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赢在中考】-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四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赢在中考】-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四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4 09:44:57

文档简介

【2018赢在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四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朝 代
概 况
西 汉
开辟___________,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 朝
日本:互派使节,_________东渡,贸易频繁,
新罗:新罗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_______也传入中国
天竺:________西游,《___________》一书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宋 朝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等地设立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元 朝
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著有《____________》一书。
明 朝
__________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___________抗倭,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1553年________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1624年_________殖民者占领台湾。
清 朝
(1)1662年_______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_______,隶属于福建省。
________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实行____________政策,只开放_________一地,限制对外贸易
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列强侵华战争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94--1895年_________战争,
(4)1900-1901年__________战争,
(5)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及危害
《南京条约》,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关条约》,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丑条约》,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的抗争
_________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_________,_________收复新疆,___________黄海海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重要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签订《___________》,引发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
华盛顿会议签订《___________》,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近代国际关系的特点
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便利了外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具有强迫性和侵略性
中国现代对外关系
时 期
外 交 成 就
建国初
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50年代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____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70年代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90年代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旧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例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www.21-cn-jy.com
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考点二: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例2: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21·世纪*教育网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
(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
(3)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重大意义?
□考点三:中国现代的对外关系
例3:材料一: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1*cnjy*com
材料二:1919年1 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来源:21cnj*y.co*m】
材料三: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四: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联合国大厅里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欢迎场面.乔冠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开怀大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找出《南京条约》中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条款.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结果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版权所有:21教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
(5)依据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拓展延伸
中国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重要对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所有国家都吃了大亏,只有美国发了战争财,本土没有遭到破坏,所以美国当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敢碰美国人。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而且至少在军事上也没有被打败,和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平等对话。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所述“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的这“一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一说说这一仗的重要意义。21cnjy.com
(2)材料二中所示人物主要因何事开怀大笑?
【关注现实】
材料三 2005年12月20日,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萨拉邦焦尔尼的一篇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该文指出,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2008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顾玉清的《“中国模式”令人瞩目》一文;2009年6月2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汪嘉波的《“中国模式”为何对世界充满魅力》。
(3)概括说明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4)如何看待当今的中美关系的发展?

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2.(2010?赤峰)在内蒙古地区有以马可波罗的名字命名的店铺,请问马可波罗最早在何时来到我国( )21·cn·jy·com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3.(2017?吉林长春).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与条约不匹配的一项是( )2·1·c·n·j·y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B、《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北京条约》-------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5、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变化的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www-2-1-cnjy-com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2017?山东莱芜)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对如图反映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2-1-c-n-j-y

A.作战部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指挥者是李宗仁,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C.结果是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也基本解放
D.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8、(河南省洛阳市2015年中招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2015年4月21--24日,习近平主席将出访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展现了中国的外交风采,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问的理解和信任。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断交、撤军、废约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9、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两个大国是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美国与日本 B.德国与法国 C.英国与日本 D.中国与美国
11.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21*cnjy*com
步骤一:史实举例
(1)完成表格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西汉
?? A_____两次出使西域。
唐朝
唐太宗把?? B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
C____
左宗棠收复新疆,设新疆行省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材料二: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各朝都居于主动的地位,明清时期(注:鸦片战争以前)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
(2)材料一的奏章反映了清朝实行哪一政策?谈谈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危害。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步骤三:学史感悟
(4)上述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12、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4分)
(2)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并写出该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完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3分)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1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令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五 五星红旗飘香江, 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5)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何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的是什么?
14、(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5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9分)中、美、日三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三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回顾一:友好的历程
(1)(2分)古代史上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请列举一典型事例。
回顾二:伤痛的记忆


(2)(3分)根据图一说明美、日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摆脱图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图三签署的一战后损害中国主权的文件是什么?
回顾三:真诚的握手

(说明:图四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3)(2分)图五反映的事件和图四类似,请问,图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回顾四:感悟历史
“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4)(2分)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三国关系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2018赢在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四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朝 代
概 况
西 汉
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 朝
日本:互派使节,鉴真东渡,贸易频繁,
新罗:新罗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天竺: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宋 朝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元 朝
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明 朝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戚继光抗倭,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清 朝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限制对外贸易
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列强侵华战争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及危害
《南京条约》,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重要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近代国际关系的特点
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便利了外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具有强迫性和侵略性
中国现代对外关系
时 期
外 交 成 就
建国初
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50年代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70年代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90年代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旧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性质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自主权。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建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政府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1)相互理解和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2)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4)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例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2-1-c-n-j-y
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答案】
张骞出使西域
唐与日本:鉴真;唐与天竺:玄奘
指南针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解题思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形成了丝绸之路。
唐朝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高峰期,重要史实有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北宋制成指南针,南宋时期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考点二: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例2: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
(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
(3)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1)事件:九一八事变.地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2)遇难者人数: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实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医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3)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解题思路】(1)本题依据“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为依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知识.
(2)本题以“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南京大屠杀.
(3)本题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抗战胜利的意义.
□考点三:中国现代的对外关系
例3:材料一: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1919年1 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材料三: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四: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联合国大厅里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欢迎场面.乔冠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开怀大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找出《南京条约》中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条款.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结果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
(5)依据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案】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五四运动.
(3)“求同存异”的方针.
(4)中国恢复在联合中的合法席位.
(5)弱国无外交.
【解题思路】
(1)依据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南京条约》中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传到国内,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依据材料四“联合国大厅里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欢迎场面.乔冠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开怀大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乔冠华为此“开怀大笑”.
(5)综合分析上述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弱国无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拓展延伸
中国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重要对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所有国家都吃了大亏,只有美国发了战争财,本土没有遭到破坏,所以美国当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敢碰美国人。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而且至少在军事上也没有被打败,和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平等对话。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所述“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的这“一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一说说这一仗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所示人物主要因何事开怀大笑?
【关注现实】
材料三 2005年12月20日,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萨拉邦焦尔尼的一篇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该文指出,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2008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顾玉清的《“中国模式”令人瞩目》一文;2009年6月2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汪嘉波的《“中国模式”为何对世界充满魅力》。
(3)概括说明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4)如何看待当今的中美关系的发展?
【答案】
(1)历史事件:抗美援朝;意义: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第26届联大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意思相近即可)
(4)中美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中美关系
【解析】
(1)中美之战发生在二战后不久,可推知是抗美援朝战争,依据材料一归纳其意义。
(2)材料二中开怀大笑的是乔冠华,原因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材料三用史实证明了中国地位日益重要,影响也越来越大。
(4)本题是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中美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来源:21cnj*y.co*m】
1、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考点】宋朝的海外贸易
【解析】本题以宋朝的海外贸易 为依托,考查的是市舶司的内容,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选B。
2、在内蒙古地区有以马可波罗的名字命名的店铺,请问马可波罗最早在何时来到我国(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考点】元朝的对外关系
【解析】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在著作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故选C。
3、(2017?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2·1·c·n·j·y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驱逐荷夷
C.哥伦布远洋航行 D.麦哲伦环球航行
【考点】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选A。21教育网
4、(2017?四川自贡)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以下是条约内容,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是21cnjy.com
【考点】《南京条约》
【解答】《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D选项不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D.
5、(2017?吉林长春).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马关条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故选C。21*cnjy*com
6、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与条约不匹配的一项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B、《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C、《北京条约》-------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考点】《辛丑条约》
【解析】《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故选C。
7、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变化的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考点】香港、澳门的回归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和澳门回归以后,变化的主要是主权归属,主权交回中国。而原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都可以保持不变.,故选C。
8、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 B是我国处理内部事务的政策;C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促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故选D。
9、(河南省洛阳市2015年中招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2015年4月21--24日,习近平主席将出访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展现了中国的外交风采,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问的理解和信任。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断交、撤军、废约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B。
10、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似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由美英日三国操纵,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损害中国的利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秩序。但是两次会议没有促成世界长久的和平,1939年二战爆发,故答案为B。
11.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21·cn·jy·com
步骤一:史实举例
(1)完成表格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西汉
??A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
唐朝
唐太宗把?? B_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
C____
左宗棠收复新疆,设新疆行省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乾隆在给马戛尔尼的复书中说出了这段非常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所有尔使臣恳请,……皆不可行 。”
材料二: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各朝都居于主动的地位,明清时期(注:鸦片战争以前)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
(2)材料一的奏章反映了清朝实行哪一政策?谈谈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危害。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步骤三:学史感悟
上述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
(1)A-张骞;B-文成公主;C-清朝
(2)闭关锁国政策。危害: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
(3)特点: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
(4)启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开放国兴,闭关国衰。(言之有理,语句通顺也可得分)
【考点】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进藏;清朝闭关锁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清朝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
根据材料中的“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以判断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使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由隋、唐、宋、元各朝都居于主动的地位可以得出明朝前期中外关系的特点是主动对外开放。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开放国兴,闭关国衰等。
12、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4分)
(2)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并写出该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完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3分)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答案】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
【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辛丑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列强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把我国一步步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清政府之所以屡战屡败,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落后。屈辱的近代历史给我们的启示:闭关则国衰,落后就要挨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令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五 五星红旗飘香江, 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www-2-1-cnjy-com
——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版权所有:21教育】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5)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何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红军长征结束。
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鸦片战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渡江战役;香港回归祖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割台湾”结合所学可知与《马关条约》有关,就要求我们具有最基本的历史常识;
由材料二中的井冈山可知毛泽东这首诗写的是井冈山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情形,结合所学我们知道毛泽东创造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结合所学我们知道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渡江战役,其意义在于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米旗”即英国国旗,英国割让香港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邓公一语”当指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1*cnjy*com
14、(9分)中、美、日三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三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回顾一:友好的历程
(1)(2分)古代史上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请列举一典型事例。
回顾二:伤痛的记忆


(2)(3分)根据图一说明美、日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摆脱图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图三签署的一战后损害中国主权的文件是什么?
回顾三:真诚的握手

(说明:图四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3)(2分)图五反映的事件和图四类似,请问,图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回顾四:感悟历史
“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4)(2分)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三国关系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答案】
(1)遣唐使或鉴真东渡或大化改新(2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治维新;《九国公约》(3分)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或田中角荣访华或中日建交(2分)
(4)合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合则共荣,斗则俱伤;各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共谋发展(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2分)
【考点】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美日三国关系。古代史上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如鉴真东渡、大化改新。
图一说明美、日参与了近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了摆脱图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图三签署的损害中国主权的文件是《九国公约》。标志“龙鹰握手”的历史文献是《联合国家宣言》。
图五反映的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对三国关系曲折发展的感悟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合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合则共荣,斗则俱伤;各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共谋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