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全国Ⅱ卷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生物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全国Ⅱ卷适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5-14 15: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生物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一)
(全国Ⅱ卷适用) 第1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在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则该红花香豌豆产生的配了类型及其比例为(?? )
A.CR=1?????????B.CR:Cr:cR:cr=1:1:1:1 C.CR:Cr=1:1???????D.CR:cr=1:1
2.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3.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实验数据分别是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上清液(细胞外)中的35S和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的放射性的百分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约30%,原因可能是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 D.实验中离心的作用是使细菌沉淀,其他成分上浮
4.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 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5.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底物量一定,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以下几种对曲线图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实际的是(?? )
A.不能通过该实验结果得出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该酶一定不能选用H2O2酶 C.t2时,限制C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 D.t4时,将A组温度升高20℃,其反应速率不会加快
6.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B.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代谢水平降低,各种酶活性都会降低 C.用一定手段破坏造血干细胞的骨架系统可阻断其分裂分化 D.癌细胞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7.甲型血友病是由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对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 ),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染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Ⅷ(简称,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推断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Ⅳ-2非血友病的形成原因。
3.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6, ;基因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Ⅲ-3__________。
8.[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从香辛料中提取有效成分作为食品的天然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前景。某实验小组分别从五种香辛料中提取精油(编号为A、B、C、D、E),并用这些精油对四种微生物进行了抑菌能力的实验研究,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A
B
C
D
E
大肠杆菌
21.1
26.0
15.1
24.0
23.2
白葡萄球菌
14.7
22.0
19.1
12.0
29.1
黑曲霉
24.6
33.0
26.0
24.5
49.6
青霉
25.3
38.2
24.3
25.1
42.8
1.上表中,与制作腐乳的主要微生物结构相似的是__________。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在__________(步骤)时需要添加香辛料,其目的是__________和防腐杀菌。 2.本实验中应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通过比较抑菌圈直径大小,可判断精油的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与精油的抑菌能力呈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C对细菌的杀伤作用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对真菌的杀伤作用。 3.不同微生物培养的温度往往不同,在培养箱中培养时,细菌培养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霉菌培养温度。在特定条件下,依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__________等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9.[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工程有关的问题:
1.基因工程中获得目的基因后,利用PCR技术将该基因扩增,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___,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方法研究成功了转基因抗虫棉,该方法是__________。 2.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多优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主要应用了__________技术。 3.利用体细胞进行核移植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并且实现“1+1>2”的效果,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评卷人
得分
三、读图填空题
10.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若干组实验装置,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定每次实验数据并求平均值,多组实验数据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光照强度(lx)
液滴移动(mL/h)
1
0
左移2.0
2
1000
0
3
2000
右移0.2
4
4000
右移1.6
5
6000
右移3.4
6
8000
右移6.0
7
10000
右移6.0
1.为了研究细胞呼吸的强度,可采用的组别是__________,实验装置中溶液X为__________试剂,引起液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光照强度为6000lx光照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此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可表示为__________cm/h。
11.下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个体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条,A和C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E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4.调查B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若A、C、G均生活在土壤中,则调查它们的种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5.由图乙中可知,__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12.已知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该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
2.实验器材:5%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呼吸抑制剂、葡萄糖浓度测定仪、洁净培养瓶若干、肌细胞和红细胞等。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6支洁净的培养瓶,分别编号为肌1、肌2和肌3,红1、红2和红3。
第二步:向6支培养瓶中分别添加等量的__________,然后向肌1和红1培养瓶中分别添加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__,向肌2和红2培养瓶中分别添加相应量的__________,向肌3和红3培养瓶中分别添加相应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向肌1、肌2和肌3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肌细胞,向红1、红2和红3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红细胞。
第四步: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用葡萄糖浓度测定仪检测各培养瓶中葡萄糖的浓度。
3.实验结果:肌1、肌2和肌3培养瓶中葡萄糖的浓度依次为5%、4.8%、2.3%,红1、红2和红3培养瓶中葡萄糖的浓度依次为__________、3.5%、__________。
(1)肌2和肌3两组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根据肌1和红1,肌3和红3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B项,由图可见,乙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甲和丙细胞水分子进出不平衡,总体而言前者水分渗出,后者水分渗入,细胞内液对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情况是甲<乙<丙,故B项正确。
A项,家兔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故A项错误。
C项,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水分子这种小分子级别,故C项错误。
D项,甲、乙和丙都是家兔红细胞,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内部的溶质分子的量是相同的,因此同时放入蒸馏水中的话,会同时发生破裂,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C
解析:
二、填空题
1.答案:1.不能; 0; 2. ;图解如下:
3.终止妊娠
解析:
2.答案:1.黑曲霉、青霉; 加卤汤装瓶(配置卤汤); 调制风味 2.涂布平板; 正相关; 小于; 3.高于; 性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任选两个)
解析:
3.答案:1.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 引物; 花粉管通道法 2.动物细胞融合; 3.体细胞分化程度高,不容易恢复全能性; 4.物质循环再生; 系统整体性(或系统学和工程学)
解析:1.PCR技术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研究成功了转基因抗虫棉,该方法是花粉管通道法。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主要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还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筛选和抗体检测等技术,但本题要求填主要技术。 3.受精卵全能性最高,最容易增殖分化形成个体。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并且实现“1+1>2”的效果,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也可以填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考点】
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和生态工程的原理
三、读图填空题
1.答案:1.1; NaOH(或二氧化碳缓冲液); 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 2.升高; 3.光照强度; 5.4
解析:1.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和表格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实验装置时要明确:光照为0时液滴的移动表示呼吸速率,光照不为0时液滴的移动表示净光合速率,并且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另外学生要识记呼吸作用和ATP产生的场所。
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中X溶液为NaOH(或二氧化碳缓冲液),该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的气体变化的量为氧气的消耗量。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因此装置中的液滴左移。 2.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到2000lx,光反应突然减弱,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过程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因此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升高。 3.光照强度为6000lx光照条件下,没有达到光饱和点,因此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此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可表示为3.4+2.0=5.4cm/h,即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2.答案:1.6; 捕食、竞争;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样方法; 随机取样; 取样器取样法; 5.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
解析:
四、实验题
1.答案:1.验证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2.5%的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呼吸抑制剂 3.5%; 3.5%; 肌细胞吸收葡萄糖时消耗能量; 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肌1组中葡萄糖浓度依然是5%,说明肌1和红1培养瓶中添加的是葡萄糖载体抑制剂,进而推导出肌2和红2培养瓶中添加的是呼吸抑制剂;根据肌2组和肌3组的结果可知,肌细胞吸收葡萄糖时消耗能量。
同课章节目录