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史复习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知识框架】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
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富裕——建设
【论从史出】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周恩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21教育网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等
材料三: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大跃进”运动在建设速度上的急于求成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所有制关系上的盲目求纯,虽然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摘自北师大八下教材21cnjy.com
材料五: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出现了错误估计……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多回来。 ——摘自北师大八下教材21·cn·jy·com
材料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七: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八: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九: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十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
【我的收获】
1.
挫折
纠正
?国民革命失败
?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社会主义建设失误
?
2.我的认识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不断 ;
(2)中国共产党始终 ;
(3)中国共产党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