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苏教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苏教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5-12 15: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会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计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知道哪些算式可以口算,且能口算的要口算。
能够根据信息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问题;
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
2、通过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明确计算的要求,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2、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课件等多媒体素材。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一、复习引入
1、列竖式计算
34+58=? 54-26=?
笔算加减法需要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
相同数位( 对齐 )
个位相加满十,向( 十位进一 )
个位不够减,( 十位退 一 )
2、口算下列各题,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10+10+10=
6+4+5=
60-20-30=
16-8-4=
二、新课教学
1、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19+27+26= ( )
思考:列竖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完成后,小组商量竖式还可以怎么写?
练一练:指出错误的地方:23+25+13=58
2 3 4 8 2 3
+2 5 +1 3 +2 5
4 8 6 1 4 8
+1 3
6 1
2、 90-25-28=?
要求:自己列竖式计算。你能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吗?
9 0 6 5 9 0
-2 5 -2 8 -2 5
6 5 3 7 6 5
-2 8
3 7
练一练:23+36+27=?
85 -29 -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简便写法列出的连加、连减的竖式,学生要把计算的每一步的得数填在括号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上面一行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出: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提问:括线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括线的意思就是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第2行。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一、先学探究
书本第2页 “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求一共摘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列式。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新课知识
38+42-33=?
学生齐读两组算式,教师再次板书。
3 8 8 0 3 8
+ 4 2 –3 3 +4 2
8 0 4 7 8 0
–3 3
4 7
提问: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些?(学生交流)
2、试一试。
出示60-38+40=
你会计算吗?下面请大家先计算第一步,板书:
6 0
-3 8
2 2
接下来应该算什么?(22+40)
3、指出:在计算中,遇到能口算的就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
30+40= 45+20= 81-30= 64-4= 49-6=
3+74= 26+70= 53-10= 97-70= 82+5=
4、 50+26-20= 78-31+39=
96-58+24= 50+26-23=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把剩下的和又买来的合起来。
4、“想想做做”第5题
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想?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求女生栽树多少棵?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想的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3:第2题
第三课时 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思考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做一做
按要求画出 和
要求两个一样多;
要求前面的比后面的那个要多;
要求后面的比前面的那个要多。
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问题场景: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彩珠,小军和芳芳已经穿好了一些。看,现在,小军穿了8个,芳芳穿了12个。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解决问题:
请大家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引导:先摆8个代表小军的,教师示范。再摆12个代表芳芳的。
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小军再穿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
把芳芳的彩珠拿走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拿出芳芳的2个彩珠给小军。
比较上面的过程,你能说一说吗?
第(1)、(2)种是把相差的部分添上或拿走。
第(3)种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少的。
讨论:你知道拿走的一部分是多少吗?得出:是4个的一半,也就是2个。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然后根据问题,观察比较。
在图中将第一行的小棒拿几根摆到第二行呢?
学生动手拿一拿。交流结果。
2、“想想做做”第2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引导:能从第二行中拿几个到第一行,使两行同样多吗?为什么?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求一共养了多少只鸡你,会怎样想这个问题?
提问:要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要求左边比右边多摆了多少盆,怎样想?
(2)知道左边比右边多摆了8盆,可以怎样做?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先学探究
谈话:小朋友们,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儿,你想看吗?
出示:红花7朵,蓝花5朵。
红花比蓝花多几朵?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教师示范操作。
红花比蓝花多2朵,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1)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示问题: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
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先来猜一猜: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少?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要求小华做了多少朵?需要哪些信息?齐读。
读了这两个信息,你能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吗?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引导学生操作。
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请你用刚才解决第(1)题的方法和同桌一起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同桌两人一起操作。
组织交流:你们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
提问:拿走3个,就是“少摆3个”怎样列式呢?板书:11-3=8(朵)
(3)这又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知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减法算。
比较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为什么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花用加法算,求小平做了多少朵花用减法计算呢?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小华摆的花片多,比11多3,所以用11+3来计算,小平摆的花片少,比11少3,所以用11-3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练一练一:
2、练一练二: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加法
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