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中学高一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小明在观察太阳拍摄图片时,发现太阳表面有几个白点,回答2-3题。
2.右图中的白点出现于( )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区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3.该现象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B.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赤道地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4.2016年10月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婆罗摩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多日绵延空中的壮观场面,婆罗摩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 ( )
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地核
5.岩石圈的范围包括(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6.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7.C圈层( )
A.是一个连续圈层 B.规则的圈层
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D.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
8.关于下四幅景观照片所反映的地貌类型正确的是( )
????A黄土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风成地貌D. 海岸地貌
读“连云港市元旦期间某地草莓塑料大棚图”,回答9~10题。
9. 塑料大棚主要改善了农业生产的( )
A. 热量条件 B. 水分条件C. 光照条件 D. 地形条件
10. 塑料大棚农业运用的原理类似于( )
A. 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B.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C. 水循环原理 D. 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11~12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
(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
(百万焦耳/米2·年)
拉萨
29°36′N,91°06′E
3 650
3 007.7
7 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 906.0
4 711
11. 与广州相比,拉萨( )
A. ①较大 B. ②较大 C. ③较大 D. ④较大
12. 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 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 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右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 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16.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 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 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 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主要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主要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18.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9—20题。
19.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20.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21.下图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与线段a、b、c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和畜牧业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
22.该地区农牧业生产所需水源主要来自( )
A.湖泊水 B.咸水淡化 C.大气降水 D.冰雪融水
23.该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水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劳动力丰富
读“甲、乙两类工业生产成本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25题。
24.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是( )
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工资投入 D.科技投入
25.乙类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制糖工业 B.印刷工业
C.航天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
26.右图是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现该城市计划在城郊兴建一座火电厂,从风向考虑,应布局在
A.东郊 B.南郊 C.西郊 D.北郊
27.从自然条件考虑,下图中最可能发展为港口城市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据此回答28—30题。
28.“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29.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是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
30.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高质高能,技术先进
C.减少废料 D.省时省力,净化环境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1.读下图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资料: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韩、俄等国。寿光农业优势突出,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 和98% ,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58.6% ,但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分析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4分) (2)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3)蔬菜属于易腐烂产品,能够销往全国很多省市并远销日、韩、俄等国,需要_______ 条件的改善和_________ 技术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4分)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寿光市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可以有______________ 。(2分)A.观光农业????B.无污染的绿色食品????C.扩大用材林面积D.生态旅游????E.提高草场利用率,增加畜产品产量
32.读“某地工业布局示意图”,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该布局都是合理的,分析后完成问题。(12分) (1)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______风。(2分)
(2)A地考虑建一大型工厂,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可建____厂(2分),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图中C处建有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其布局符合________原则(2分)。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3.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每空2分)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道路,据公路建设一般原则判断:公路一是___________,公路二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公路,现有3个方案,你认为__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在___________之间应建设一条公路。(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___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地理答案
1-5 B C C C D 6-10 D A B A B
11-15 D D B C C 16-20 D B B B C
21-25 C D A D A 26-30 C A A C A
31(1)夏季高温多雨,气候优越;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2)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条件好、政策支持(3)交通;冷藏保鲜(4)ABD
32(1)偏南风(或东南风、西南风和南风)
钢铁 有煤、铁资源;交通运输便利;水源丰富;位于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3)交通最优 交通便利;地租较低。
33(1)国道?地方公路?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兼顾沿线重要的经济点,多选择弯曲度小的线路;而地方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主,可通过各居民点?(2)Ⅰ方案? Ⅰ方案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3)CB(4)人工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