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猜题卷(新课标Ⅱ卷)生物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猜题卷(新课标Ⅱ卷)生物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5-14 08: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未考先知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猜题卷【新课标II卷】
理科综合·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B.丙酮酸分解生成CO2的过程可在生物膜上进行
C.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生物特异性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D.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预实验
3.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如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所需的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
B.②过程中a核糖体结合过的tRNA最多
C.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只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基因表达
D.终止密码与d核糖体距离最近
4.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基因的种类也会改变
B.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D.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5.人体感染HIV后,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HIV与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患者体内的HIV的数量与T细胞的数量呈负相关
C.浆细胞产生的HIV抗体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D.艾滋病患者若死于癌变是因为机体失去监控、清除功能
6.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即为高山灌丛和草甸。近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增加,下表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与该生态变化描述相符合的是
植被厚度指数
0
0.5
1.0
1.5
2.0
2.5
3.0
树线上升幅度(m)
100
60
20
15
0.2
0
0
A.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树线上升过程中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C.臭氧层的破坏造成气候变暖从而影响树线移动
D.树线上升幅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与种间关系无关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9分)光合器官的发育长期受光调控,红光对光合器官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它可影响光合产物从叶片中的输出。某生物科研小组利用某绿色植物作实验材料,选择如图两组装置,置于适宜温度下,分别提供等强度的红光和白光,将在自然条件下长势相同的植物置于装置中,分别对1号位置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植株的放射性强度及遮光叶片的放射性强度。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C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4CO2参与的过程中需要消耗[H]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3)其他条件适宜,等强度的红光和白光下,_______光下植物光合速率较高。实验后检测两组中1号叶片有机物放射强度,发现红光照射下该叶片放射性强度低于白光照射,则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图1为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2是e神经纤维部分放大示意图,神经纤维分为无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不能接触细胞外液。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f表示____________构成的感受器;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具有单向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处受刺激,则a处离子进出细胞的情况及运输方式是________,请在图2中画出此时膜电位分布及局部电流的发生情况。
(3)针刺手会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吗啡能阻断疼痛的产生,其原理如图3所示,疼痛信号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赖_____结构完成。据图分析,吗啡止痛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1分)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物学家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所做的杂交实验中,能体现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翅型裂翅和非裂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裂翅(A)对非裂翅为(a)显性。现有纯合裂翅红眼雌果蝇与纯合非裂翅白眼雄果蝇杂交(眼色基因由R/r控制),F1雌雄果蝇杂交,F2中雄果蝇出现裂翅白眼和非裂翅红眼性状。请设计实验,鉴别F2中雌果蝇的基因型。
①选择F2中雌果蝇与_______杂交,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
②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RXAR。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后代雌雄果蝇都是裂翅红眼∶裂翅白眼=1∶1,则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RXAr
32.(9分)塞罕坝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五十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号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塞罕坝的变迁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度采伐造成塞罕坝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塞罕坝的建设抵抗了北方的风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如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补充完整,并在箭头上标明碳元素流动形式。
(4)塞罕坝林场建立后,黑琴鸡数量增加,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琴鸡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调查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纤维素酶被广泛应用到医药、纺织、造纸、工业洗涤等各个领域。自然界中含有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合适的采集纤维素分解菌的土壤,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的部分配方: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1
酵母膏
水解酪素
蒸馏水
1 g
1.2 g
0.9 g
0.5 g
0.5 g
0.5 g
0.5 g
定容至1 000 mL
该配方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向鉴别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然后挑选产生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在接种之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灭菌。
(4)在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数目时,分别取10-3、10-4、10-5倍数的稀释液0.1 mL涂布在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倍数涂布三个平板,各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67、278、298),(35、40、48),(20、11、9)。不适合用于计数的是稀释____倍数的稀释液。用另外两组稀释倍数的稀释液进行计数得到的细菌数目不一致,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干扰素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免疫活性蛋白质,若人的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表达,产生的抗病毒性较低且保存困难,若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造为丝氨酸,则生产出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性是原来的100倍,且可在-70 ℃条件下保存半年,下图是构建干扰素工程菌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改变干扰素的功能,可以考虑对干扰素的____________进行改造。对干扰素进行改造,也可直接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改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过程将B导入大肠杆菌,需用_______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使其处于能_________________的生理状态。
(3)要检测B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将③过程后的大肠杆菌先接种于含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在前者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后者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B的工程菌。
(4)利用图中工程菌不能生产有活性的干扰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