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第4课
唐山大地震(节选)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多方位的描写。
3、思考地震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人类显得脆弱与渺小;但是在灾难面对人类又显得坚强与伟大,这坚强是什么?这伟大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唐山大地震》。二、研读品味 《看守所》一节“带伤的军人押着带伤的囚犯,带伤的囚犯又在废墟上奋力抢救奄奄一息的普通人的生命:首先是那些看守所的干部,干部家属;再往远处去就是小街小巷里的群众。囚犯们和所有在废墟上的救险者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端。他们似乎都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和所有的救援者一样,小心翼翼地抱出那些受伤的孩子,扶出那些吓呆了的老人。每当扒出遇难者的尸体,都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叹息。豁出去了!他们拼尽全身力气在撬,在搬,在扛。满手是血痕,满脸是汗水雨水和成的泥浆。当搬撬重物的时候,他们还喊起了高亢的号子。” 囚犯由最初的安守本份,安静地站在警戒线内。在三人请求下,看守员批准了他们一同救人。在灾场上,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努力地救人。在囚犯们抢险时,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急。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只是一心一意的去救人。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焦急。这就是人性,人心底最为善良的东西。这是作者的发现。 直到黑夜降临,唐山市公安局准备把犯人押解到外地去时,看守人员才发现少了三名囚犯。这三名囚犯在抢救完周围的人之后,豁出命跑回家去抢救自己的父母姐妹了。其中两名,在处理完家事之后又主动地到公安局自首,返回了看守所。还有一个正在他家的废墟上忙碌,公安局的摩托车到了。 没有人逃走,在灾难面前,这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盲人居住区》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主要讲述盲人资希圣。他是民政局螺丝厂的副厂长。由于受到正常人的歧视,所以他们只可以自力更生。大部份盲人也跟着资希圣,一个跟一个地在废墟上忙碌着。其后,他们更在废墟上到处演奏,为一些受伤的人带来一点慰。在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他们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在灾难面前就连盲人也可以成为救死扶伤的一员。 《“方舟”轶事》: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的维系开始解体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是顽强的 “私有”观念。 “大户”终于解体了。由于地震把大家所拥有的失去,大家也一无所有,大部人均无家可归,所以便成立了大户制度。在初期的大户里,大家均是没有私心的,好像一家人一样,人人平等。但是,地震并没有带走人心里最初的欲私。但当各人在自己的“家”里拾回自己的财物后,大户的制度便开始瓦解了。这里作者进一步挖掘了人性里的东西。三、总结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可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气却是值得钦佩的。但,灾难之前的人们是否一无所知,怎样让灾难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人们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