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起点与新挑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记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理解遏制2008年经济危机的中国政府的措施。
2.能力目标
通过民族繁荣、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各民族共同繁荣,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关系的意识;以国际地位的提高、迎接新挑战,培养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争光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关系、奥运会、世博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遏制经济危机的措施。
难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途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日渐沦落,几近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探索。中华民族还在不断逐梦,实现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创造了很多中国奇迹。
“中国梦”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新世纪与新挑战》。
讲授新课:
一、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
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把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定为上级国家机关的法律义务。多年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1.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让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富裕起来。
2.促进各民族发展的国家政策
学生阅读l06—107页小字部分、“博闻”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概况》。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支持有哪些政策?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实施和完成。
教师讲解: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两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切实的利益,国家采取了许多照顾措施,包括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引导和鼓励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民族地区投资、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等,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壮大实力。
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少数民族GDP总量由1978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9322.46亿元,2001——2013年平均年增长率为l2.8%。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248元增加到2013年的33002.62元,2001——2013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6.7%。
3.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少数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投入了物质和精力进行保护、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大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l989——1994年,国家拨出巨款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2001年起,又拨专款3.8亿元,用于维修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十一五”时期,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西藏22处重点文物的维修保护。自2005年以来,国家安排专项经费4亿元,用于“十一五”期间新疆2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的保护。目前,民族自治地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0多个,世界文化遗产有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丽江古城等2个,世界自然遗产有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和“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等3个。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保护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
二、国际地位的提高
1.承办奥运会、世博会
新世纪以来,中国始终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同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在大国经济增长竞争中相对地位上升。
出示图片: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 鸟巢
看到这两幅图片,同学们应联想到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位的亚洲国家。
出示图片:
世博会标志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这两幅图是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1届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已有l2项纪录人选世界纪录防会世界之最:
(1)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
(2)志愿者人数最多。
(3)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4)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雄伟壮观,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5)主题馆墙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该绿墙面积为5000平方米。
(6)花费最高的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财政总预算达到3000亿——4000亿元。
(7)世界上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会园区。
(8)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
(9)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
(10)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
(11)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多达5.28平方公里。
(12)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意义: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地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让世界了解中同,开放的中国,欢迎世界人民来到中国,发展后的中国愿意为世界人民的幸福安康负应有的责任,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举办G20峰会中国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国际峰会落户杭州拉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化水平。
3.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及其中间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陆上腹地国家。它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4.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从文化方面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截至2016年底.共有140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13所孔子学院和l073个孔子课堂。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
我们要让中国文化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迎接新挑战
1.成功遏制2008年金融危机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世界来说.是灾难的一年,是经济萎靡的开始,爆发了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
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我国政府迅速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2.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活动
经济危机被遏制,国内经济良好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很重要。“亚太梦想”是习近平近年来区域外交思路的又一个新理念。从2013年3月的“开局之旅”起,习近平的外交活动,一半以上是围绕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他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
习近平主席向小国表达中国的尊重。在陆地面积不足300平方公里的马尔代夫,他实现了42年来中国元首的首访,还不忘幽默提醒中国游客不乱扔矿泉水瓶以保护环境;在坦桑尼亚,他特地感谢非洲人民说:“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
资料展示:
(1)习近平: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2)“习主席纵论古今,介绍我们的发展成就与经验,展示了充分的理沦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外交部长王毅说。
6.巴比奇说,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声誉和影响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并组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等,为世界新一轮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做出极大贡献。
问题: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接受。
新世纪、新挑战。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模式叫“中国模式”,这是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是中国在世界位置的表现。
小结: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而言的。从春秋战国时代到“康乾盛世”,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文化繁荣,走在了同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的是中华民族要通过和平发展.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只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或民族才谈得上文明的复兴。
板书设计
一、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
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保护和发展。
二、国际地位的提高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2010年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圆满成功。
3.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圆满举行。
4.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5.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孔子学院成为全球文化品牌。
三、迎接新挑战
1.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成功遏制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