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4 07:29:50

文档简介

(1)但见悲鸟号古木, 。 , 。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4)剑阁峥嵘而崔嵬, , 。
(5)_____________ ____,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琵琶行》中表示同病相怜之感的诗句: 。
(7) ,犹抱琵琶半遮面。(8)东船西舫悄无言, 。
(9)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11)庄生晓梦迷蝴蝶 。 , 。
(12)问君能有几多愁? 。
(1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
(1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
(15)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
(16)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
(17)物华天宝, ; ,徐孺下陈蕃之榻。
(18) ,彩彻区明。______ ____, 。
渔舟唱晚,_______ 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 __________。
(1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 。
(2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
26、碧云天,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27、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______________;遥望见十里长亭,__________________:此恨谁知?
28、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
29、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0、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不韦迁蜀, ;……《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 。
32、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天之苍苍,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 _______。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
胶, 。风之积也不厚,_____ ___________。
36、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 , 。
37、假舆马者, , ;
38、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9、 , ;锲而不舍, 。
40、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
4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
43、少焉,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4、其声呜呜然, , 。 , 。
, 。
45、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6、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47、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
49、耳得之而为声, , , 。
50、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5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52、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
53、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5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55、 ,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5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
5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 。
58、想当年: , 。……四十三年, , 。
《论语》选读
1、子曰:“为政以德, , 。”(2.1)
2、子曰:“ , ,民免而无耻; , ,有耻且格。”
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子曰,“ , , , 。”(12.1)
4、孔子谓季氏:“ , ,孰不可忍也。” (3.1)
5、 , ;言不顺,则事不成;……刑罚不中, 。 ,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7、子路曰:“不仕无义。 , ; , ?
8、子曰:“弟子入则孝, ,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 。”
10、子曰:“志士仁人, , 。”(15.9)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
12、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 。”
13、子曰:“女奚不曰: ,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 , 。”
15、曾子曰:“ , 。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 , 。”
17、子曰:“ , 。 ,则不复也。”(7.8)
18、子曰:“求也退, ; , 。”(11.22)
19、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
20、颜渊喟然叹曰:“ , , , 。夫子 , ,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21、莫春者,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22、……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子曰:“ 。”
2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13.24)
必修一名句默写检测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___。
4、 ,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9、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__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积土成山, ; ,蛟龙生焉。
11、 ,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
1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
14、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5、 , ,寄蜉蝣于天地, 。
16、况吾与子 , 。
17、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用之不竭。 18、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 ,_________ _。
19、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20、《劝学》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______。
21、《劝学》中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劝学》中说明不断积累善行就可以提高思想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师说》中表达韩愈师道思想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4、写出《师说》中表示从师标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5、韩愈曾经论述到学生可以超越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也与韩愈有着相同的观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阿房宫赋》《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
1.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
6.盘盘焉,囷囷焉, , 。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8. ,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9.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
1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2.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 。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6.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
7.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2. ,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罗幕轻寒,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留恋处,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3.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 。
《登高》(杜甫)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蝶恋花》(晏殊)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留恋处, 。
, 。念去去、千里烟波, 。
,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 。
,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斜阳草树,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 。四十三年, ,
。可堪回首,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 。
, ! ,正伤心, 。
满地黄花堆积, ,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亭送别》(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 ? 。
恨相见得迟, 。 , 。
,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
; , :此恨谁知?
青山隔送行, , 。 ,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四围山色中, 。 , ?
《秋声赋》《师说》《六国论》《季氏》《报任安书》
1、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 ;
2、 ,砭人肌骨;其意萧条, 。
3、 , 。草拂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4、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 。
5、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 。
6、故其在乐也, , 。
7、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 , 。
1、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生乎吾后, , 。
3、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 , ,而耻学于师。
5、彼童子之师, , 。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8、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齐人未尝赂秦, ,何哉? 。
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
3、 ,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
5、 ,其势弱于秦, 。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2、夫如是, , 。
3、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1、 ,不可胜记, 。
2、 ,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3、韩非囚秦, ;《诗》三百篇, 。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
5、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
6、 , ,成一家之言。
7、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岂有悔哉?
《滕王阁序》《渔父》《寡人》《念奴娇》《永遇乐》《长亭送别》《声声慢》
1、潦水尽而寒潭清, 。 ,访风景于崇阿。
2、披绣闼,俯雕甍。 , 。
3、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5、睢园绿竹, ; ,光照临川之笔。
6、 ,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
8、 ,非无圣主; ,岂乏明时。
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 ;
10、酌贪泉而觉爽, 。 ,扶摇可接;
1、 ,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 , ,是以见放。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2、 ,材木不可胜用, 。
3、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谨庠序之教, , 。
5、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三杯两盏淡酒,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 , ,如今有谁堪摘?
1、 , ,雄姿英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1、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2、四十三年, , 。
3、 , ,一片神鸦社鼓。
1、恨相见得迟, 。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2、 ,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3、 , ,淡烟暮霭相遮蔽。
4、 , 。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5、四围山色中,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名句默写中易错字检测
1、数 不入 池,鱼 不可胜食也。……鸡 狗 之畜,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 百亩之田,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 序之教,申之以孝 之义, 白者不 戴于道路 。狗 食人食而不知 , 有饿 而不知发……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乎己,则 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 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顺风而呼,声非加 也……假 马者,非利足也,而 千里;假舟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善成 ,而神明自 ……故不积 步,无以 千里; 一跃,不能十步; 马十 ,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 。……蟹六跪而二 ,非蛇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鹏之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天之苍苍,其正色 ?…… 之积也不厚,则其 也无力。 杯水于 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之积也不厚,则其 也无力。……背负青天而莫之夭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而相如 之,辱其群臣……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 人在也。今 虎共斗,其势不 生。吾所以为此者,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古者富贵而名 灭,不可胜记, 非常之人称焉。……左丘失明, 有《国语》;孙子 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 圣贤发 之所为作也。……退论书策以 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网罗天下放 旧闻,考之行事, 其成败兴坏之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 大都,则仆 前辱之 ,虽万被 ,岂有悔哉?然此可 智者道,难 俗人言也。
6、 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 ,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 ;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 渚,穷岛屿之 回;桂殿兰宫,列 峦之体势。披绣 ,俯雕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 其骇 。……云
雨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之滨;雁阵惊寒,声断 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 飞。爽 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园绿竹,气凌彭泽之 ; 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穷 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 ,觉宇宙之无穷;……望长安于日下,目 于云间。地势极而南 深,天柱高而北 远。……怀帝 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时运不齐,命途多 。…… 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老当 壮,宁移 首之心,穷且 ,不坠青云之志。 贪泉而觉爽,处 而相欢。北海虽 ,扶摇可接;东 已逝,桑 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 猖狂,岂 穷途之哭?
7、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 其年 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圣 圣,愚 愚……于其身也,则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者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相师;士大夫之族……位卑则足羞,官 则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今其 不能及……
8、 山北 而西折,直走咸阳……廊腰 回, 牙高啄,各抱地势, 心斗角;盘盘焉, 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何虹?高低 迷,不知东西。……妃嫔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来于秦……明星 ,开妆镜也;绿云 ,梳晓 也;渭流涨 ,弃脂水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远听, 不知其所
也。一肌一容,尽态极 。……鼎 玉石,金块珠 ,弃 。……奈何取之尽 ,用之如泥沙?……架梁之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 ,多于在 之 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直栏横 ,多于九土之城 ;管弦 ,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国各爱其人,则递三世 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灭也?
9、初 以 ,忽奔腾而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金铁皆鸣.……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 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
人肌骨;丰草绿 而争茂,佳木 而可悦。草 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
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0、齐人未尝赂秦,终 五国 灭,何哉?与 而不助五国也。五国 丧,齐亦不免矣。…… 牧以 诛, 为郡……且燕赵处秦革灭 尽之 ,可 力孤 。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 !
11、举酒 客,诵明月之诗,歌 之章。……纵一 之所如, 万 之茫然。 乎如 虚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桂 兮兰 ,击空明兮 流光。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 者,……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不绝如缕。舞幽 之潜 ,泣孤舟之 妇。……山川相 ,郁乎苍苍…… 千里, 旗蔽空, 酒临江,横 赋诗……况吾与子渔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 以相 。寄 于天地,渺 海之一 。哀吾生之 ,羡长江之无穷。 飞仙以 游,抱明月而长终……盈虚者如彼,而 消长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用之不竭。……肴核既尽,杯盘狼 ,相与枕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2、 皆浊,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 其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者乎?……安能以 之白, 世俗之尘埃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吾 。
1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地崩山 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 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欲 愁攀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 岩峦。 参 井 息,以手抚 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 朱颜。……飞 瀑流争
转石万壑雷。……剑阁 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 亲,化为狼与 。磨牙 血,杀人如麻。
14、风急天高猿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 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 , 倒新 浊酒杯。
15、醉不成欢惨 别,别时茫茫江 月。……大弦嘈嘈如 ,小弦切切如 ……别有 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 悄无言, 见江心秋月白。…… 头云 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 干。……同是天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春江花朝秋 ,往往取酒还独 。岂无山歌与村笛? 难为听。……感我此言良久立, 促弦弦转急…… 中泣下谁最多, 司马青衫泪。
16、 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然。
17、雕 玉 应 在,只是朱颜改。
18、 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子双飞去。明月不 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 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9、都门 饮无绪, 处、兰舟 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沉沉楚天阔。 伤离别,更 堪、冷落清秋节!今 酒醒何处?杨柳 、晓风残月。此去 年,应是良 好景虚设。
20、大江东去,浪 尽……故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赤壁。……遥想公 当年,小乔 嫁了……羽扇 巾,谈笑间、 灰飞烟灭……早生 发。……一 还 江月。
2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惨惨 。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晚来风急。 过也,正伤心,只是旧时相识。
22、舞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人道寄奴曾住。……元嘉草草, 狼居 , 得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记, 火 路。可堪回
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3、碧云天,黄 地,西风紧,北 南飞。……恨相见 迟,怨归去 。柳丝长玉 难系,恨不 疏林挂住斜 。马儿 行,车儿快快 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 一声“去也”,松了金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美,淡烟暮 相遮 。夕阳古道无人语, 秋风听马 。……四围山色中,一 残照里。 人间烦恼填胸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想北平》一课一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廿七岁(niàn) 粘(nián)合 什(shí)刹海 杜鹃啼(tí)血
B.辜(gū)负 俊(jùn)伟 韭(jiǔ)菜 贫困潦(liáo)倒
C.匀调(tiáo) 赐(cì)给 红酸枣(zǎo) 园林菜圃(pǔ)
D.积凑(còu) 空旷(kuàng) 喘(chuǎn)气 装模(mú)作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迥然不同 励精图治 针贬时弊 不径而走
B.淋漓尽致 广袤无垠 熙熙攘攘 矫柔造作
C.谈笑风生 文过饰非 获益匪浅 纷至沓来
D.仓惶失措 相形见绌 遐思迩想 理尚往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了共鸣。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是一言九鼎。
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四川汶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下一些中小学生写作文时,谋篇布局像“八股”叙述、议论说套话,作文好像一头钻进了“套子”里,有关专家对此深感关切。
B.历代思想家在其著作中用古汉语所表述的思想理论和哲学概念,往往艰涩难懂,而重要的论断又不能回避古汉语。
C.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如春风送暖,如雨润万物,让微笑成为一轮暖阳,融化一冬的冰雪;让微笑成为一缕和风,成就万物的欣欣向荣。
D.《财富公式》所推崇的独特的规避投资风险理论,引发的是一个有关智慧型理性投 资策略选择的广泛大讨论,对于我国的当前广大民众确定投资策略将起到指导意义。
5.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和戏剧创作,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B.老舍是一位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的北京人,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C.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写人、记事、绘景、状物,都可以不拘一格,不拘样式来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兼采并用。
D.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土耳其的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名城”。
二、课内研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7.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8.“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9.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三个主要特点。
10.作者对北平的许多特产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有什么作用?
11.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21题
月光饼
琦君①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②。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③,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释:
①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
③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2.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4.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 “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15.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6.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17.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外阅读:
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庞 白
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别人的城市。
每每审视自己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事实上我 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突然记起他们 不是本地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比本地人还本地人。
在城市中生活却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每每夜深 人静或在别人的城市里行走时,儿时那些残旧的老屋'、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容、温热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焦虑和激动的人群呢?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可能是吧,但也 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 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就像人不可能有两次生命一样有两个故乡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 生命的地方,那是来自血源的、无法忘怀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来!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在城市中生活,其实早巳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了。从乡村到城市,并将在城市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与故乡一样似乎也成为无法改变的选择和事实。而在这样的选择和事实中,透过钢筋水泥构筑的窗口,让目光擦过云烟——眺望,云烟背后是故乡啊!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多少年。就算如此,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能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吗?当然不能,否则就是矫情了。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结婚……更多的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渴望着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奔走和拼搏,寻找和追寻着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那么,这时如果让我们忘却那么多年在城市里的生活痕迹,重新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去,可能吗?
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
城市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东西。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夜夜睡觉的床,天天待在一起的亲人,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还有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流动着。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
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城市是别人的城市吗?故乡是我们的故乡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 市里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溪悄悄地流着,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受伤了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