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方案 年 月
年级科目
初一历史
课题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编号
009
主备人
修订人
班级
姓名
学 习
目 标
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
1.自 东汉后期 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 唐朝中晚期 到 两宋 时期,南方的 战乱 较少,北方人口大批 南迁 ,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步 超过北方 。
2.两宋时期,南方的 水稻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 占城稻 ,推广到东南地区。 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茶树 ,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 江淮和川蜀 一带。知
4.北宋时,南方的 丝织业 胜过北方。南宋后期, 棉纺织业 兴起。
5.宋朝是中国 瓷器 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 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6.广州、泉州、明州的 造船业 ,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 指南针 。
7.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黄河、 长江和运河 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 开封 和 杭州 ,人口多达百万。
8.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 海外贸易 的重要国家。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 市舶司 ,管理对外贸易。
9. 北宋前期 , 四川 地区出现 “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 南移 ,到 南宋 时最后完成。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
A.水稻 B.小麦C.小米 D.玉米
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 【C】
A.辽河流域 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 D.长江以南
3.(浙江省中考)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C】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耕获图》
4.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制瓷业中心的是 【C 】
A.海南岛 B.邢窑C.景德镇 D.越窑
5.(2016?泉州市)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A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6、(2017·江苏苏州·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D】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C】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8、(2017·江苏扬州·4)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C】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
三、课堂检测
1.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是【B】
A.玉米 B.占城稻C.葡萄 D.马铃薯
2.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兴起于【D】
A.唐朝蜀地 B.宋代江浙地区 C.宋代蜀地 D.宋代的海南岛
3.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___的大城市【D】
A.渤海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沿线 D.东南沿海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材料二 会子(如下图)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勊日可到。 ——《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名字?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答:交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2)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材料二所说的纸币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应用范围更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