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玩具大拆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动玩具大拆装》是《玩具总动员》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课从寻找儿时的记忆开始,让学生在组内演示、相互介绍中回忆起儿时对玩具的痴迷和眷恋,回忆起儿时那美好的往事以及由玩具引起的一些故事,从而增强对玩具的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在这种探究欲望的驱使下,让学生动手拆装电动玩具,探究电动玩具为什么能跑,为什么能翻跟头,为什么能发出声音,为什么能旋转……从而了解玩具的内部构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理分析玩具的工作方式、动力装置和工作原理。动力装置中的关键构件“小电机”会成为学生研究关注的焦点,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在学生拆开电动玩具研究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明显的、使玩具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比如沙子卡在齿轮里了、电线断了、一些零件脱落了等等,可以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修理。
学情分析
对于电动玩具学生并不陌生,很多学生都玩过,但学生们并不了解玩具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他们对电动玩具内部的结构是知之甚少。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观察,去发现实验的本质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表达与交流展示电动玩具的魅力,激发探究的欲望。
2.通过拆装玩具,了解玩具的内部的构造,奠定创作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电动玩具的兴趣。通过对电动玩具内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发现,为下一节课电磁铁的研究埋下伏笔。
教学评价
1.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电动玩具。
2.能够在拆装玩具时认真做好记录并整理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螺丝刀、钳子、镊子、剪刀、电烙铁、电池等;
学生准备:旧电动玩具(坏的也可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时候,我们玩过过各种玩具,甚至有的同学现在还保存着许多玩具,还在玩玩具,是吗?谁有电动玩具,请举手示意一下。喜欢电动玩具吗?谁能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电动玩具。
二、表达与交流
1.组内演示、交流带来的电动玩具。
上节课,老师希望大家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动玩具或已经损坏的电动玩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探讨研究,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组内交流、演示自己带来的电动玩具,讲一讲发生在这些电动玩具上的小故事。5分钟后,各组选出最有趣的电动玩具,在全班给同学们演示或讲解吗?
2.各小组将选出的电动玩具在全班展示,并猜想玩具里的奥秘。
每个展示的同学要先介绍自己的电动玩具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样操作的,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奇妙的地方,然后再进行演示。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要猜想一下,它里面是怎样构造的,为什么那样奇妙。
谁能猜想出哪种玩具里面的构造,或已经知道哪种玩具里面的构造,请上讲台来给同学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实验与记录
1.他们的猜想对吗?玩具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想打开研究一下吗?如果是坏玩具,你想知道里面哪个地方坏了吗?在打开之前请注意以下几点:①如果是没有损坏的玩具,要尽量避免损坏玩具的零部件,如果拆的过程中不小心,可能会把玩具拆坏。希望玩具的主人有心理准备。②拆装玩具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它的结构,并做好记录。③注意安全,镊子、螺丝刀等工具比较尖利,避免被扎伤。电烙铁的以热部分非常热,要放在支架上,不要触摸,也不要烫伤其它物品。④最好是拆开、装好一个玩具后,再拆开另一个玩具避免零件混乱。装好后,要仔细检查桌子上有没有遗漏的零件,要及时重新装好。能做到吗?
2.学生分组拆装与记录,教师要巡回指导。
四、整理与分析
1.刚才大家拆装了喜欢的玩具,探究了其中的奥秘。下面请各组整理一下自己小组的拆装记录,分析一下它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刚才同学们猜想对吗?哪些猜对了,哪些没有猜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2.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刚才拆装玩具的收获?谁知道电动玩具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会唱不同的歌曲,会发出彩色的光芒?
3.教师讲解:电动玩具里面都有一个电机,它通过导线和电池一起组成一个电路。接通开头,电机的转动轴就开始转动,转动轴能通过齿轮、连动杆带动玩具动起来。有些玩具里面安装了小灯泡、小喇叭,它们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声音等。电动玩具里面装有不同的集成电路,哪些歌曲、彩光都是靠集成电路控制的。
五、拓展活动
刚才有同学把坏的玩具修好了吧?课下,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坏玩具,究竟是哪里坏了,能不能修好。如果修不好,它的哪些部件还是有用的,可以当作配件去修理其它玩具。
教学反思
学生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时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这节课,我利用教材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电动玩具。第二部分:拆装电动玩具。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废掉的电动玩具。老师事先准备好相关拆装工具。从而为学生们的实验活动,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二、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探讨,在小组中再亲自进行动手实践,使学生们更加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让各组学生派代表汇报观察的结果。由于前两个活动为此活动已经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热情高,思维活跃,做起事情来还井井有条,在汇报时,各组学生们积极发言,把本小组所观察到的结果逐个说出。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学生们逐步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还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
三、开展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制作为主,在第一个、第二个的实验观察后,我让学生说说观察到什么。学生们体会到要提高效率,不仅合理设计、有选择性地研究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行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合作精神,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
四、注重成果的汇报。学生们亲身经历了观察、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节课,为了促成学生回顾自己的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我注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进一步深化认识。在进行交流和汇报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学生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同桌讨论等。
五、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育来源于生活,同时还要融入到生活中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把科学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