轴匀速转动,周期T=0.20 s,圆筒的周长s=0.20m,圆筒能接收到通过A、B板的全部电子.
(1)以 t=0时(见图 2,此时 u=0)电子打到圆筒记录纸上的点作为xy坐标系的原点,并取y轴竖直向上.试计算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的y坐标和x坐标.(不计重力作用)
(2)在给出的坐标纸(图3)上定量地画出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点形成的图线.【例2】(2005年全国理综卷I第25题)
图1中B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500Ω,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1=8.0×10-2m,两极板间的间距d=1.0×10-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AA′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2时,R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6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量e=1.6×10-19C,电子质量m=9×10-31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t=0,试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0-6s间).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 【例3】(武汉市2006年2月份调考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100V,内阻不计,R1、R2、R4的阻值均为300Ω,R3为可变电阻。C为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且通过竖直放置的荧光屏中心,极板长为L=8cm,板间距离为d=1cm,右端到荧光屏距离为s=20cm,荧光屏直径为D=5cm.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E0=9.6×102eV的动能连续不断地向右射入平行板电容器。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要使电子都能打在荧光屏上,变阻器R3的取值范围多大?
在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力和运动(三)、深研各类试题,精心筛选信息分析研究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办法:
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②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考点的试题比较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各地调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⑥高中物理竞赛试题选择研究——找题根高考选择题中的精华1、考查对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的深刻理解【例1】 (2001年全国理综)下列是一些说法
①一质点受到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
②一质点受到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③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
④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例2】(2003年“理科综合” 物理试题第21题)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eV和5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eV时,它的动能应为( C )
A.8eV B.13eV C.20eV D.34eV
2、考查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3、考查对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的理解。【例3】(1992年全国物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B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例4】2004年理科综合(Ⅱ)第14题,
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n-1) . ( A )
A. 2200 B. 2000 C. 1200 D. 2400 【例5】2004年理科综合(Ⅱ)第18题,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D )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4、考查对弹力的理解【例6】(2005年全国理综卷I第20题) 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许多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v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其中R=mv/qB.哪个图是正确的?( A )
5、题型设计的创新,考查应变和分析能力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属于考试大纲中的II级考点要求的试题,它不仅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还要求考生在实际问题中与牛顿第二定律、曲线运动等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和规律作出判断.这是一道起点高,落点低的试题,初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抓住带电粒子射入时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中的两个关键方向,即①粒子沿垂直MN方向由O点射入,②粒子沿平行于MN且由M指向N方向从O点射入.当粒子垂直MN方向射入时,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粒子达到MN上左边的最远点,O点到该点的距离为2R;粒子沿平行MN方向射入时,其在磁场中的轨迹为一竖直的圆,圆的竖直高度为该圆的直径,即2R,平行MN方向的最大距离为R.如下图所示.两个临界位置找准后,沿MN方向向右和垂直MN方向向上射入的所有粒子在磁场中经过区域应如A图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答案A正确. R特点:考查动态轨迹分析,侧重考查空间感知
能力(左手定则和轨迹在空间的分布)。【例7】(2004年北京理综卷第21题) 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0)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 D )
【例8】(2006年全国理综I卷第21题) 如图,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R的直角形金属导轨aob(在纸面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朝里,另有两根金属导轨c、d分别平行于oa、ob放置。保持导轨之间接触良好,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①以速率v移动d,使它与ob的距离增大一倍;②再以速率v移动c,使它与oa的距离减小一半;③然后,再以速率2v移动c,使它回到原处;④最后以速率2v移动d,使它也回到原处。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Q1、Q2、Q3和Q4,则
A. Q1=Q2=Q3=Q4
B. Q1=Q2=2Q3=2Q4
C. 2Q1=2Q2=Q3=Q4
D. Q1≠Q2=Q3≠Q4
【例9 】(1990年全国)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左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A) 【例1】2001年理综第31题(二类背景材料试题)
(湖北难度为0.31)有三根长度皆为l=1.00 m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 O点,另一端分别挂有质量皆为m=1.00×10-2 kg的带电小球A和B,它们的电量分别为一q和+q,q=1.00×10-7C。A、B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空间中存在大小为E=1.00×106N/C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沿水平向右,平衡时 A、B球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O、B之间的线烧断,由于有空气阻力,A、B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位置。求最后两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与烧断前相比改变了多少。(不计两带电小球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例2】(2002年理综第30题)(一类背景资料试题)(湖北难度为0.13)
【例3】(2000年物理试卷(全国卷)第22题)(二类背景试题)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之间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 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 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他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 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
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
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
最大弹性势能.【例4】 (2005年全国理综卷I第24题)(一类背景材料)(湖北难度为0.15) 如图1,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开地时D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高考试题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可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分析研究先从纵向方面来分析对于选择题
1、纵向
2、横向对于计算题
1、纵向分析
2、横向分析先从纵向方面来分析第22届物理竞赛预赛第5题 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A沿斜坡由静止开始下滑,与一质量为km的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滑块B发生正碰撞,如图所示.设碰撞是弹性的,且一切摩擦不计.为使二者能且只能发生两次碰撞,则k的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物理竞赛试题的分析热学改编题.如图所示,导热气缸开口向下,内有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缸内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活塞下挂一个砂桶,砂桶装满砂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在把砂桶底部钻一个小洞,细砂慢慢漏出,并缓慢降低气缸外部环境温度,则( )
A.单位时间内气缸内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次数增多
B.活塞、砂及砂桶的重力势能增加量等于气体内能的减少量
C.气体分子中速率大的分子所占比例变小
D.若把漏出的细砂重新装入砂桶中,就可以使气体回到原来的状态
○【力学改编题】在风景旖丽的公园往往都有喷泉以增加观赏性。现有一喷泉喷出的竖直水柱高度达h,已知水的密度为ρ,喷泉出口的面积为S。则空中水的质量为
A.ρhS B.2ρhS, C.3ρhS, D.4ρhS, 这是一道能发现学生思维缺限的好题解析:水从出口喷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在喷口的流速为 ,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流量为
Q=υS,空中水的体积为V=Qt=4Sh,
所以空中水的总质量为m=ρV=4ρSh 力电改编题.竖直墙面光滑且绝缘,地面粗糙也绝缘,小球A、B带有同种电荷,用指向墙面的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B.两球分别静止在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将小球B向左推动少许,当两球重新达到平衡时,作用于B的水平力仍为F,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
A.地面对B球摩擦力变大
B.地面对B球支持力不变
C.竖直墙面对小球A的弹力变大
D.A、B两球之间距离变大 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在斜面底端O处固定有一轻弹簧,斜面顶端足够高.斜面上OM段光滑,M点的以上均粗糙.质量为m的物块A在M点恰好能静止,在离M点的距离为L的N点处,有一质量为2m的光滑物块B以速度v0= 滑向物块A,若物块间每次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即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物块间、物块和弹簧间的碰撞均为正碰.求:
(1)物块A在M点上方时,离M点的最大距离s;
(2)系统产生的总内能E.力学综合题电学综合题如图所示, ab、ef是平行地固定在水平绝缘桌面上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d.在导轨左端a、c上连有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一质量为3m,长为d的金属棒恰能置于导轨上并和导轨良好接触。起初金属棒静止于MN位置,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垂直桌面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量为q的绝缘小球在桌面上从O点(O为导轨上的一点)以与ef成60°斜向右方射向ab,随后小球直接垂直地打在金属棒的中点上,并和棒粘合在一起(设小球与棒之间没有电荷转移)。小球运动过程中不计导轨间电场的影响,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求:
⑴小球射入磁场时的出速度υ0;
⑵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和通过的电量Δq.(四) 注重方法迁移,突破实验瓶颈二轮复习之—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中定值电阻的应用例析测量电表内阻的几种类型小电阻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中的不同作用高考物理中电阻的测量类析1、转变观念,构建和谐氛围(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克服传统习惯,改进教学方法(2)教学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4)教学方式: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只顾自己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满堂灌的教法不是好方法。 民主的课堂气氛:师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共同学习,相互探讨。没有绝对权威,没有现成的结论,只有智慧、思想撞击的火花。
宽松的人文精神:课堂除了具有学科的特征,还有并不是着意追求的人文内涵、科学精神、艺术情趣甚至时代气息。?
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思维活跃,老师的点拔及时;此呼彼应,达到共鸣。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师生间的交流、配合,没有一丝做作、造假之感。?
浓厚的探究氛围:问题有思维深度,发言有智慧的灵光;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合作精神强。
(5)先进理念下的课堂要素因此,教学决不是教师个人的行为2、轻搬重研,改革教学陋习那种照搬资料、照本宣科的复习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3、优化体制,增强备课效果1、统一原则: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训练习题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标高统一。2、目标原则:一章的复习目标,一节或一个专题的复习目标,一个考点的复习目标,一节课的讲授目标,一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都要通过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决议,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达到每一次课该怎样讲的目标?)3、策略原则:面向全体的策略,面向中层的策略,面向优生的策略;
突出解题方法的策略,突出规律条件运用策略,突出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突出专题突破的策略,突出应试能力提高的策略。 4、减肥瘦身,突出考查重点(1)详备精讲,减时增效。(2)创新教法,改进“两课”(3)优选精炼,跳出题海 提倡“以问题为中心,以试题为载体,以师生互动为方式,突出教材主干、突出高考考查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易混、易错点,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点”, 那种以单纯的知识串讲,复制粘贴教辅资料,讲、练脱节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评讲课的教学策略----抓好四评1.评错误解答,防止重蹈覆辙4.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3.评新题生题,增强应变能力2.评陈题新作,提高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