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青岛版2.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六年级上青岛版2.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4 15:5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蜡烛在温度升高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蜡烛燃烧,可以照明,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很少研究它变化中的奥秘,而本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加热时的状态变化和燃烧时会产生新的物质,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物质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它们的变化是各式各样的。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第二部分: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第三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个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学情分析]生活中燃烧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蜡烛学生也非常的熟悉。所以借助蜡烛受热融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掌握。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3.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4.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蒸发皿等。
自选材料:石灰水,吸管,白醋,红糖,鸡蛋,彩纸,易拉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自然中的物质千变万化,像种子发芽了,蚕的变化,树苗长高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生发言。
3.谈话: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
二、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
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www.21-cn-jy.com
2.组长领材料,分组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提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概括(蜡烛的特点)。
5.讨论:蜡烛加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冷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6.出示操作实验要求。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8.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从加热到冷却这一个过程,只是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板书:没有新物质产生)
三、探究蜡烛的化学变化
1.谈话: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做一做,看看蜡烛还能产生哪些变化?
2.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方法并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两次实验产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5.讲解: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知道了它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可以叫(物理变化) 。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叫(化学变化)。 那么其它物质的变化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探究一下其它物体的变化情况。2·1·c·n·j·y
四、巩固辨析
1.观察课件所示的现象。
2.辨析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3.学生完成上述内容之后,教师演示“盐酸点在石灰石上”
五、实践应用
1.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石灰水、白醋、生鸡蛋、白糖,还有易拉罐。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6个实验全部都做。每组只能选2个实验进行探究。现在小组成员凑在一起,赶快做出决定。(小组商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猜测:小组长带领一名助手下来领取实验材料。其他同学先猜测一下,你们要做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小组长和小助手取材料,小组实验,师参与一组)21cnjy.com
3.展示自己的成果。
4.总结:通过对其他物质变化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明物质变化有两类,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1·cn·jy·com
六、课堂小结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形态的变化?哪些现象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附板书: 蜡烛的变化
加热 固体 液体
没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变化)
冷却 液体 固体
有新物质产生 水 二氧化碳 黑烟 (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