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学习难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表现
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
1、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向世界宣告的内容体现了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有多少个国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及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讨论的内容,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遭遇到了什么不公正的待遇?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1·c·n·j·y
二、合作探究:
1、请结合课本知识及视频分析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2、概括周恩来的外交成就,对比新旧中国外交,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堂检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反对殖民侵略 B 反对帝国主义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2.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 )
A. 独立自主 B. 求同存异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经济合作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一边倒”21cnjy.com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一大贡献,50多年来,我国一直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然而,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主权的纷争,如钓鱼岛、南沙西沙的一些岛屿以及中印、中俄边界等地。21教育网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倡导,并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和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cn·jy·com
(2)弱国无外交,要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课堂检测答案:
C 2 B 3、A 4、 B
(1)周恩来;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 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部编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新知讲解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知讲解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组成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社会主义阵营,故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形势
新知讲解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兄第”的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新知讲解
在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中,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们认识到,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邻国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新知讲解
旧中国时期,英国殖民主义者背着中国政府划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地区9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焦点地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
新知讲解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内政 、
平等互惠 、 和平共处
新知讲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影响: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新知讲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平等、和平,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
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问题思考
新知讲解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50年代,亚非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运动空前高涨,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强烈,1955年印度尼西亚总理致函周总理,代表5个发起国邀请中国政府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新知讲解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国
(2)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中心议题是什么?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看一看,找一找
新知讲解
A国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一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B国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C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想一想: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材料研读
新知讲解
万隆会议的瞬间
新知讲解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想一想: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分别什么?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新知讲解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新知讲解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1917年
合作探究:概括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新知讲解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和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巩固提升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A
C
巩固提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4、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5、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A
B
B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理倡导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巩固提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地点:1955年,万隆
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求同存异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